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上路,企業要如何應對?

氣候變遷因應法,企業

氣候變遷因應法

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已於 2023 年立法通過,取代既有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這也象徵臺灣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邁出了更堅定的一步法案明定臺灣將在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更要求政府制定中長期的溫室氣體減排計畫,以減少碳排放並促進綠色能源的發展。同時,法律也強調公平轉型,以確保各社會群體在低碳經濟的過渡期中,相關利益能獲得保障。

《氣候變遷因應法》附屬的三項子法—「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將對企業產生直接衝擊。「碳費收費辦法」將直接衝擊企業之營運成本,2025 年臺灣將首次開徵碳費,後續碳費會以專款專用的形式,投入在溫室氣體減量、低碳技術發展及氣候變遷調適等工作開徵碳費的目的不僅在於增加企業減碳動機,亦旨在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及淨零轉型,環境部已公告碳費首波開徵的對象為年排放量超過 2.5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徵收範圍將涵蓋約 500 家企業,主要集中在水泥、鋼鐵半導體、電力及煉油等高碳排產業中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則鼓勵企業自願發起專案,來達成降低碳排放目標,如:提升能源效率提升、轉換低碳燃料或再生能源等方式進行減碳,這些專案成效需經第三方機構的驗證,通過後才可獲得減量額度,以減少企業的碳費負擔而針對特定高排放企業的「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則要求其達成特定的減碳標準,草案中制定兩種目標的計算方式,一種為參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 之行業別指定削減率。另一種則以達成 2030 年國家自定貢獻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 前提下所設定的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兩者皆是要求每個行業在特定時間內需達成指定的減碳目標百分比。碳費徵收的優惠費率,同樣能夠應用在實施自主減量的企業,但必須管理辦法的指定目標計算方式,制定出 2030 年減量目標,相關計畫申請,也需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才可獲得碳費優惠費率 

面對《氣候變遷因應法》及其附屬法規,企業需要主動採取應對措施。首先,企業應落實溫室氣體盤查作業,了解自身營運及價值鏈的排放,確保能夠符合法律要求;企業應從自身價值鏈推動減碳策略,包含:製程改進、提升能源效率、減少非必要的能源消耗及使用再生能源等策略;無法自主減量再透過參與碳交易市場,通過購買碳權或投資綠色能源項目來達成淨零目標。此外,企業也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並制定長期的碳管理戰略,以應對未來可能更加嚴格的碳排放限制。 

氣候變遷因應法


資料參考 
  • 環境部新聞專區 
  • 氣候變遷因應法,法規資料庫 
  •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子法,CTI華測檢測 
  • 2023氣候變遷因應法新制5重點:中小企業的挑戰與商機,李明勳律師 
  •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徵收草案及其他碳定價評析,台大風險中心 
  • 台灣2025碳費徵收計畫:國際經驗借鑒及政策制度差,ESG永續思維學院 
  • 氣候署:今年底碳交易規範到位 2025年徵收第一筆碳費,環境資訊中心 
  • 碳費2025年開徵!優惠費率誰適用?買碳權可抵碳費嗎?,ESG遠見 

解密全球碳交易新趨勢:掌握減碳未來關鍵!

配額型碳市場,自願性碳市場交易所,全球四大碳交易所

配額型碳市場,自願性碳市場交易所,全球四大碳交易所

碳交易是為了回應全球氣候變遷而設立的市場機制,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基本原則是透過市場化的手段,將碳排放量轉換為可交易的商品,這些商品被稱為碳權或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每單位代表每噸二氧化碳當量(註)的排放權或排放額度,碳交易機制鼓勵了低碳技術的研發與使用,並且通過市場力量來降低總體碳排放量。 

碳交易所則是碳權交易的集中市場,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安全和透明的交易環境,讓買賣雙方可以自由交易碳權交易所會設立各類碳權的價格,並透過拍賣或雙邊交易的方式完成碳權的轉讓。此外,交易所還會監管碳權的認證和清算過程,以確保每一筆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氧化碳當量(COe)是將七種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以及三氟化氮,並依照其對全球暖化的影響,藉由全球暖化潛勢值換算為相當於二氧化碳的量,以利於比較和衡量。 
配額型碳市場 v.s. 自願性碳市場交易所 

