再生紙 不被熟悉的綠色天使

再生在身 Regeneration

11,678

原文出處/再生在身:再生紙 不被熟悉的綠色天使

再生紙,綠色天使,拾荒者,廢紙回收

 

再生紙的概念,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但是在生活周遭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明明是和環保有關的產品,卻始終無法普及。然而事實上,平常社會大眾會用到的衛生紙、紙箱紙板,甚至是筆記本,都有可能是由再生紙做成的。

 

一般紙多進口 再生紙從回收取得

我們平常使用的紙張,大多數的原料都是製漿木片及原生紙漿,而兩者都是由植物纖維組成,植物纖維也正是造紙業的原料主體。這些植物纖維則可以從針葉材、闊葉材、竹類、稻草、玉米桿、黃麻、桑皮、棉花等植物中獲得,取得的製漿木片經過上游廠商處理後,再製成紙漿,而後提供給造紙廠使用;至於原生紙漿則是為已經處理過的原料,可直接進入造紙廠。

由於台灣政府早在1991年就宣布國內森林禁止砍伐,所以一般紙的原料主要依賴進口。根據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造紙公會)的統計年報顯示,2016年國內的製漿木片有99%是進口,來源國家多為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原生紙漿則有約68%是進口,來源國家包括智利、巴西、美國、加拿大、印尼等。

而再生紙方面,主要是透過廢紙回收後,所得到的廢紙漿料當作製紙原料。根據造紙公會2016年的統計,經由回收得到的原料佔台灣全部廢紙量(358萬噸)的8成 ,也就是288萬噸的廢紙,而剩下的70萬噸則是透過進口取得。此外,台灣的廢紙回收率近十年來平均約7成,2016年廢紙回收率則有71.2%。

再生紙,綠色天使,廢紙回收廠,廢紙回收

回收場會透過人工篩選,將回收回來的廢紙進行第二次分類,最後再送到造紙廠製成再生紙。(圖片來源/邱琨皓攝)

 

從原料取得的方式來看,台灣的廢紙漿料不同於製漿木片、原生紙漿必須非常依賴進口,只需要仰賴回收系統,就能獲得不錯的再利用機會,也因此廢紙漿料的掌握,成為了再生紙立足的關鍵。此外,根據造紙公會的資料統計,台灣從1980年代到2016年,進口的廢紙量與國內的廢紙量從原本的2:1左右進步到1:4左右,數字的改變說明了國內廢紙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也意味著再生紙的生產技術和政策必須與時俱進,以因應再生紙時代的來臨。

 

層層把關 明文規定再生產品

隨著技術的推進,再生紙也漸漸進入到民眾的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生活用品可以由再生紙製作而成。然而民眾對於再生紙的原料可能仍存有疑慮,認為把用過的紙張再次使用是不衛生的,那麼再生紙實際上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造紙廠得到廢紙漿料後,會將這些廢紙漿料投入生產線製成紙漿,大部分的造紙廠也會為了保持紙張韌性,加入原生漿料混合。只要再生漿料達到一定的比例,都屬於再生紙的範疇。

環保署為此也設立環保標章,強調「可回收、低汙染、省資源」三大效益,要求再生紙的再生漿料,須占全部漿料的40%到100%不等。而不同種類的紙張又有不同的比例規定,包括衛生紙、辦公室自動化用紙、紙製文具和書寫用紙以及包裝用紙共四項標準。

此外,環保署也在2010年修正規定,申請環保標章的再生紙製品,需附上國際通用的森林管理委員會(簡稱FSC)或泛歐森林驗證體系(簡稱PEFC)的證書,目的是確保再生紙裡面的原生紙漿,來源是人工培育的森林資源,而非砍伐原始森林所得到的木漿。也就是說,再生紙不僅再生漿料要達到一定比例,剩下的原生漿料也同樣要符合環境友善原則。

FSC,再生紙製品,環境友善

附有FSC標章的再生紙製品,是對環境友善最直接的證明。(圖片來源/FSC官網;資料整理/邱琨皓)

 

適材適用 原料不同產品也不同

造紙廠在製造再生產品時,會因為廢紙原料不同而有所區別,依循著適材適用的原則。根據環保署官網顯示,廢紙類大致可分為白紙類、混合紙類、報紙類以及牛皮紙類。

回收場、廢紙分類,廢紙回收,再生紙

回收場會以環保署規定的廢紙分類為基礎,再依據造紙廠的需求做更細部的分類。(圖片來源/邱琨皓攝)

 

譬如像是最乾淨的白紙類,特性是紙張潔白、雜質較少,回收後除了繼續再製為白紙類之外,也可以當作廁衛用紙。混合紙類則因為雜質不一難以再製成白紙,所以回收後大多會製成紙板。至於報紙類本身潔白度就不高,也會有油漬殘留,所以通常會當作新聞用紙的原料。牛皮紙類則具有雜質多、材質堅韌易加工的特性,所以回收後大多被製成不要求外觀的紙箱。

紙類回收項目,再生紙,廢紙分類

環保署規定的紙類四大回收項目,會依照紙張特性而有不同用途。(資料來源/環保署官網;資料整理/邱琨皓)

 

而唯有讓廢紙分類得更加確實,才能讓廢紙漿到後續生產時,能有更高品質、更多元的發揮。或許目前再生紙不被大眾所熟悉,但它卻替造紙業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也是國內現今不容忽視的環境課題。

 

 

關於作者:再生在身 Regeneration再生在身,作者圖示,再生團隊

 

我們是一群來自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的學生,我們觀察到在這片土地上因回收制度所衍伸的種種問題,也發覺到再生紙的相關概念雖然已存在許久,但普遍民眾仍不是非常了解,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的再生紙專題報導,希望能透過這個網站讓更多人知道。再生只是一種觀念,但在身是一種責任。

再生在身,banner,regeneration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