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淨灘紀實錄:外婆的「垃圾」灣(下)

寶特瓶,海廢,淨灘,回收,垃圾,澎湖,將軍,海岸

文/Fang Chu Chune


結束了望安的行程後(上篇:https://goo.gl/SSx1DZ),最後一天我們來到
將軍,因為要趕下午的船班,只安排了在浮潛的沿路上小淨灘,但隨著大家越撿越遠,我們開始什麼都不管直接卯起來撿,因為,實在是太可怕了。

寶特瓶,海廢,淨灘,回收,垃圾,澎湖,將軍,海岸
海岸上的寶特瓶山,緊鄰著常見的海邊風景。


原本以為在望安被震撼後已有心理準備,想不到將軍的海邊竟
然有過之而無不及——你沒看錯,這就是傳說中的寶特瓶山。如果不是踩在這片石堆中,真的會錯以為來到某個回收站,因為這裡完全被寶特瓶塞滿,只差沒有打開瓶蓋再壓扁而已。

寶特瓶,海廢,淨灘,回收,垃圾,澎湖,將軍,海岸
雖然我們人不多,卻有著異常的執著與默契,最後終於消滅了這座寶特瓶山。

 

你丟我撿再飛回去⋯⋯看不見盡頭的海洋垃圾

對於這些垃圾,所有人都有相同的疑問:它們到底從哪來的?
把垃圾撿起來仔細查看,不只來自中國、香港、日本、馬來西亞,台灣的垃圾還是佔大多數。這些垃圾可能是有人蓄意倒進海裡,或是隨地亂丟被風吹進了海裡;也有可能是明明進了垃圾車,卻因為來到疏於管理的海岸掩埋場,隨著風或是被浪淘洗而崩塌進了大海。因此,就算做好分類丟進垃圾桶,我們製造的垃圾還是有可能在某一天飄進大海,成為污染海洋與環境的幫兇。

完成淨灘以後,我們載著垃圾來到將軍的掩埋場,卻發現另一個可怕的問題。雖然這裡的掩埋場已轉作回收物的中繼站(會運回台灣處理),並非堆積或掩埋一般垃圾,但海岸掩埋場的致命缺點卻沒有被改善。由於疏於管理,這樣露天又濱海的掩埋場,隨便一陣強風就可以把我們撿回來的垃圾再度吹進海裡,周遭圍起的網子根本形同虛設。如果環境問題無法上行下效,透過政府加強監督與宣導,那麼一般人與民間企業再怎麼努力,是不是仍舊只能看著情況越來越慘烈?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準備將撿來的寶特瓶放置於將軍的垃圾掩埋場。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一望無際」的垃圾。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形同虛設的防護網,完全擋不住被風吹走的垃圾。

 

源頭減量才是解決之道

在親眼看見澎湖的垃圾灣之前,不是沒有從網路或電視上看過類似的照片,卻總會下意識地以為「情況其實沒那麼糟」、「大概只有幾個海岸那麼髒吧」。可是,當我們身於海岸中目睹真相時,感受到身旁龐大垃圾量帶來的壓迫感,才真正明白:海廢問題真的比想像中嚴重太多了。那股震撼很難以任何文字形容,好像頓時對整個世界失去信心,令人心碎。

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時,已無需為人類的行為找藉口,也不該再置身事外了。只有做到源頭減量,才是解決海廢問題的唯一途徑。把已經存在的海洋垃圾進到真正能回收的系統,然後不再製造更多垃圾,不管是澎湖、台灣、或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海岸,就有機會恢復她們美麗的樣子。更重要的是,還給海洋生物乾淨的家,讓那些肚子塞滿塑膠垃圾的海龜和鯨魚,不再因為我們而死於非命。就算會被酸「環保魔人」、就算生活上有點不方便,但如果每個人都堅持下去,讓被垃圾淹沒的海岸重新呼吸,那麼,一切都再值得不過了。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海邊
將軍掩埋場外。美麗的海邊風景,轉頭一看卻是滿堆垃圾,對照起來實在諷刺。


也許這趟旅行不是那麼地「輕鬆」,獲得的卻遠比我們付出的太多了。友善環境的旅行不一定要去淨灘,只要盡量實踐零廢棄、使用不污染海洋的防曬乳、不衝動消費與浪費資源等等,就可以靠自身的力量慢慢帶來改變。觀光雖然帶來經濟效益,卻也伴隨著過度的資源消耗,更因為大量人口的湧入對當地環境帶來衝擊;除了靠政府制訂政策與業者的積極配合以外,如果我們能將環保意識放在心中,努力降低負面影響,才能真正讓觀光旅遊成為一個友善環境、能永續發展的產業。

 

 

跨海淨灘紀實錄:外婆的「垃圾」灣(上)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文/Fang Chu Chune


什麼是你最理想的旅遊方式?是報名旅行團輕鬆玩、跟好友背包自助、還是獨自踏上與心靈對話的旅程?
不管是什麼樣的旅行,如果能同時做到友善環境,也許能讓每一次的旅程更加美好。今年五月初,我們跟著海湧工作室來到澎湖,參與了屠龍計劃在望安將軍的場次,這是一場將深度旅遊與淨灘結合的活動,讓旅行不再只是踏海水、拍美照,還可以透過一己之力回饋當地,同時看見小島最真實獨特的樣子。