全球碳交易市場被區分為兩種型態,一種為配額型交易,主要由政府主導,針對特定行業或企業設立的強制性減碳目標,在總量管制下產生排放減量之交易,如:歐盟排放交易制度(EU ETS),在這類市場中,參與者必須遵守法律規定,並藉由交易確保其碳排放不超過上限,亦稱為強制型碳市場。 

另一種為自願性碳市場,主要是為無需強制減碳的企業或個人設立,他們因為實行減量計畫而獲得排放權,企業或個人亦可以根據自願性原則購買碳權,用以抵消自身或企業所產生的排碳。自願性碳市場的運作方式較為靈活,通常涵蓋更多元的減碳項目,如:森林保護和再生能源計劃等。 

全球四大碳交易所 

臺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8月正式,象徵臺灣邁向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里程碑,該交易所由臺灣證券交易所和國發基金共同出資,主要負責協助企業進行碳權交易,並以自願性減碳市場為核心,促進企業投資減碳措施,目前碳權的交易僅限法人,一般投資人無法進行交易,而全球碳市場也持續發展中: 

配額型碳市場,自願性碳市場交易所,全球四大碳交易所


資料參考: 
  • 全球碳交易市場之概況與發展趨勢,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一文看懂:2022 全球前四大碳交易所,淨靈未來 
  • 碳權、碳費、碳稅是什麼?碳交易市場如何運作?是否真的能幫助減碳?綠色和平組織 
  • 碳權是什麼?你最需要了解的碳權交易機制!(上)永豐銀行

全球減碳趨勢下的綠色通膨:企業如何保持競爭力?

全球減碳趨勢下的綠色通膨

國際社會對於碳排放的管理越來越嚴格,碳定價時代對於高度依賴化石燃料或能源密集型產業來說,碳費勢必會提高生產成本,進而造成「綠色通膨Greenflation」影響企業競爭力。 

本文將點出,邁向脫碳與碳有價的時代,企業為符合環境法規,在推動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增加哪些營業成本,以及何種策略能夠減少營業帶來的負面衝擊。

全球減碳趨勢下的綠色通膨

全球減碳趨勢下的綠色通膨

全球減碳趨勢下的綠色通膨


資料來源: 
  • The Intimate Linkage of ESG and Inflationalliancebernstein 
  • 2024碳費開徵!企業減碳的「三大必修基本功」,CSR@天下 
  • 碳權、碳費、碳稅是什麼?碳交易市場如何運作?是否真的能幫助減碳?,綠色和平組織 
  • 【碳權系列1】你知道碳權是什麼?台灣碳權開發商告訴您 (上),CSRone

SDG14報你知|永續海洋與保育水下生物的全球目標

健康的海洋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不僅提供豐沛的自然資源,創造經濟發展與繁榮海洋扮演調節氣候、支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維持生態系統的關鍵角色然而,過度捕撈與環境污染已造成嚴重的海洋生態浩劫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 SDGs) 第 14 項主張:「確保海洋資源的永續性,人類必須防止海洋環境惡化,同時保育相關生態系的發展。」在下表的細項中,相關行動除了包含減少海洋汙染、海洋法制定,研究海洋科學知識等,也有支持小型漁民、發展永續漁業等,不僅聚焦在改善海洋生態推進其他 SDG 的進展 


逗號,回收再誌第八刊

逗號,回收再誌第八刊


企業響應SDG14的方式有很多,首先,可以先了解自身營運及價值鏈有哪些行為仰賴海洋資源、或是影響海洋生態並加以改善檢討,如:工廠末端處理的廢棄物或廢水是否有妥善且合規的處理;在生產階段,企業也可以針對所使用的原物料進行檢視,從源頭減少塑膠或是有害物質的使用,以降低廢棄物暴露在海洋或大自然的風險。 

上述行動之外,企業也可以透過公眾參與及投資擴大影響力,像是參與海洋保育的相關計畫、倡議海洋保護區的設立與管理,投資永續漁業和水產養殖,確保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科學研究機構開發更友善的漁業技術等,透過企業的影響力以推動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達成 SDG 14的目標。 


 

資料來源: 
The Global Goal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個實現SDG目標14例子海洋保育由消費和海灘清潔開始,social career社職 
SDGs 目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未來城市 
認識SDG 14 水下生命,掌握永續海洋的關鍵目標,社企流 
目標14: 永續海洋與保育,The Global Goals 
SDG 14 水下生命海差你一個!5 項行動讓海持續湛藍,社企流 
SDG14 海洋的呼喚:共創永續發展的藍色未來(上),ESGTIMES 

綠能結合AI,再生能源發電效率更上層樓!

