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品牌HYGINOVA 跨海尋找再生塑膠之旅

HYGINOVA,再生瓶器,再生造粒,塑膠造粒,回收料,二次料HYGINOVA,再生瓶器,再生造粒,塑膠造粒,回收料,二次料,消費後再生塑膠

HYGINOVA,再生瓶器,再生造粒,塑膠造粒,回收料,二次料HYGINOVA,再生瓶器,再生造粒,塑膠造粒,回收料,二次料,消費後再生塑膠

「只要努力一點,真的會實現」,這是HYGINOVA為地球盡一份力的心路歷程。為了提供消費者安全有效的無毒商品,同時不造成地球環境的負擔,他們不惜跨海尋找,終於達成產品升級,使用「100%消費後再生塑膠瓶」的目標。

 

碰壁的挫折中仍不放棄

抱持著「我們不止賣產品,我們想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好產品」信念的HYGINOVA,是一家專賣消毒除臭噴霧的道地香港品牌。HYGINOVA希望改變大眾對消毒產品就是有刺鼻氣味、讓肌膚有灼熱不適感的印象,嚴格篩選使用成份,監管原料供應商,製作出無色無味、對肌膚沒有刺激性的消毒用品,不僅對嬰兒及毛小孩沒有傷害,且成份能完全生物降解,不造成環境負擔。

多年的努力獲得國際肯定,HYGINOVA是亞洲第一個以家庭用品獲得Leaping Bunny無動物測試認證的品牌,產品原料、製作過程到完成品中間皆無進行動物試驗。作為良心至上的生產者,HYGINOVA持續在生產過程、設計包裝及回收配套等環節,追求更進一步友善環境的做法。他們記起了品牌成立前的一個願望,希望能以更環保的材料製造HYGINOVA的容器,加上當時歐美許多綠色品牌大廠早已使用「消費後再生塑膠」來製作容器,HYGINOVA於是認為「我們也可以」!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HYGINOVA在尋找過程一直碰壁,不是因為下單量太少被拒,就是遍尋香港、澳門、中國,仍然找不到執行塑膠回收與再生技術都值得信任的廠商。HYGINOVA也考慮過移往歐洲生產,但如此一來運輸成本和碳排放問題會讓整件事本末倒置。多重打擊下HYGINOVA仍沒有放棄,直到2016年遇上台灣大豐環保科技,100%消費後再生塑膠瓶終於有機會上市。

HYGINOVA,再生瓶器,再生造粒,塑膠造粒,回收料,二次料HYGINOVA,再生瓶器,再生造粒,塑膠造粒,回收料,二次料,消費後再生塑膠

在台灣遇見實踐理想的曙光

HYGINOVA創辦人Chloe 回想跨海合作的過程,之所以選擇大豐作為合作夥伴,主要理由是值得信任。大豐是亞洲第一家通過德國藍天使認證(DER BLAUE ENGEL)的材料供應商,能夠往前追溯塑料來源,安心有保障。而對大豐來說,像HYGINOVA這樣擁有友善地球理念的客戶是值得珍惜的,就算他們的訂單量少,大豐仍然願意傾力支持他們的客製化需求,達成使用100%消費後塑膠製作再生瓶器的願望。此次與HYGINOVA配合,在確認使用HDPE材料(牛奶瓶)為再生瓶器材質後,便在瓶身的厚薄與尺寸上琢磨。為了讓成份能更穩定保存,克服技術難度,將瓶身質料加厚且提高遮光度;為符合消費者需求,將原250ml的容量加大到400ml,且將使用時的人體工學考量進去,加長新瓶身噴頭的脖子,讓噴壓時有更好的手感;而在瓶器外觀上,也凸印”100% post-cosumer recycled plastic”的字樣,讓消費者用觸覺也能感受到HYGINOVA對環保再生的用心。