淨灘,海廢,垃圾,澎湖,海湧,屠龍計劃
屠龍計劃——由海湧工作室發起,致力於消滅海邊的保麗龍垃圾,並使用有機溶劑將保麗龍回收再利用。


提到澎湖,浮現的畫面不外乎就是「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充滿著熱帶島嶼的度假風情。澎湖不只以國際級的夢幻沙灘著稱,海洋生態資源也十分豐富,這次行程的主要地點
望安,便僅存著台灣少數還有綠蠵龜上岸產卵的沙灘。不過,一般遊客來望安幾乎都不超過半天,我們卻在這待了整整兩天。比起走馬看花式的觀光,海湧安排了詳盡的人文導覽與生態講解,我們載著島狗阿呆跑遍整個小島,盡可能融入當地,安靜卻深刻地探索望安的各種面貌。

旅遊,澎湖,永續觀光,望安
跟著我們到處跑的阿呆,牠可是望安最受歡迎的人氣王哦~
澎湖,望安,海邊,狗,綠蠵龜,產卵
澎湖望安的沙灘。每年到了五、六月,綠蠵龜會回到這裏上岸產卵,但數量已逐年銳減。

 

友善環境的旅行,先從「零廢棄」開始

和有相同理念的夥伴一起出遊,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行前就收到海湧的貼心通知,提醒我們要自備環保餐具,就算旅行也要實踐零廢棄。出去玩最需要不斷補充的水分,也靠著海湧幫大家準備了桶裝水,完全沒有製造多餘的寶特瓶,成功拒絕塑膠垃圾。每個人都會主動向塑膠袋與免洗餐具說不,就連買伴手禮也一起討論裸買的辦法,不用特別勸說就能互相理解,一切是那麼的舒服又自然。當我們不需要為了不必要的垃圾製造而感到心痛、不用怕帶給旁人壓力或困擾,更沒有人感覺這些付出是被勉強的,只因發自內心對環境的愛,真的會令人無比感動。

零廢棄,自備容器,環保,飲料
來澎湖一定要喝的風茹茶,請店家裝進自備的環保杯吧!

 

國際級的絕美沙灘 v.s. 不為人知的「垃圾灣」

旅行就像生活一樣有起有落,雖然一切的安排都符合我們對這趟旅程的期待,甚至更好,但是當親眼看見整片海岸都被垃圾淹沒時,還是很難不被強烈的無力感襲擊。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身在這片被垃圾堆滿的海岸之中,我們顯得如此渺小。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海岸上的垃圾種類多到超乎想像,以漁業為主的澎湖更少不了相關海廢。


澎湖的海岸種類繁多,包含沙灘、礫灘、沙洲等等,其中,觀光客最熟悉的沙灘較不易留下浪沖來的垃圾,就算遊客隨地亂丟,公部門的定時清理依然能維持「澎湖海邊好乾淨」的形象。一直到我們在望安看見這樣的畫面,才發現事實根本不是如此。澎湖因地形缺乏屏蔽,一年四季都受強風吹拂,雖然造就了特殊的自然景觀,卻也讓大量海廢隨風被浪帶上岸,尤其是礫灘、海崖以石子組成的海邊,更容易卡住這些垃圾,讓澎湖的海岸幾乎都堆滿了滿坑滿谷的海洋垃圾。

「環保」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以為垃圾丟進垃圾桶就好,不曉得真正的問題才正要開始;我們以為只要回收就可以安心,卻發現多數垃圾仍然得靠焚化來解決;以為買了標榜環保的商品就好,卻忘記過度消費與製造才是元兇。

但那些我們沒看見的、忽略的,並非不存在。

面對如此龐大的垃圾量,只憑不到20個人的力量,大概撿一個月也撿不完。就算全部撿完,如何處置與回收又是一大問題,實在忍不住感到茫然。在有限的人力與時間下,加上保麗龍溶劑在之前的場次已用完,我們改成專攻澎湖確定有回收的寶特瓶,打起精神,努力把視線所及的寶特瓶全部掃蕩殲滅。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雖然沮喪,大家還是奮力地把寶特瓶塞進屠龍包裡,撿多少算多少!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分類,寶特瓶,塑膠
我們利用同樣是海廢的塑膠盒來裝寶特瓶,馬上發揮「廢物利用」的精神,意外地非常方便。

 

離開時,海岸其實看起來沒什麼變化,這在我們以往的淨灘經驗中是非常少有的,更別提心中難以隱藏的挫敗感。幸好,身邊有一群堅持的夥伴,我們為彼此鼓勵打氣,肯定每個人的付出,不管如何仍舊完成了一件珍貴而有意義的事。雖然無法把所有的垃圾帶走、把海岸清空,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徒勞⋯⋯但我們都知道,真的盡力了。

(未完待續)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如果下一次有更多人的加入,或許就能還給望安一片乾淨的海岸。

 

 