引號,回收再誌,AI,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發電

為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臺灣政府於 2023 年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 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其中一項關鍵策略為能源轉型,未來要邁向電力能源去碳化,達成 2050 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佔總電力 60–70%。因此,近年來,臺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其中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是重要的再生能源來源。AI於再生能源領域的應用正日益受到重視,對於推動能源轉型和提高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期望透過 AI 的助力可以加速實現綠色能源的發展。

引號,回收再誌,AI,再生能源

臺灣再生能源發展主力:太陽能、風力

臺灣目前主要以離岸風電為主,因東北季風的影響,臺灣的風力資源豐富,但因位處地震帶及常有颱風等自然擾動,且規模難以超越其他國家,目前風力發電的策略由政府主導開發,興建風場並引進風力發電設備,帶動產業發展。

  • AI科技在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的應用

隨著臺灣太陽能光電及風力發電系統的發展,對於設備維護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傳統的維護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進行監測、故障檢測和維修。然而,透過 AI 科技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效率並減少人力資源的需求。

引號,回收再誌,AI,再生能源

透過AI技術的應用,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系統的效率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能夠減少對人力資源的依賴,推動再生能源發展邁向更為智慧和可持續的方向。


資料來源: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renewable systems for transformation towards intelligent buildings,Energy and AI, Yuekuan Zhou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i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Mira, K.; Bugiotti, F.; Morosuk, T. 
• 全力推動離岸風電—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離岸風電技術產業聚落,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 全力衝刺太陽光電,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國家發展委員會

AI發展對環境永續的影響?利弊分析一次看

引號,回收再誌,AI

聯合國大會 (United Nations) 於2024年 3 月通過全球首個 AI 決議,值得關注的是探討如何利用 AI 幫助推展聯合國嚴重落後的 2030 年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全球飢餓和貧窮、改善全球健康、實現性別平等及確保所有兒童接受優質教育。隨著 AI 技術應用日益普及,對於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和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可能發揮關鍵作用,但值得反思的是 AI 技術的應用可能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

AI 技術的助力
  • 環境預測與監控:

AI 技術可以分析大量且複雜的數據,進而提高對氣候變遷和自然災害等事件的預測能力,有助於政府和企業預先做好準備、應對自然災害,減少損失和影響。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使用 AI 來監測冰山的變化,速度比人工判讀快上萬倍,並可以在百分之一秒內繪製衛星影像中大型南極冰山地圖,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冰山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 環境污染監測:

AI 技術可以持續監測空氣、水質或廢棄物的污染情況,有助於改善環境品質,保護公眾及社會的健康。英國倫敦的軟體公司 Greyparrot 開發可以分析廢棄物處理種類的設備,並揀選出可以回收的物品。2022 年持續監測 67 種廢棄物共 320 億項廢棄物,其中發現共 86 噸可以回收的物品。

  • 生態保護和物種保育

AI 技術可以幫助監測森林、海洋和土地的健康狀況,提供即時的數據分析,從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例如,通過分析衛星圖像,可以及時發現森林火災和非法砍伐行為,有助於保護樹木資源。位在蘇格蘭的一間企業 Space Intelligence 結合 AI、衛星影像和生態學專業知識,繪製森林砍伐對氣候危機的影響圖,繪製地圖的範圍超過百萬公頃,此外,該公司的技術可以量測該區域森林砍伐率和森林中儲存的碳量。

AI 技術的衝擊
  • 能源使用和碳足跡:

AI 執行計算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亦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微軟 (Microsoft) 曾在2021年公開表示,資料中心約占全球用電量的 1%,預估未來 10 年內會快速成長至 3% 到 8%,除了資料運算使用時用電資源消耗之外,資料中心也需要大量水資源以冷卻長時間運轉的儀器設備。根據研究指出,用戶平均向 ChatGPT 提出 5 至 50 個問題,資料中心就會耗掉 500 毫升的水量,在享受 AI 技術及科技帶來的便利時,往往可能忽略該項技術真實的環境成本。

  • 循環材料的挑戰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2024 年臺灣半導體產業估計產值將達新台幣 4.29 兆,若經濟產值成長未與環境資源脫鉤,這可能導致對環境的龐大壓力,代表需要更多的原物料、產生更多的電子相關廢棄物,而循環經濟的發展,在其中將扮演關鍵角色,經濟部已著手在高雄打造「新循環示範園區」,針對未來科技可能會使用的材料,包括:自駕車材料、5G材料、綠能產品材料、太陽能板等打造循環規劃資源利用最大化。

引號,回收再誌,AI

AI技術的應用有著無限的潛力,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其優勢,同時也要警惕其可能帶來的風險,努力解決相關問題,確保AI技術能夠更好地促進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


資料來源:
· 9 ways AI is helping tackle climate change, World Economic Forum
· High-Level Advisory Bo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nited Nations
· AI & Sustainabil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ackling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DM Group
·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helping tackl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SDG12行動指南|永續消費與生產

引號,回收再誌,SDG12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消費,可以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 SDGs) 第 12 項,SDG12 旨在促進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模式,此項永續目標是為了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並透過提高資源效率、促進循環經濟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這項目標也強調產品設計與管理的重要性,鼓勵企業實踐永續生產和供應鏈管理,以降低產品及服務生產過程中的影響,SDG12 更同時關注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與生產方式,鼓勵技術提供和知識分享以達成轉型目標。

引號,回收再誌,SDG12
SDG 12 目標與細項
生產者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在企業營運中實踐 SDG12 的目標: 
  • 採用循環經濟模式:企業可以將循環經濟融入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以減少資源浪費。例如:IKEA 回收和再利用產品零組件、提供回收舊家具的服務,推動循環經濟模式,減少資源的廢棄。 
  • 減少包裝和資源使用:企業可以將產品包裝輕量化、材質單一化,以降低資源消耗並提高廢棄物回收可能性。例如:Burger King 推出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與容器,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降低廢棄物產生。 
  • 推動供應鏈透明化和社會責任:企業可以和供應商合作,確保產品生產過程中,符合環境和社會責任標準。例如:Adidas 積極推動供應鏈透明化,確保其供應商符合永續標準,並積極參與解決勞工權益和環境問題。 
消費者則可以下方式在生活中實踐 SDG 12 的目標:
  • 減少廢棄物產生:購物時可以選擇自備容器和購物袋,並避免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 支持永續認證及公平貿易產品:購買具有永續標章或碳足跡標籤的產品、選擇支持公平貿易的商品,支持在生產過程中重視永續性的產品及服務。 
  • 節約能源和資源:節約水資源及能源,鼓勵家庭成員響應資源節約行動。 
  • 參與環境教育:參與環境相關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自身對永續消費和生產的意識,練習於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行動。 

無論你是生產者或消費者,皆可以透過上述行動發揮自身影響力,在企業營運及日常生活中實踐SDG12的目標,並對實現永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資料: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The World Bank
Circular economy examples - how IKEA, Burger King, Adidas and more are investing in a circular economy , World Economic Forum

有孩子都必收藏|SOLRITA給下一代彩色且永續的未來

「SOLRITA使用大豐環保的再生塑料作為原料,比起使用全新塑料降低50%的排碳量!」

驚碳號,SOLRITA

SOLRITA位於淡水河畔,一間永續減碳且將科研專業技術融入產品的文具品牌。由「solar」、「writer」和「artist」三個單字組成新的品牌複合字。「solar」借喻了太陽光的無數色彩,孩子們也藉由SOLRITA的畫筆,來像我們展現他們眼中美好的世界。SOLRITA的所在地—淡水,能眺望每天造訪觀音山的夕陽,欣賞陽明山的日出美景,太陽光滋養著SOLRITA團隊領先同業,致力開發出更安全、更減碳永續的產品。