HYGINOVA,再生瓶器,再生造粒,塑膠造粒,回收料,二次料HYGINOVA,再生瓶器,再生造粒,塑膠造粒,回收料,二次料,消費後再生塑膠

HYGINOVA的再生塑膠尋覓之旅,最終在台灣落腳實現。經過455天的努力,HYGINOVA第一個100%消費後再生塑膠瓶正式上市。未來,大豐將致力於串連台灣製造業,使再生塑料製成的商品樣貌更加多元;而讓更多與HYGINOVA一樣具有綠色理念的客戶,在有使用再生塑膠的需求時,能第一個想到台灣,也是大豐自許的任務。

 

什麼是「消費後再生塑膠」?

當民眾日常生活中使用完的塑膠容器,如寶特瓶、牛奶瓶、清潔用品罐、外帶湯碗等,經過回收、分類、粉碎、清洗等層層程序,最後再製而成一顆顆「塑膠再生粒子」。這些再生塑膠粒將依照不同物性,再被製造成各種再生塑膠瓶器或產品。

更多塑膠再生案例,歡迎瀏覽 大豐環保官網

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成立於 2012 年,致力於綠色材料應用服務。將多年來研發回收塑膠材料的經驗,用於提升「 消費後再生塑膠( Post -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PCR plastic)」 環保材料的品質。不僅以減碳、資源再利用的角度,將回收材料開發成綠色商品,更整合商品開發的上、下游供應鏈,提供企業客戶發展循環經濟的一條龍式服務,歐萊德、富士全錄等知名企業皆為合作客戶,希望為環保材料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龜來的人 許一個無塑海洋的未來

綠色博覽會,宜蘭,綠博,海洋垃圾,龜來的人,海龜,淨灘,好日文化,生態環保,環境教育,再生塑料,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綠色博覽會,宜蘭,綠博,海洋垃圾,龜來的人,海龜,淨灘,好日文化,生態環保,環境教育,再生塑料,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對曾經是海龜上岸產卵的棲地,如今因為海洋污染而此景已不復存在的宜蘭來說,「龜來」兩字,或許有更深的感觸。「龜來」,也是「歸來」之意。希望海龜生態歸來、乾淨海洋環境歸來、海洋意識歸來。好日文化在今年(2018)宜蘭縣綠色博覽會-實踐綠行動中,以寓教於樂的作法,於3/31-5/13在冬山河生態綠舟區,打造一個備受海洋垃圾威脅的未來村落—龜來村,透過一位返鄉的年輕醫師以及一隻尋找回家之路的失憶海龜,帶領民眾遊覽「龜來的人」展區,進而深入了解海洋垃圾議題。期待透過「龜來的人」展覽,喚起大眾關懷海洋的意識,一起展開守護海洋的行動。

 

綠色博覽會,宜蘭,綠博,海洋垃圾,龜來的人,海龜,淨灘,好日文化,生態環保,環境教育,再生塑料,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走進龜來村偌大的園區,彷彿實際走入一個有故事的互動式空間。想知道海洋廢棄問題有多震撼,在「濃湯漂流」可以看到利用宜蘭淨灘所撿拾的海洋廢棄物,所呈現海洋中的垃圾場景;走到「海龜之星」,你可以聽到宜蘭救援過五隻海龜的故事,以及海龜保育員的心聲;被漁民隨意丟棄的漁具,往往變成幽靈漁具漂流在海上、沉落在海底,當海洋生物被幽靈漁具困住的感受,你可以在用魚網打造「幽靈網傳說」的迷宮通道裡體驗一番;在「龜來村集會所」,除了設置海洋相關繪本區能讓小朋友閱讀,展覽期間還會舉辦有趣的海廢再利用工作坊,讓大人小孩更深入認識海洋垃圾議題。而市面上到底有哪些好用的減塑商品,在「阿努小舖」也能窺探一二。