愛的女神旅行團—無塑瘋媽祖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

文/Green Tara

每年農曆三月,中台灣最大盛事—大甲媽祖起駕繞境,橫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長達九天八夜的進香遶境過程中,往返路程長達330多公里,每年都吸引數十萬人參與,場面浩大壯觀。所到之處,在地民眾更是竭盡所能的提供各種資源幫助信徒完成壯舉。

 

全台最大宗教活動,可能也是最密集垃圾製造現場

在這漫長的進香途中,由於信徒大多使用點心攤提供的免洗餐具盛裝食物,隨之產生了驚人的垃圾量。尤其密集供餐的定點,附近住宅從花盆,圍牆,甚至引擎蓋上都被放上可能只咬了一口的食物,或只喝了幾口的寶特瓶裝水等。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
圖片來源:FB 活動頁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

出於愛護環境的心,網友小紅帽從2017年開始參與夥伴明學與雅雯一起倡導的環保進香團行動。談起這揚環保行動的緣起,小紅帽說,兩位夥伴已參與進香七年,2016年開始以「三輪車畫標語,並以醒目的裝飾倡導垃圾不落地、不浪費食物。」

但整體狀況並沒有太大改變。「沒分類,照丟的還是一樣。大多數人只想著趕路。很難想像我家圍牆被放滿瓶罐會是甚麼感受?由於大多數的人沒有去思考發放為數龐大的免洗餐具,會造成什麼結果?最終仍是環境在承擔。儘管有些人可能有思考,會在後方放一個紙箱讓大家丟,但垃圾量畢竟還是產生了。」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
圖片來源:FB 活動頁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

 

愛的女神旅行團——從一開始就無塑!

小紅帽想做的不只是撿垃圾而已,而是希望從「供餐的源頭就開始無塑」,也因為受到明學和雅雯的啟發與鼓勵,到了今年便在網路上以Line群組和臉書活動號召無塑任務的夥伴。很快地,她聯繫上十幾年前就開始在大甲媽遶境期間提供環保餐具及清洗的洪大哥。無塑之旅的沿途都有夥伴陸續加入或離開,像是第一天雖然只有自己跟開宣導車的司機,第二天旋即有紀錄片導演加入拍攝他們的行動。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
圖片來源:FB 活動頁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

小紅帽的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進行方式是開一段路線,選適合的地點,看食物性質是否適合,便停車去和供應食物的攤位接洽。由於食物必須要當場吃完,把餐具歸還。再安排可以洗碗的水源,放籃子收回來洗。抱病前往的小紅帽,感動於有人自發洗乾淨才還。沿途包括土庫震安宮、西螺新天宮、田尾綠美農場,都秒答應使用環保餐具,還歡迎小紅帽下次早點來。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
圖片來源:FB 活動頁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
圖片來源:FB 活動頁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

 

提升自覺與擺脫惰性是環保關鍵

無塑宣導進行到第三天,小紅帽的感想是,大家的環境意識急需往前推進。這幾天遇到大部分的人總有說詞,普遍是覺得太麻煩、沒水源,或即使有帶碗在身上,但實在太累就放棄使用。這些都代表不夠看重這件事。在漫長的進香過程中,只是喝個水,或吃一餐,就產生垃圾,是環境在付出代價。小紅帽說:「我自己去年五天四夜就有帶碗,不可能做不到。」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
圖片來源:FB 活動頁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

不過沿路也很多香丁腳表示認同。將無塑宣導車停在人潮眾多的地方並裝飾周全,表示認同請簽名,一個多鐘頭就簽滿,更有香丁腳在車前把環保碗筷拿出來響應合照。小紅帽相信越多人提倡用行動實踐,就會產生更多效應。據觀察,另一場萬人媽祖遶境很多信眾會自主撿垃圾,環保標語多、環境也很乾淨。小紅帽再進一步強調,就算做好垃圾不落地及資源回收,皆不若自備餐具,無痕遶境。

 

與更多單位合作的可能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免洗餐具
圖片來源:FB 活動頁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

談到提供免洗餐具的攤販,小紅帽有些語重心長:「有時候我們的好意會在成就善事的同時傷害沒有被考慮到的族群,例如:環境及和人類共用這個環境的其他生靈。雖然大家都很熱情,但若能想得更深層,在體貼香丁腳之餘,也思考環境得承受的代價,或許不提供一次性餐具,是更大愛的善行。」

少數攤位提供一大桶飲料讓香客自己裝,沿途有些大廟資源較豐富,或是鄉公所與環保局合作,這些攤位會提供可以重複利用的餐具。「相信有心就會去克服。我連手排車都不會開,但我就是想要做到。每個人都會有影響力,現在社群媒體傳播速度很快,很多人拍照。打卡上傳。每個人回到生活中都可以做。」小紅帽語氣特別堅毅。

是否有想過跟政府合作?小紅帽表示:「公部門願意努力當然更好,但說服不是我擅長的事,我不喜歡遊說。你覺得重要就會去做,不必依靠道德壓力。這就是價值觀的反映。我只希望以自身做模範,影響大家如何有感,願意行動去改變。」

 

未來展望

媽祖遶境,大甲媽,無塑,環保,愛地球,瘋媽祖,垃圾減量
圖片來源:FB 活動頁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

無塑進香團進行到週五傍晚結束,小紅帽興奮地說,明年要募資以打造整套的豪華點心餐,必須完全自備餐具才能領取。她的農夫、漁夫朋友們,可以幫忙張羅山珍海味。也希望有戲胞的網友們加入演行動劇。小紅帽誠懇地說:「我不可能去撿所有垃圾,只能期待可以感動一些人。整個行動我做得心甘情願,事情有做就有機會,頂多不是我想像的那樣而已。」或許這正是,當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情,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助你。

 

更多無塑遶境現場,請上2018愛媽祖愛地球~無塑進香團瀏覽,也不妨給予加油打氣!