驚碳號,SOLRITA早在這兩年永續浪潮席捲全球之前,SOLRITA的開發團隊便已經將永續、減廢、減碳的基因默默植入品牌的設計之中。品牌總監也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他們一家帶小朋友到萬里的海灘。小朋友看到海,便迫不及待的想衝向海水踏浪。此時卻飄來一團一團散發著惡臭,的保麗龍、塑料微粒等垃圾。但孩子們不知道那是塑料海廢,只好趕快把小朋友抱起來遠離海面。」孩子們露出十分茫然且失望表情,身為大人的我們卻一時語塞,不知從什麼角度來解釋,這些廢棄塑料為何會出現在海面上。」震撼之餘也開始思考著,我們該留給下一代怎麼樣的環境?

「從消費端開始做選擇,將會決定我們是否能給下一代彩色且永續的未來。」

在這樣的契機下,SOLRITA開始尋找環保材質,選擇循環塑料作為產品原料,大大減少落入自然環境中的垃圾量。除了本身有減碳效益,使用循環再生塑料的產品,能減少50%的排碳量,讓永續產品進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近年來,政府為了提倡購買對環境衝擊較少之產品,利用各機關龐大採購力量,鼓勵綠色產品的生產及使用,以達到環境保護的效益。SOLRITA的彩色筆也成為機關依照「綠色採購法」最佳的採購產品。讓消費者了解市場中也有更永續、有故事的文具產品,也是SOLRITA實踐永續的步步嘗試。

「優質的再生料對製程端也是一個挑戰」,塑膠射出廠的師傅依靠經驗,許多的再生材質嘗試失敗,不僅消耗生產時間,這些種種困難往往也是再生料在各個產業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一。不過幸運的是,大豐環保提供的再生料一次嘗試就成功,也促成了SOLRITA使用領先技術的永續產品。在台灣,彩色筆的龍頭品牌,是在政府機關輔導下以碳足跡的方式來佐證減碳的效益,而SOLRITA另闢蹊徑從製造原料下手,成為台灣第一個使用再生料的彩色筆品牌廠商。未來也將往使用百分百再生材料的目標前進。

驚碳號,SOLRITA驚碳號,SOLRITA

  • TIPS
綠色採購法全名「機關綠色採購績效評核作業要點」
為順應二十一世紀之綠色消費潮流, 2001 年 7 月行政院頒布「機關綠色採購方案」,並為辦理核定機關綠色之執行積效,訂定「機關綠色採購績效評核作業要點」,透過環保署所組成之「機關綠色採購評核小組」,依評核指標及權重對受核各機關進行綠色採購績效評核。「機關綠色採購方案」對於綠色採購目標比率及推動範圍均有明確的說明,環保署也在 2007 年將採購目標比率上修至 83% ,以擴大機關綠色採購之效能。

實踐低碳列車計劃|零碳運輸需要你我的加入

驚碳號,台灣高鐵

 

台灣高鐵不只在軌道運輸領域提供安全、快速、準點的運輸服務,並透過產業合作、結盟,提升軌道專業實力;同時也在生活服務領域,結合優勢科技、在地文化、環境保護,提供民眾優質且全面的體驗。氣候變遷不僅為企業帶來風險,同時也有潛在商機。台灣高鐵善用低碳運輸的產業優勢,未來將持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擴大投入於車站與維修基地建置再生能源裝置。台灣高鐵目標打造零碳運輸的價值鏈,除自身積極因應氣候風險,更期待透過影響力提供給消費者兼顧環境友善與快速便利的服務,驅動台灣整體邁向永續社會。

你知道搭乘高鐵能減多少碳嗎? 

台灣高鐵是台灣第一個取得「旅客運輸服務」碳標籤的交通工具,這個「腳丫子」標籤標示車票背面,清楚揭露旅客搭乘高鐵,每人每公里將產生相當0.032公斤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面有各站間搭乘的碳排放量喔! 