綠色博覽會,宜蘭,綠博,海洋垃圾,龜來的人,海龜,淨灘,好日文化,生態環保,環境教育,再生塑料,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參觀完龜來村,你有任何對未來海洋環境的想法與期待,就將它寫在海龜小卡上,掛在「Pennu高塔」吧!當初考量到回饋小卡在展期需要長時間掛在戶外,策展單位好日文化思索著如何能找到防水耐候又兼具環保的材質,在引介下找到擅長塑膠回收再利用的大豐環保zero zero團隊合作,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牛奶罐(HDPE)與飲料杯(PP)材質,回收製成回饋卡,不僅讓廢棄物有效延續生命,當展期結束,這些卡片還能100%被回收,不會造成一次性的垃圾,可以完全實踐「零廢棄、全循環」的永續精神。大豐環保的研發中心平日即針對再生材料進行高質化測試,對再生塑膠的特性與製程掌握度高,因此就算這次合作邀約與製作時程很短促,仍然能迅速評估並提供壓板製作,讓環保與實用兼具的海龜小卡能夠完美落實。

綠色博覽會,宜蘭,綠博,海洋垃圾,龜來的人,海龜,淨灘,好日文化,生態環保,環境教育,再生塑料,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看著孩童認真的在海龜小卡一筆一劃寫下希望,用興奮的心情將它們高掛在「Pennu高塔」,當海龜小卡隨風搖曳,彷彿也將這些願望種子發散遠播,期許更多人能夠力行環保回收再利用的行動。海洋廢棄問題的確與塑膠息息相關,但若能人人實踐回收,推行再生利用,讓廢棄塑膠能再運用到正確的地方,或許是解決環境難題的最佳解答。

 

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成立於 2012 年,致力於綠色材料應用服務。將多年來研發回收塑膠材料的經驗,用於提升「 消費後再生塑膠( Post -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PCR plastic)」 環保材料的品質。不僅以減碳、資源再利用的角度,將回收材料開發成綠色商品,更整合商品開發的上、下游供應鏈,提供企業客戶發展循環經濟的一條龍式服務,歐萊德、富士全錄等知名企業皆為合作客戶,希望為環保材料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塑膠再生案例,歡迎瀏覽 大豐環保官網

海廢路上,我們不孤單——社群好朋友的海廢塑膠再生體驗

垃圾分類,塑膠再生,塑膠回收,塑膠垃圾,寶特瓶回收,海廢路上我們不孤單,海洋垃圾,環保教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FDL-jmj3M

文/zero zero 小編圈圈

這次的相聚,應該從粉絲團的一封通知說起。

「想請問如果是海邊的廢棄物,有沾到部分泥沙,也可以送至貴單位回收嗎?」

那晚才剛為塑膠再生的介紹影片重新剪輯,發佈後不久即收到這封留言,

平時招架過各種千奇百怪的回收提問,這次還真的讓人多思考了一下。

回想影片裡的再生流程,介紹的是消費後塑膠的清洗、粉碎、造粒步驟,

所謂「消費後塑膠」,即是我們日常生活所產出的塑膠瓶罐,

喝完的牛奶罐、用完的洗髮精⋯⋯,

想想丟掉它的時候,如果有稍做沖洗,應該還不會髒到哪裡去。
但如果是從海邊撿起來的⋯⋯?

說起來也滿不好意思,身為回收界小編,每天都在為垃圾處理苦思更好的溝通方式,

卻鮮少到第一線看看真正的「亂丟垃圾」、「不落實分類」是怎般的景象。

關於海邊的廢棄物,其實並非親眼看過,

而是透過社群上淨灘組織的實地紀錄,

才對混著沙的、可能飄洋過海、散落於海岸線的瓶瓶罐罐有些畫面概念。

品相不太優的海廢究竟能不能回收,

不只是這位網友在問,也成了小編心中的探問,

我知道這個問題找大豐研發中心的智囊團一定會有解;

然而他們告訴我的解答,不只是一段粉專的留言回覆,

更延伸成一段身體力行的實驗,透過眾人的實踐去找到答案。

 

首先很好,寫信聯絡這位網友,原來就是寶島淨鄉團的成員啊!