貫徹重複利用,你我都該有一本「大人的貼紙簿」!

貼紙,標籤,貼紙簿,塑膠袋,重複利用

 

貼紙,標籤,貼紙簿,塑膠袋,重複利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Yo Yo Chen

貼紙簿——一個已不常見的懷舊東西,以前還是小朋友時總是滿滿的收藏捨不得撕下來用,長大後有的人還保有蒐集貼紙的習慣,但本子上貼滿的竟然是看起來一文不值的標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蒐集呢?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塑膠袋已成為隨手可得的生活便利品,但正因為太廉價又便利了,通常用過一次就隨手被丟棄;而塑膠袋因材質種類過於繁雜,除非前端有人工進行仔細的分選,否則並不容易進入回收系統再造。因此zero zero 總是提倡,塑膠袋可以多蒐集起來,自行重複利用。只是有些塑膠袋很薄,容易不小心被勾破,使用起來不是個大問題,但卻漸漸不順手。品項尚新的塑膠袋只因小小的破洞而被宣告丟棄,真是件可惜的事情。

 

貼紙,標籤,貼紙簿,塑膠袋,重複利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Yo Yo Chen

 

在臉書社團「不塑之客」中,有網友提供了她生活中隨手實踐的小環保,就是用貼紙補釘,讓破掉的塑膠袋重獲新生!被各式貼紙加持過的紅白塑膠袋瞬間變得超時尚!

 

貼紙,標籤,貼紙簿,塑膠袋,重複利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Yo Yo Chen

這位網友Yo Yo Chen分享,將她吃調理餐的大長方形貼紙,整齊地整理在「大人的貼紙簿」上,不只重溫了小時候收集貼紙的快感,也把這些本來即將成為廢棄物的小東西發揮新功能!

Yo Yo Chen分享的照片中還可以看到經常打破玻璃的愛貓,在貼紙簿後方一臉無辜看著鏡頭。

貼紙,標籤,貼紙簿,塑膠袋,重複利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Yo Yo Chen

根據她的佛心分享,包括將貼紙拿來封口沒有耳朵的袋子裝垃圾,不怕不能綁,很密封,可以塞好塞滿都不會掉出來!也可以拿來黏碎玻璃,不怕割傷手。很多人最討厭的地板髒屑屑、貓毛、小蟲,都可以用貼紙清除得一乾二淨,甚至還可以去除貼紙殘膠呢。

貼紙,標籤,貼紙簿,塑膠袋,重複利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Yo Yo Chen

此文一出立刻獲得廣大迴響,網友Capricorn Leong表示:可以用來黏傳統鍵盤的灰塵。

有位Bobo Chen:做補丁+1,我連膠帶還可以用的都繼續好好撕平整再貼出貨上。

網友至秦說:可以裝毛孩的便便。作者Yo Yo Chen也回應圖片裡補的袋子就是為了裝貓砂的。

至於網友Apple Wang最中肯:我最近也是拿來補塑膠袋的破洞!開始補丁之後才注意到一般的薄塑膠袋真的很不耐用啊~

撕除標籤貼紙其實對回收還有個小貢獻,就是讓可回收的瓶罐器皿材質更單一。回收的其中一個要訣便是材質要單純,撕除回收物表面的貼紙標籤等雜質,有助於讓再生處理的流程更加有效率,真是個一舉多得的小動作。從今天開始,不妨也試著將餐盒、水果、文具上的標籤貼紙蒐集起來,貫徹循環、回收、再利用的決心吧!

 

大港十周年:綠色搖滾的時代,來臨了嗎?

大港開唱,綠色搖滾,環保紀實

文/Fang Chu Chune

 

隨著環境議題在全球各地被不斷地討論,這股「綠」風也吹到了搖滾樂迷身上,同樣熱愛音樂與環境的人們開始思考:吸引大量人潮(=大量垃圾)的音樂祭,是不是能對環境更友善、讓音樂盛事永續發展?日本Fuji Rock開辦多年都以環保精神著稱,美國最大的音樂節之一Coachella也大力推廣環保意識,「綠色搖滾」在國際間越來越受重視,而台灣是否搭上了這波趨勢,讓我們以上週末剛滿十歲的大港開唱作為觀察對象,實地探查一番。

大港開唱,綠色搖滾,環保紀實
大港開唱——始於2006年,地點位於高雄駁二特區,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音樂祭。

 

超有誠意的零廢棄——好方便又不用錢!