搭乘台灣高鐵相較於其他交通運具碳足跡,約為小客車的1/3、公車及客運的1/2、國內空運的1/8,若以高鐵2022年度載運之延人公里數(9,338百萬延人公里)計算,則較小客車大幅減少775,059公噸的二氧化碳量,相當於1,992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驚碳號,台灣高鐵

  • 得到諸多外部肯定

台灣高鐵得到外部肯定,獲得「高鐵運輸服務碳足跡標籤」和「車站間旅客運輸碳足跡」的查驗證書和標章。在2020年更向環保署申請展延,並成功獲得更新的碳足跡標籤證書,有效期限至2025年12月16日。由於達到了3年內減碳量3%以上的承諾(實際減碳達4.92%),還額外殊獲得了「減量標籤證書」。

  • 通過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驗證

在2020年,台灣高鐵通過了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的驗證,成為全台第一個通過這項認證的軌道服務業。這表示環境保護的理念,已真正融入到營運當中,並於2022年通過複驗,確保持續實踐環境永續管理。其中高鐵的「環境管理工作會議」也推動了打造低碳列車的計畫,發揮低碳運輸的優勢,提供環境友善又快速便利的運輸服務。有趣的是,雖然車站每名旅客的用電度數在2022年有所增加,但相較於前一年仍然有明顯的減少。

驚碳號,台灣高鐵

台灣高鐵不僅在運輸方面持續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同時也在環保方面積極推動各項計畫和措施,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台灣高鐵的努力不僅在內部環境管理上有所體現,也獲得了外部的認可和標誌,為營運的同時,確保了對環境永續的積極貢獻。 
  • 高鐵永續行動
  • 台灣高鐵一直在努力實踐環境保護,台灣高鐵成立了一個特別的小組,叫做「環境管理委員會」,由總經理擔任主任委員,其他處室主管也都是成員。這個小組的目標是監督和推動高鐵內部的環境政策和目標,確保環境管理系統運作順利。
  • 2022年,環境管理委員會辦理了4次環境品質管理稽核作業,檢查各基地和車站在環境方面的表現。每季高鐵還召開「環境管理工作會議」,追蹤各部門環境專案的進度和績效,確保環境管理系統的有效運作。而且,公司還在符合環保法規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減緩環境衝擊的措施。
  • 環保措施方面,台灣高鐵在2022年度投入了高達9375萬元。
  • 2022年,高鐵的廢棄物回收量達 1,452.223 公噸,廢棄物回收率達到了23.0%,並將廢棄物分為廢紙、廢塑膠、廢鐵及其他,分別佔比為24.2%、6.7%、58.5% 及 10.6%。
  • 高鐵致力於提升列車能源使用效率,推動LED裝置汰換計畫和列車駕駛節能運轉計畫。這些計畫在節電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減少了13,326千度的電力消耗,同時2022年減少了6,926公噸CO2e的排放。
  • 為迎接全球永續能源轉型趨勢,高鐵在基地和車站建置了太陽能發電設施,2022年全年太陽能發電量達10,543.24千度。
  • 場站平均服務每名旅客之用電量 1.688 度與去年 (2021 年) 2.091 度相比,節電 19.27%
  • 為了進一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高鐵在2022年投入約6,900萬元進行廢污水及廢棄物處理,包括台中車站的污水處理廠改善工程,以及在桃園、新竹、台中、台南新增的大型截油槽,用以有效處理營運產生的廢油與污水。

參考資料:2022年台灣高鐵永續報告書

殘酷大哉問:你的垃圾值多少?

回收,垃圾,資源回收,回收桶,回收垃圾,紙類,塑膠

文/Fang Chu Chune

當環保觀念逐漸深植人心,我們希望丟掉的垃圾能被再製利用,然而這樣的願景若沒有足夠的利益來支撐,回收產業根本無法存在。亞當・明特是一位職業記者,他在《一噸垃圾值多少錢》這本書中,寫下回收業的現實面,告訴我們簡單的「舊物利用」是如何演變成世界經濟全球化中舉足輕重的「國際事業」,打破一般人對於回收的錯誤想像。

 