聊過得知淨灘團體所蒐集到的一般垃圾與回收物,通常是找地方清潔隊處理,

不過像海邊常見的保麗龍、漁網、寶特瓶、手搖杯等回收物,

因為附著太多雜質,「看起來」處理成本過高,往往還是焚化處理。

快樂浪花淨灘藝術節,在沙珠灣所蒐集到的大型垃圾。

 

的確,賠本生意沒人要做,回收來的東西一定要有價值,才稱得上是資源啊。

 

一邊把寶島淨鄉團的提問,整理給在大豐研發中心的享哥,

關於髒不髒、有沒有回收的價值,其實已有一些往例可依循,

像專門處理HDPE(牛奶罐、優酪乳等)、PP(手搖杯、布丁杯等)的大豐再生處理廠,

對於附著雜質的處理算是擅長,其實一般民生塑膠夾帶的沙塵與油漬(如HDPE機油瓶),

情況也不輸海廢常見的附著物如泥沙、油污。所以雜質是不用太過擔心。

參訪當天,社群好朋友們走過兩層樓高優酪乳瓶磚。

而關於再生的品質,如海廢塑膠經過鹽份浸泡和長期曝曬,感覺有可能造成物性改變,

但其實研發中心先前已曾對一批海廢塑膠做過測試,

是海洋污染物關注組織 Parley 特地從馬爾地夫寄來的,

結果與一般消費後塑膠的物性無太大差異。

每個地域出現的海廢種類不盡相同,但海廢的確無國界,

不管是不小心漂來的,或是為了求知寄過來的,都顯示海廢的影響力是全球性的;

回收系統出了漏洞,要找到再生的管道,不單單只是台灣或任何一個國家自己的事。

 

所以看起來,附著的雜質與再生的品質比較不是問題,就只差如何蒐集海廢塑膠了,

物流會是比較大的考量點;而不確定能蒐集到什麼種類,也存在比較大的變數。

 

但是,就試試看吧!

 

憑著「將海廢塑膠視為綠色材料」的實驗企圖,我們決定跨出第一步嘗試。

在淨灘活動的夏季高峰期間,我們陸續與寶島淨鄉團、印花樂與RE-THINK重新思考洽談,

最後談妥10月與11月的場次進行合作清運。

平時默默把這些社群領袖當成偶像的我,眼看就要近距離合作,感到有點害羞不太真實。

 

這些團體實在有他們的厲害之處,利用社群媒體,號召出誘因不高但迴響極大的淨灘活動。

寶島淨鄉團由幾位固定班底和許多志工組成,

與其說是一個組織,不如說就像一群朋友揪淨灘,行動力十足,

即使彼此不認識,也很容易因同心協力而進入狀況。

依約穿著一樣的藍色Dresscode服裝,帶著發票一起到新月沙灘響應「趕屑季」,

看似守則多,但樂趣與認同感就是從這裡開始培養。

 

印花樂與RE-THINK重新思考於中角沙珠灣舉辦的「快樂浪花淨灘藝術節」,

則賦予市集不一樣的風貌,將「無痕」的概念落實到攤位佈置、消費方式等細節。

即使當天天候不佳,眾人仍舊齊心完成淨灘任務,

回到市集看看Live演奏、戲劇與攝影展覽,便是寒風中最療癒的補給。

這場無痕活動的成就,是最後竟然只產生了3包垃圾,堪稱是藝術節慶裡的模範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8qPUinE_8

 

 

兩場活動下來,我們共蒐集約40公斤的HDPE與PP塑膠。

其中大多數是由沙珠灣的場次取得,新月沙灘的塑膠比較少;

的確因地點不同,無法事先預知各種塑膠可以取得的量,

這點未來在蒐集上的成本可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不過多虧當時第一線的參與民眾都盡可能做了仔細的分類,