今年是大港第十周年,身為台灣數一數二的音樂祭,加上每年的「NGO議題村」總少不了環境議題的攤位,大港的綠色指數絕對能作為台灣音樂祭具代表性的指標。首先,今年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和【好盒器】的合作,主辦單位Cover了租借需要的費用,讓大家只需押金就可以在合作的攤商使用環保容器,歸還時退回全數押金,一毛錢都不用花!更方便的是,好盒器把餐具事先放在各攤位,讓民眾完全不需要跑到別的地方,只要和攤位說一聲:「我想使用環保餐具!」就能輕鬆地減少垃圾,稱得上是非常用心在解決垃圾製造的問題。

大港開唱,好盒器
呼應大港的Slogan「人生的音樂祭」,【好盒器】喊出「不垃圾人生」的口號。
大港開唱,不垃圾人生,減塑優惠
現場一半以上的食物攤都參與了垃圾減量的行動,甚至還提供餐點優惠;其他沒有合作的攤商幾乎都是原本產品不適合、或已有包裝的攤位。
大港開唱,好盒器,零廢棄,餐具租賃
好盒器的實際使用情形。多租蓋子還可以把食物放進包包帶著走,對跑音樂祭來說非常方便。

 

人生很難,分類其實沒這麼難啦~

在垃圾減量(Reduce)的部分,大港的確實踐了綠色搖滾的精神,但若來到資源回收(Recycle),似乎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場的垃圾桶雖然不少,卻沒有基本的一般與回收的分類,所有垃圾不管可否回收,全都丟進同樣的垃圾桶。雖然少數酒水與飲料可以使用環保容器購買,然而音樂祭還是少不了一罐一罐的啤酒與補充水分的寶特瓶;如果這些都能夠充分回收,至少還能落實金屬、塑膠瓶罐的循環再利用,不曉得這些回收物最後有沒有再分類處理呢?(延伸閱讀:搖滾人的堅持│金屬再生!鐵鋁罐回收救地球 )

大港開唱,資源回收,垃圾分類
主辦單位設置的大垃圾桶,數量不少但沒有分類。
大港開唱,資源回收,垃圾分類
現場垃圾以鐵鋁罐與寶特瓶的數量最多。
大港開唱,自備餐具,食物袋,環保杯
現場也有自備環保餐具&容器的樂迷,願意在享受音樂的同時,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大港開唱,自備餐具,環保杯
自備環保杯對跑音樂祭來說其實非常方便哦!

 

該怎麼在盛大的音樂活動與友善環境之間取一個平衡點,甚至是製造雙贏,絕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台灣目前已有不少音樂節都走向綠色搖滾的趨勢,如風和日麗連連看女巫祭都強制所有攤販不提供免洗餐具,大大降低了垃圾數量;大港這樣萬人規模的音樂祭雖然不容易做到全面禁止,但依然能參考國外的音樂節,透過不同的方式喚起大家的環保意識。(延伸閱讀:Fuji Rock:最乾淨的音樂節?)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音樂祭不只為在地的獨立音樂帶來能量,也能成為國際學習的典範,讓現場音樂不斷綿延,永續發展!

大港開唱,綠色搖滾,環保紀實
一期一會的大港開唱,下一次的相聚,是否能讓樂迷期待更綠的人生?

 

零食袋買魚、牛奶盒收納、行李箱買菜!不塑之客的家庭回收秘笈3式

再利用,回收,回收再利用,減塑,牛奶盒,生活智慧,行李箱,零廢棄,零食袋,鮮奶盒

 

在不塑之客潛水已久,總會看到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不塑妙招,小編在此也幫大家收錄了居家主題,身邊即將被丟棄的物品靈機一動即可再利用,正所謂「資源放錯地方變垃圾;垃圾放對地方變資源」,快來看看瀕臨丟棄的零食袋、牛奶盒和行李箱可以如何化身居家良品,讓大家在新的一年也能夠驕傲地當個不塑之客!

 

零食包裝袋變身買菜環保袋

嘴饞的你是否常常控制不住買零食的慾望,滿足口腹之慾後看著手上空空如也的袋子才感到一陣後悔呢?雖然內側有銀色反光的包裝袋屬於不可回收材質,但不塑之客社團的Delia Chen 幫我們找到了大妙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Delia Chen

這種家庭號的零食包裝袋本身約A3大小,靠近封口處有密封條。雖因內側有銀色材質無法進入回收系統,但材質堅固可以拿來多次重複利用,不用擔心盛裝生鮮時會被刺破又可密封。使用後只要用中性清潔劑洗淨並晾乾便可收納。另有網友分享用來分裝蔬果可延長保鮮、甚至連一整隻雞都裝得下!

Delia表示先生使用了零食袋到市場買魚時,賣魚的攤販都報以佩服的眼光。網友也紛紛留言「超強」、「沒想過還可以這樣用」、「一百分」。下次吃完零食之後不要急著丟掉,一起來重複利用吧!