有能力消費,才有能力回收

有一件事情一直都正確無誤:就是你越富有、教育程度越高,你丟掉的東西就越多富有的美國人買的東西不但比較多,買回去後可以回收的物資也比較多,例如可以回收的瓶瓶罐罐,和大家所熱愛商品的包裝紙盒也比較多。這就是為什麼你在「回收日」開車,經過高所得、高教育水準的社區時,會看到綠色和藍色桶子裡,裝滿清楚分類的報紙、ipad平板電腦紙盒、酒瓶和健怡可樂罐子的原因。但是開車經窮人社區時,你看到的回收桶和回收資源一定比較少。
相較於富裕社區的居民,他們努力分類,努力收回可以回收的資源,善於管理自己的垃圾。但是如果他們不是非常善於消費物資,他們應沒有機會可以好好管理自己的垃圾(就像窮人收回的回收物資沒有這麼多一樣,原因之一是他們沒有買這麼多東西)。

回收,垃圾,資源回收,回收桶,回收垃圾,紙類,塑膠

 

最差勁的最佳解決之道

一代的美國人把「回收」定義為:為罐子、瓶子、紙板、報紙分類,然後放在路邊或放在垃圾房裡,等別人來收走的行為。從回收業的觀點來看,大部分美國人認定的「回收再生」其實比較接近收回。換句話說,大家做回收時,是從垃圾中把紙板和其他可以回收的物資區分開來,紙廠把這些舊紙板再製成新紙板。回收再製是在回收桶離開你家外面的路邊時才真正開始大部分人所做的家庭回收只是第一步,卻是關鍵的一步:沒有一種機器能夠像你一樣,用便宜而有效的方法,從你的垃圾中收回可以回收的物資。
不過有些回收公司會告訴你,智慧型手機之類的很多東西只能回收一部分,紙張之類的某些東西只能回收再生幾次。如果你最重要的目標是保護環境,回收只是每一個學童所學到「垃圾減量、重新利用、回收再生」的著名金字塔中,排名第三的好方法。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對於減少消費或重新利用自己的東西毫無興趣。因此考慮所有因素後,回收再製是最差勁的最佳解決之道。

回收再製,重複使用,源頭減量

 

回收的現實面:必須有利可圖

在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裡,市政府和經營廢棄物處理業的若干大企業,經常必須想出辦法,處理我們丟在屋外的垃圾,而不是由站在販賣機前的青少年負起這種責任。在某些情況下,這些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載走丟在垃圾桶裡的東西,要是他們可以選擇的話,他們應該只願意再走可以出售獲利的東西——例如我祖母不喜歡交給他們的鋁罐。可以出售賺錢的東西通常都能夠輕易再製成新商品,鋁罐很容易再製成新鋁罐;然而,皮製手提箱根本難以再製成任何東西。
我偶爾會在回收日裡,開車經過美國的社區,我會注意到回收桶裡裝滿了舊行李箱之類的東西,是基於錯誤的正當信念,認為不管回收的意思是什麼,廢棄物處理公司都必須做正確的事情,也必須「回收」這些東西。但是回收公司不會拒絕做正確的事情,只是還沒有找到可以賺錢的方法,好把行李箱把手的塑膠,和構成行李箱本身的不同塑膠分開來。
對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先進富國人民來說,回收再生當然是環保要務,不是事業。從這種角度來看,回收再生可以消耗比較少的樹木、可以挖掘比較少的礦坑,和利用原生材料製造產品相比,這樣消耗的能源也比較少(回收再製一個啤酒罐所消耗的能源,比例用原生鋁礦製造新啤酒罐少九十二%)。但是如果沒有財務誘因,只憑著倫理或道德制度,並不能夠把舊啤酒罐變成新啤酒罐。

鐵鋁罐,回收,垃圾,回收再製

 

不錯,並非每一位回收業者都是環保份子,並非每一處回收設施,都是你希望帶幼稚園學童去校外教學的地方。但是在揮霍性消費的時代裡,全球回收業者要承擔起重責大任,負責把你不想要的東西清除,再變成你迫不及待想要購買的東西。

 

 

一噸垃圾值多少錢,書,回收產業

本文摘錄、整理自《一噸垃圾值多少錢》(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