才讓我們能在一個月後,以實驗室另闢產線的方式,為海廢塑膠著手再造。

經過第一次大致清洗的海廢塑膠HDPE

12月21日,我們再度邀集淨灘活動碰面過的社群好朋友,

前往大豐再生處理廠進行海廢塑膠的再造體驗。

參與的朋友不只有寶島淨鄉團印花樂RE-THINK重新思考

愛台灣的台客劇場、推動環境教育的景澤創意

以及澎湖海廢守護神——海漂實驗室也加入了行列。

 

為了可以取得更純的海廢塑膠片,作日後的檢測與應用,

我們不把海廢塑膠投入再生處理廠的機器產線。

不過得克服的就是人工步驟了,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在做挑選與刷洗的動作。

印花樂小巴、Tia認真拍去瓶罐上的沙塵。

 

洗著洗著不禁討論起厭世這件事,這些瓶罐到底是誰亂丟的?

過程中遇到最困難的事大概就是辨別HDPE了,

許多瓶罐的記號難以辨識,或是有些根本看不來是什麼東西,

全場此起彼落的提問,只有在研發中心待超過五年的享哥 Hold 得住。

 

(求解這是什麼~~)

 

在享哥的帶領之下,我們進到研究室進行初步破碎與第二次的仔細清洗。

搬出大剪刀與菜瓜布等傢俬頭,讓清洗可以更徹底。

這些步驟需要一些耐心,邊洗邊聊之餘,

也才慢慢發現這些我以往默默視為偶像的意見領袖,其實並沒有什麼距離感,

說起理念會自嘲,討論起海廢的來源,一樣會無奈、會厭世,

在體力活的交流下似乎漸漸更了解彼此一些。

 

 

完成清洗的塑膠片,即丟入這台粉碎機中,

運轉聲軋軋作響,裏頭是非常快速而強勁的力道,才能把塑膠片刨得細碎。

 

 

沒有特別色選過的塑膠碎片,呈現花花的色澤,

若進一步到造粒機裡熔融,最後會呈現灰色的造粒。

顏色、氣味都將是判別等級的因素,

如果是用處理得很乾淨的回收牛奶瓶製作,

則可以取得純淨的白色粒子,如歐萊德洗髮精所使用的再生料。

烘乾完的塑膠碎片。

 

「歐萊德」洗髮瓶器的再生原料。

 

當天共製作五公斤左右的海廢塑膠碎片,還不到可以造粒的數量,

但確實看到了海廢塑膠再生的潛力。

接下來還有一段路,要繼續為海廢塑膠發想新生命。

摘錄海漂工作室小三的一段話:

城市裡的朋友,請你好好做分類,基本上塑膠的東西丟上資源回收車,他應該就是要可回收,至於他的命運到哪裡,我無法確定,會不會在第一層就被丟棄了,也有可能。在離島或偏遠地區的朋友,我們比城市人多了一層回收的困難,更無法確定我們的回收真的能被再造,所以寧願養成不塑的習慣。

雖然看到海廢再生的潛力,前提仍必須具備完善回收系統,

回收物才能確實被蒐集,不至於流入海洋,這是在澎湖長期關心海廢的肺腑呼籲。

消費社會下,追求快速便利所累積的塑膠濃湯,正如火如荼熬製中,你我都可能有份。

減塑很重要,再塑也很重要。

發想新生命的過程,還有待各個產業彼此串連,為海廢找到最適合的位置。

期待與更多社群好朋友加入,為塑膠材料找到更多善用的解答!