 

 

牛奶紙盒變身創意收納盒

無論春夏秋冬,許多人每天早餐都要來杯鮮奶。但和其他飲料不一樣的地方是鮮奶無法自製、也無法使用環保杯購買,因此牛奶紙盒變成家裡需要固定回收的物品。然而在回收之餘不妨動動腦將紙盒稍做變化,反而可以省去購買收納盒的費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Pudding Lien

網友Pudding Lien 在不塑之客社團發文,分享用牛奶紙盒收納小孩玩具的心得。她將紙盒的長邊剪開來放置小孩的玩具;體積更小的玩具零件或拼圖,則在牛奶盒上嵌入濕紙巾的上蓋,做成可開關的盒子。從此再也不怕玩具東缺西漏,或是走在路上踢到小寶貝隨手亂丟的玩具了!也可以在紙盒上鑽洞穿繩當作手機座,以解決充電線不夠長的困擾。

另外牛奶紙盒也可拿來當作手工皂的模具、收納各式茶包,或嘗試倒過來掛在流理台上放置菜瓜布等等不同的用途哦!

 

拉鍊登機箱變身無塑買菜車

喜愛出國旅遊的你,家裡或多或少都有幾個行李箱備用,但你曾想過行李箱壞了要怎麼辦嗎?不塑之客社團網友彭賢祥和大家分享如何將拉鍊壞掉的行李箱改裝為買菜車:利用高度較合適的登機箱畫出高度缐,用木工鋸鋸掉多餘的外殻,再用砂布磨平鋸邊、用剪刀剪掉殘餘的拉錬,這樣就完成了。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彭賢祥

改裝後的買菜車很適合推去傳統市場,青菜可以不用塑膠袋整把放進去,因外殼防水,也不怕地上汚水噴濺。重量輕、輪子又好推,儼然成為市場中的時尚icon。下次家裡如果有壞掉的行李箱,不妨跟著動手做做看!

 

想要 ≠ 需要,2個原則展開令人心動的簡單生活

家務,搬家,收納術,整理,減法生活,生活智慧,秘訣,斷捨離

妳/你是否懂得分辨想要 ≠ 需要?常常趁便宜時買了庫存,真的要用時卻找不到。逼不得已,只好又再去買…、趁打折時屯了貨,但後來卻找到更好用的而變心,屯的貨就這樣擺著…、雖然使用頻率不高,但想說要用的時候會很方便所以就買了。但真的要用時,才發現竟然壞掉了…

擔任研究員的たっく(tack)在多次搬家的過程中對於生活上的「必需品」有了新的體認。他開始省思,生活中究竟有多少物品,買來以後就很少用過、很少穿過、很少看過。甚至是要用的時候找不到的東西,似乎並不必要卻又佔據家中一隅。與家人討論後,訂立了簡單的「規則」,並不斷地做出改變,調整到充足,卻又心曠神怡的簡單生活。

丟掉不需要的、拒絕沒必要的, 快樂隨之而來!

往往捨不得丟的物品.要怎麼處理?

  • 試用品:馬上用完馬上丟掉。如果沒辦法馬上用,就直接丟掉吧!就算心想「等下次旅行的時候可以用」真的出門旅行時也會忘記帶。
  • 電影票根、遊樂園入場券、導覽手冊等「滿漂亮的紙類」:用手機拍照然後丟掉。
  • 購買商品時的塑膠袋:留下三個左右,其他丟掉。
  • 折扣券:丟掉或者送人。一開始就不要拿。
  • 桌上的小東西:如果是公仔等裝飾品,就把它擦乾淨放在桌上的V I P 位置。若是做不到只會讓公仔堆積灰塵的話,就拍個紀念照然後丟掉吧!
  • 這一季完全沒穿過的衣服:賣給舊衣店。這一季沒穿的衣服,下一季也不會穿。
  • 舊錢包:如果你的興趣不是收集錢包就丟掉吧!
  • 換手機後剩下的舊手機:可以的話就賣掉吧!帶去當初購買手機的店家也可以報廢回收。根據商店不同,有些店提供在面前打洞破壞的報廢服務。
  • 餐具:已經用過的餐具不能賣到中古商,可以的話就送人吧!一個人住的人大多都會很樂意接收!
  • 美術品:如果沒有要展示,就送給別人吧!如果是很有價值的藝術品,就研究看看是不是可以賣掉。

在充分必要的狀態下,整理就會變得很輕鬆

在充分必要的狀態下,整理就會變得很輕鬆。如果用圖表顯示的話,就像以下兩張圖一樣。上圖顯示一般的整理情況,下圖顯示充分必要的生活順利進行的整理情況。橫軸表示時間經過,縱軸表示房間的雜亂情形。進入灰色「令人心煩意亂的區域」之後,每次看到房間的樣子都會累積壓力。虛線表示充分必要的房間狀態。也就是物品不會過多也不會太少的狀態。

 

 

上半部表示在一般的整理情況下,房間會慢慢變髒、變亂,進入令人心煩意亂的區域之後再一口氣打掃。也就是說,會有很長的時間都在心煩意亂的狀態下對吧!很多人都是屬於這個類型。每天看著髒兮兮的房間累積壓力,每週清理一次或者年末大掃除時才能一口氣把平時累積的壓力和垃圾一掃而空,把髒汙全部清理乾淨,變得清爽。乍看之下,能夠藉此消除壓力很好,但其實心煩意亂的時間非常長。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平常沒有整理汙垢就會累積,一口氣打掃就會很累。

