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豐環保資源循環研發處
2011年,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從一開始的、運動飲料、果汁、膠粉錠狀類、手搖珍奶等食品,吹向各食品業,越來越多食品可能受到污染,引起各界恐慌。而歷年來,有關塑毒的報導更是層出不窮,生活用品中常見的保鮮膜、手搖飲料杯、塑膠袋等各式常跟食品接觸的塑膠製品也都被指控會釋出塑化劑,再加上新聞媒體的渲染下,塑化劑儼然變成了高毒性物質,而在塑膠製品充斥的生活環境下,我們究竟要用什麼正確的觀念看待這些為我們帶來方便性的塑膠產品呢?
什麼是塑化劑?塑化劑都用在哪呢?
塑化劑(plasticizers)又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代表著一群數十種到數百種的物質代名詞,它是一種可以讓材料柔軟性增加或是讓材料變液化的添加物。塑化劑的種類繁多,其中以一群稱為PAEs (鄰苯二甲酸脂類Phthalate Acid Esters)是使用量最大且用途最廣的,其中常見的品項有:DEHP、DMP、DEP、DINP、DPP等。PAEs一般來說揮發性低、穩定性高且無色,是具有芳香氣味甚至無氣味的粘稠油狀液體。
塑化劑通常會添加在食品和飲料的包裝材料、醫療器材及耗材、香水、髮膠、化妝品、建材(混凝土、牆版泥灰、水泥與石膏等)、建築塗料、木材防護漆、伸縮管、電線電纜絕緣層、潤滑劑等。
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
PAEs塑化劑具有「環境荷爾蒙」的特性,而所謂「環境荷爾蒙」是指「來自環境的內分泌干擾物質」,會干擾人體天然荷爾蒙的作用,進而影響身體內最基本的生理調節機能。PAEs塑化劑在產品一般使用過程中即有機會被釋放出來,進而殘留於環境中,然後再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內。
但是其實不需有太恐慌,因為要引起上述的為害其實需要「長期攝取超量」的塑化劑,衛福部食藥署先前針對此部分,為降低民眾恐慌,也公布了我國DEHP等5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之每日耐受量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參考值,分別為:DEHP:0.05、DBP:0.01、DINP:0.15、BBP:0.5、DIDP:0.15(單位皆為毫克/每公斤體重/每日),假使以平均60公斤體重的成人試算,則每日對DEHP耐受量即為60公斤x0.05=3毫克。一般來說,塑化劑代謝速度快,若非大量食用,其實並沒有立即的安全問題,但若能避免接觸當然會更好。
使用保鮮膜覆蓋食物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面上常見的保鮮膜主要有PE及PVC材質,在合法生產規範下,PE保鮮膜生產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PVC保鮮膜則是允許使用非國際禁止的塑化劑進行生產,但兩種產品在外包裝標示上皆有注意事項說明例如:
1.適用於常溫、冷藏使用。
2.請勿直接包覆高油脂食品。
3.不建議微波爐使用,高溫時勿與食品直接接觸。
使用前務必詳閱產品說明,也建議無論使用哪一種保鮮膜,都不要直接接觸到食物,尤其是加熱的時候,即使是在低溫冷藏食物,也應盡量避免接觸到食物。
手搖飲料杯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售大部分的透明手搖飲料杯材質為回收標誌5號的PP材質 (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合法生產規範下,PP食品容器生產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而PP材質的耐溫原則上都超過100oC,民眾可以放心,但為了減少垃圾量,自備環保杯為上策!
用塑膠袋盛裝熱湯或熱食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面上用來盛裝熱湯或熱食的塑膠袋材質主要是PP與PE(聚乙烯polyethylene),在合法生產規範下,這兩種材質的塑膠袋在製程當中是無需添加塑化劑的。PP材質的耐溫原則上都超過100oC,民眾可以放心盛裝熱食,但PE材質原則上耐溫為70~90oC,不建議盛裝溫度過高的食物。
既然外傳塑膠容器有塑化劑的疑慮,那改用紙容器可不可以?
紙容器主要是由外層紙張和內面PE塑膠淋膜所組成,雖然PE不會有塑化劑釋出的疑慮,但因紙張表面有螢光劑存在的可能,還是會有口腔接觸病食入的風險。並且,PE淋膜在碰上高溫後容易融化,所以使用紙容器建議還是不要裝高溫食物。
除了就食安觀點來取決外,塑膠容器和紙容器也常被拿來比較究竟誰較環保,當然,一次性容器都稱不上環保,但因為十分便利,日常生活難免使用到,為了不對環境造成更大的負擔,請務必做到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大豐環保資源循環研發處
大豐環保的研發中心成立於2012年,除了致力於提升大豐PCR環保材料的品質之外,近兩年延續持有回收材料的優勢,嘗試將回收材料導入綠色商品的開發,以減碳、回收材利用角度,協助企業客戶開發更綠更永續的製程及產品,希望為環保材料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塑膠再生案例,歡迎瀏覽 大豐環保官網。
【資料參考】:
衛福部食藥署、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勢動科技,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回收新生活運動。做個驕傲回收人
跟著回收公仔動此動!
→ 年終大掃除,幫舊物找到新用途
→ 舊換新自己來!無料改造居家環境
→ 隨手小動作,清楚分類好回收
→ 好習慣成自然,換來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