 

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成立於 2012 年,致力於綠色材料應用服務。將多年來研發回收塑膠材料的經驗,用於提升「 消費後再生塑膠( Post -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PCR plastic)」 環保材料的品質。不僅以減碳、資源再利用的角度,將回收材料開發成綠色商品,更整合商品開發的上、下游供應鏈,提供企業客戶發展循環經濟的一條龍式服務,歐萊德、富士全錄等知名企業皆為合作客戶,希望為環保材料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塑膠再生案例,歡迎瀏覽 大豐環保官網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真有那麼毒?!正確認識塑化劑

文/大豐環保資源循環研發處

2011年,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從一開始的、運動飲料、果汁、膠粉錠狀類、手搖珍奶等食品,吹向各食品業,越來越多食品可能受到污染,引起各界恐慌。而歷年來,有關塑毒的報導更是層出不窮,生活用品中常見的保鮮膜、手搖飲料杯、塑膠袋等各式常跟食品接觸的塑膠製品也都被指控會釋出塑化劑,再加上新聞媒體的渲染下,塑化劑儼然變成了高毒性物質,而在塑膠製品充斥的生活環境下,我們究竟要用什麼正確的觀念看待這些為我們帶來方便性的塑膠產品呢?

 

什麼是塑化劑?塑化劑都用在哪呢?

塑化劑(plasticizers)又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代表著一群數十種到數百種的物質代名詞,它是一種可以讓材料柔軟性增加或是讓材料變液化的添加物。塑化劑的種類繁多,其中以一群稱為PAEs (鄰苯二甲酸脂類Phthalate Acid Esters)是使用量最大且用途最廣的,其中常見的品項有:DEHP、DMP、DEP、DINP、DPP等。PAEs一般來說揮發性低、穩定性高且無色,是具有芳香氣味甚至無氣味的粘稠油狀液體。

塑化劑通常會添加在食品和飲料的包裝材料、醫療器材及耗材、香水、髮膠、化妝品、建材(混凝土、牆版泥灰、水泥與石膏等)、建築塗料、木材防護漆、伸縮管、電線電纜絕緣層、潤滑劑等。

 

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

PAEs塑化劑具有「環境荷爾蒙」的特性,而所謂「環境荷爾蒙」是指「來自環境的內分泌干擾物質」,會干擾人體天然荷爾蒙的作用,進而影響身體內最基本的生理調節機能。PAEs塑化劑在產品一般使用過程中即有機會被釋放出來,進而殘留於環境中,然後再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內。

但是其實不需有太恐慌,因為要引起上述的為害其實需要「長期攝取超量」的塑化劑,衛福部食藥署先前針對此部分,為降低民眾恐慌,也公布了我國DEHP等5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之每日耐受量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參考值,分別為:DEHP:0.05、DBP:0.01、DINP:0.15、BBP:0.5、DIDP:0.15(單位皆為毫克/每公斤體重/每日),假使以平均60公斤體重的成人試算,則每日對DEHP耐受量即為60公斤x0.05=3毫克。一般來說,塑化劑代謝速度快,若非大量食用,其實並沒有立即的安全問題,但若能避免接觸當然會更好。

 

使用保鮮膜覆蓋食物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面上常見的保鮮膜主要有PE及PVC材質,在合法生產規範下,PE保鮮膜生產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PVC保鮮膜則是允許使用非國際禁止的塑化劑進行生產,但兩種產品在外包裝標示上皆有注意事項說明例如:

1.適用於常溫、冷藏使用。

2.請勿直接包覆高油脂食品。

3.不建議微波爐使用,高溫時勿與食品直接接觸。

使用前務必詳閱產品說明,也建議無論使用哪一種保鮮膜,都不要直接接觸到食物,尤其是加熱的時候,即使是在低溫冷藏食物,也應盡量避免接觸到食物。

 

手搖飲料杯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售大部分的透明手搖飲料杯材質為回收標誌5號的PP材質 (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合法生產規範下,PP食品容器生產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而PP材質的耐溫原則上都超過100oC,民眾可以放心,但為了減少垃圾量,自備環保杯為上策!