另一方面,下半部表示充分必要生活順利進行時,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以內回到整理好的狀態,在進入令人心煩意亂的區域之前就回到充分必要的水準。這種狀態可以延續的原因有以下三個。

  • 因為物品減少,所以回到充分必要的狀態很輕鬆。
  • 因為已經了解充分必要的狀態,所以整理的目標很明確。
  • 因為只要偏離充分必要的狀態就會馬上發現。

只要物品減少,能亂丟的東西也會自然減少,自然而然打掃就會變得輕鬆。根本就不需要年末的大掃除。而且,已經訂好﹁只要這樣就能達到充分必要的程度了﹂的規定,整理的目標就很明確。並非拖拖拉拉的打掃,而是事先決定好只要變成這樣就打掃完畢,可以把目標劃分得很清楚。

平常沒有在打掃的人,只要開始打掃往往就會連續好幾個小時,這種情形很常見。另外,只要明確劃分充分必要的狀態,稍微一偏離就會馬上發現,也能及早拉回正軌。

剛開始充分必要生活尚未習慣時,因為規則還不明確,所以偶爾也會進入令人心煩意亂的區域。但是,只要每次都稍微調整規則,最後就能過著與心煩意亂無緣的生活了。

整理的實例已經說明過了,但基本上和清理髒汙是一樣的道理。盥洗室如果每週只清洗一次,水龍頭附近就會變得非常髒。一週六天都看著水垢生活和每天亮晶晶的盥洗室,您會比較喜歡哪一個呢?答案應該連想都不用想吧!各位一定都想在整理、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房間裡度過每一天。我不希望各位看到浴室的排水口上已經出現粉紅色黴菌,還能說出「今天就當作沒看到」這種話。

 

本文摘錄、整理自たっく(tack)《生活簡單就好》(瑞昇文化)

熱血才能堅持——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

台灣是塑膠袋使用大國,相較歐盟國家每人每年的使用量,台灣多出快四倍。一群就讀大學的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塑膠袋氾濫使用的問題,從實驗性活動開始,展開一場二手袋循環計畫。

甲方不需要,乙方很需要

Ubag 的由來,要從一群年輕人的故事開始說起。數年前臺大不同凡響社舉辦了社會創新工作坊,在小組討論中發現,人們雖然知道過度使用塑膠袋對環境的嚴重性,但多數人在購物時還是忘了自備環保袋。他們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決定發起一個實驗,看看能夠為這個現象做什麼改變。

 

Ubag 團隊專案經理邱子軒表示,「 Ubag 名字的由來,取自 YouBike 能夠甲地租、乙地還的概念,希望環保袋在民眾手中,也能夠從不需要的甲方手中,過渡到有需要的乙方手中」 邱子軒回憶,「 當時我們只有兩個想法,第一,我們不想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所以我們不印新的環保袋,而是提供二手袋來供民眾使用;第二,我們希望大家能以很便利的方式取得二手袋,所以提供的據點要普及、密集,才能進而減少碳足跡。」

Ubag 的概念、作法,大抵都在這場工作坊討論中抵定。

這群年輕人決定鼓勵民眾捐出家中閒置的二手袋,並且尋找願意加入的合作店家,二手袋透過團隊同仁的清洗整理,再送到合作店家中,提供給忘了攜帶環保袋的民眾使用,增加環保袋的重複利用。在初推廣的前 1-2 年內,Ubag 一共回收了一千多個二手袋提供給合作店家使用。

工作坊結束了,Ubag 留下來了

這個計畫當時由一群在校學生來進行,實驗性質較高,而四、五年過去,同學們畢業了,各自有自己的工作、課業在忙,但仍以志工角色無償的繼續推動 Ubag 二手袋循環計畫,並依個自的專長,分工合作擔任正式組織裡的職務角色。目前二手袋的收集已不經過 Ubag 來處理,民眾可將二手袋直接送到全省有合作的店家,以北部區域為主,包括離島共有 25 間店家。而 Ubag 現在擔任的角色像是資訊平台,除了持續推廣二手袋循環的理念作法,提供民眾對塑膠袋應有的環保概念等相關知識,並藉由異業合作、活動舉辦等方式,號召不同領域的企業團體響應減塑行動,同時幫助合作店家串聯行銷。

未來,除了以集中化的方式積極拓展合作店家,Ubag 也希望能將整個二手袋循環的概念作法包裝成套、模式化,不管是國內外、各地區的推廣,都能順利複製成功經驗。而現在,這群年輕人在找跟他們一樣有熱情、有想像,期待有天能用自己力量改變世界的人共同參與,讓 Ubag 的二手袋收集站地圖,滿滿的佈滿世界每一處。

 

支持 Ubag,可以這樣做
如果您是商家⋯加入 Ubag 成為合作店家,提供二手袋給您的消費者。
如果您是消費者⋯捐出閒置的二手袋給 Ubag 合作店家,歡迎 Email: ubagtw@gmail.com,或到粉絲團搜尋「 Ubag」!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寒流來襲也不怕!10分鐘打造毛孩的暖暖睡墊

霸王級寒流來襲,在把家裡的大棉被搬出來抵擋寒流的同時,也來幫怕冷的毛孩作個暖暖的睡墊吧!