 

Photo by Thai Food Blog on Visualhunt.com / CC BY-NC-SA

 

用塑膠袋盛裝熱湯或熱食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面上用來盛裝熱湯或熱食的塑膠袋材質主要是PP與PE(聚乙烯polyethylene),在合法生產規範下,這兩種材質的塑膠袋在製程當中是無需添加塑化劑的。PP材質的耐溫原則上都超過100oC,民眾可以放心盛裝熱食,但PE材質原則上耐溫為70~90oC,不建議盛裝溫度過高的食物。

既然外傳塑膠容器有塑化劑的疑慮,那改用紙容器可不可以?

紙容器主要是由外層紙張和內面PE塑膠淋膜所組成,雖然PE不會有塑化劑釋出的疑慮,但因紙張表面有螢光劑存在的可能,還是會有口腔接觸病食入的風險。並且,PE淋膜在碰上高溫後容易融化,所以使用紙容器建議還是不要裝高溫食物。

除了就食安觀點來取決外,塑膠容器和紙容器也常被拿來比較究竟誰較環保,當然,一次性容器都稱不上環保,但因為十分便利,日常生活難免使用到,為了不對環境造成更大的負擔,請務必做到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大豐環保資源循環研發處

大豐環保的研發中心成立於2012年,除了致力於提升大豐PCR環保材料的品質之外,近兩年延續持有回收材料的優勢,嘗試將回收材料導入綠色商品的開發,以減碳、回收材利用角度,協助企業客戶開發更綠更永續的製程及產品,希望為環保材料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塑膠再生案例,歡迎瀏覽 大豐環保官網

【資料參考】:
衛福部食藥署、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勢動科技,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塑膠達人專欄】循環經濟實例!報廢的影印機竟然變成文具用品

塑膠達人,影印機,全循環,循環經濟,封閉式循環,企業零廢棄,再生塑膠

文/施承享(大豐環保研發部副理)

循環經濟是21世紀最重要的一股趨勢,這股趨勢不只關乎經濟,更撼動了環境的永續條件。簡單說,循環經濟的重點在於將原本視為廢棄物的材料透過回收再生,作為二次物料,不斷在工業製造中循環使用可以想見,這樣的循環模式需要更多不同領域的專業加入,從工業設計端如何選擇可再次利用的物料、設計出易拆解的產品,到回收處理端如何透過專業技術製程,維持再生原料的品質,都需要透過不斷研發找到更具有經濟效益的方式。在此,想和各位朋友分享我在塑膠再生研發領域的一些經驗與見聞,這次就從辦公室常見的影印機說起。

塑膠達人,影印機,全循環,循環經濟,封閉式循環,企業零廢棄,再生塑膠

在傳統的產品生產過程中,企業在意的是銷售量,並未考慮產品報廢後的廢棄物及其衍生的污染問題,當中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手機廠商,為了刺激消費,在生產源頭就不會以「設計一個耐用的手機」為出發點。相反的,辦公室常用的影印機,有些採用租賃的做法,影印機廠商反而會希望產品更加耐用、減少維修的需求,更進一步考量到報廢後的廢棄物問題。富士全錄(註一)就是其中一個成功的案例,他們藉由租賃制度,獲取更深入的使用者回饋,回過頭來精進設計與製造。

 

富士全錄在中國和泰國等擁有環保回收基地,將報廢的機台進行專業拆解及材料分類,並把物料作為新的輸出機製造原料,已能達到永續循環之目的。而台灣富士全錄因為沒有設立製造工廠,以往這些報廢的機台只能拆解、分類,依類別委託合格的再資源化處理業者,將其還原成原物料,再轉銷售給其他有需要的業者,混合新原料,製作出各式各樣的產品,於2007年3月達成了零廢棄的目標;為善盡企業責任,藉由重新設計材料、產品及商業模式,提高原物料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更能有效利用地球的資源,於是與大豐環保展開這次再生塑膠合作案。

 

影印機變身為文具用品

一般影印機報廢後,廠商會將上頭的零件按不同物料拆卸做分類回收,而體積最大的塑膠機殼,其實是由ABS樹脂(註二)製成的。這些機殼回收後,到了專業的塑膠處理廠,再歷經粉碎、分選、清洗及造粒的過程,被製成一粒粒塑膠的顆粒,業界給它們取了一個淺顯易懂的名字──「再生原料粒」,意味著那些原本可能被丟棄的塑膠,透過專業製程,因而獲得「再生」的機會,成為新產品的製造原料。一般而言,使用再生粒子約能減少80%的碳排放量,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的負擔與傷害。

塑膠再生粒子,再生塑膠,全循環
塑膠再生粒子

在多種再生產品的選項中,合作團隊最終選定了文具用品中的筆、尺,並且採用100%機殼回收料製成,擁有比一般再生塑料更加純淨、穩定的特性,不需摻配新料或其他添加劑而是以大豐專業的製程規劃調整,提升產品生產良率。從影印機到一枝筆、一把尺,皆是辦公室常見用品,象徵著在這個場域內,正發生著一場循環的革命。

塑膠達人,影印機,全循環,循環經濟,封閉式循環,企業零廢棄,再生塑膠

塑膠再生品質再進化

目前台灣有越來越多品牌與企業對於再生原料製造新產品感到興趣,不過較常面臨的挑戰在於──雖然找得到理想的再生原料,但卻找不到願意配合的代工廠商。許多塑膠代工廠商有刻板印象,認為再生料品質較差、穩定性不夠,會造成成品的妥善率下降。但其實塑膠再生原料的研發技術已經不斷提升,筆者與台灣富士全錄的合作案中,透過製程規畫將回收原料品質再提高。經過不斷測試、調整生產設定後,已能降低在生產時的失敗風險。

塑膠達人,影印機,全循環,循環經濟,封閉式循環,企業零廢棄,再生塑膠

一枝簡單的筆,一枝稀鬆平常的尺,用最普遍的文具替回收塑膠找出新生命。企業若能一起做思維的轉變,在製造問題的同時也創造新資源,不但可幫助維護環境,同時也是驅動永續循環經濟最大的助力。

 


註一:富士全錄是富士軟片控股公司和美國全錄公司以75%及25%出資比例組成的合資企業,主要業務範圍為在日本及亞太地區從事研發、製造及銷售世界級辦公產品和量產印刷設備系統,數位彩色黑白的多功能設備、文件管理軟體,解決方案和服務。同時也生產數位複印機、多功能設備和印表機,行銷全世界。富士全錄致力於技術的研發,在技術上有許多突破並獲得大量專利,成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註二:ABS樹脂具有不透明、剛性佳、好加工、收縮率低、結構強度高不易變形的特性,所以塑膠產品若有耐用、不易損壞的需求,大多會使用ABS樹脂作為原料,例如家電產品、鍵盤、電腦主機殼、螢幕、安全帽等。

作者介紹  施承享

彰化人,熱衷於廢棄物再利用,認為每樣廢棄物應該都能透過一些手法,被賦予新生命。曾從事固體廢棄物研究,也曾到越南從事廢塑膠再利用工作,回台後加入大豐環保從事研發工作。原先專門負責再生材料的配方調質,後來因熟悉廢棄物的回收流程和各種加工製程(吹塑、押出、射出、抽紗等),轉型開發綠色產品及綠色產品ODM,目前已帶領團隊成功開發出綠色包裝材、綠色紡織材、環保商品、工業用產品等。

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成立於 2012 年,致力於綠色材料應用服務。將多年來研發回收塑膠材料的經驗,用於提升「 消費後再生塑膠( Post -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PCR plastic)」 環保材料的品質。不僅以減碳、資源再利用的角度,將回收材料開發成綠色商品,更整合商品開發的上、下游供應鏈,提供企業客戶發展循環經濟的一條龍式服務,歐萊德、富士全錄等知名企業皆為合作客戶,希望為環保材料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塑膠再生案例,歡迎瀏覽 大豐環保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