今天介紹的這款睡墊不用針線、不用縫,人人都可以輕易上手。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利用家裡既有的材料,不用花任何一毛錢就能賦與物品新生命!

一起來看看要怎麼做:

1. 按照毛孩的大小找出家裡不要的毛衣和坐墊〈或枕頭、靠墊等…〉

  

 

2. 將坐墊放在毛衣上面,確認要裁剪的位置

 

3. 確認好位置後將毛衣上下剪開成一段一段

 

4. 將每一段開口部分打結後用力拉緊

 

5. 全部綁緊後,暖暖的毛孩睡墊就完成囉!

 

6. 趕快讓毛孩試用看看!

冷冷的冬日裡看到心愛的毛孩躺在自己手作的睡墊上呼嚕,是不是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呢?與其將舊衣物寢具丟棄,不如發揮一點巧思就可以重複利用,也省去購買新物品造成的資源浪費!

手做寵物睡墊只要簡單的材料和步驟就可以完成,還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材質和花色,大家也快點來動手做吧!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垃圾手作」出新招!讓你在球場更熱血的羽球DIY教學

回收再利用,塑膠回收,環保,環保DIY,羽球,零廢棄,垃圾手作

羽球人人都會打,但你有想過羽毛球居然可以自己動手做嗎?「垃圾手作 – Garbage Handmade – HK」的版主方奕恆最近在臉書分享了自己手作羽球的步驟與心得,教大家如何利用生活中廢棄的物品,重新組合做成羽毛球!

 

熱血手作羽毛材料:

  • 酒瓶軟木塞 x 1 (要有2cm以上直徑,密度較高的)
  • 咖啡攪拌棒 1至 2支 (又厚又扁這種最好)
  • 厚包裝塑膠袋,例如韓國麵粉袋。

 

用到的工具(由左到右):奇異筆、白膠、鉗子、小剪刀、美工刀(上為拆線刀)

 

 

先用剪刀將咖啡攪拌棒雙管分開,再將單管切割開口用來套入袋子。最好用小的拆線刀,如果用美工刀容易割到手。然後將單管剪成3.5cm x 11 條。

 

把袋子剪成22cm x 7cm 長方形,然後用奇異筆每1cm位置做標記。下部於2.5cm位置畫一條橫線,跟著折出風琴形後於同一面折痕上套上11支咖啡管,管套到2.5cm位置。

 

用美工刀切割頂部鈄線做出羽毛球尖角,中間位置用小剪刀(例如修眉毛剪)剪山拱形。

 

羽毛球身基本完成,這個時候可以秤一下是否是2g以內,如果超過要再修剪降低重量。

 

  

接著做羽毛球底部。軟木塞分別切割出高2cm和高0.5cm ,兩份加起來3g 。將高2cm的底部用美工刀修圓。

 

 

高2cm的軟木塞上面用馬克筆點上11點,用椎子打洞後用鉗子將攪拌棒插入0.5cm左右。

插完最後一支後可用膠帶將袋子貼住形成一圈完整的羽毛球。

 

軟木塞裡先塗上白膠,高0.5cm的軟木塞是用來撐開整個羽毛球主體,視上一步點的位置盡量插入中間,可能要適時裁細一點塞進去。總之羽毛球的頂部要盡量完全張開,因為正常羽毛球頂部圓周大概22cm。

另外於咖啡攪拌棒的開口亦塗上白膠固定塑膠片,等第二日風乾後就可以試打了!

 

https://www.facebook.com/GarbageHandmadeHK/videos/1933102716939732/

(手作羽毛球試打實況,打起來的感覺和一般羽毛球差異不大)

垃圾手作 – Garbage Handmade – HK」PO出的手作方法以照片搭配步驟,講解清楚,材料取得方便,網友直呼 「看到這個也好想自己動手做」、「手邊剛好有材料耶,大家一起做很有趣!」、「怎麼想的到這種做法,太厲害了!」、「好熱血啊!」、「馬上來試看看!」。

垃圾手作 – Garbage Handmade – HK 的版主方奕恆從小就對手工藝有興趣,近年來發現生活中多了很多塑膠瓶,遂嘗試以它們為材料創作,結果越做越多,索性開了粉絲專頁紀錄每件手作品。工作忙碌的他,平時只能利用下班抽空進行研究,但他對手作的原創性,以及對材料、工具的選用有所堅持,主要使用日常生活垃圾,盡量用普通工具或文具製作,避免使用鋸子或電鑽。此外,作品要實用或能替代現有商品,並具有一定的耐用性。他希望讓實用性的手作門檻可以更低,在家中也能夠輕易完成。

起初會開始投入自製羽球的研究,是因為和同事組隊打球時發現很多球打一兩場就壞掉了,算是消耗品,於是開始思考有沒有哪些垃圾材料可以利用。總共花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中間失敗了好多次才做出符合標準、打起來也順手的手作羽球。

經過多次嘗試以及不同材料組合,終於找出了合適的方法。後排為實驗失敗作品

 

垃圾手作 – Garbage Handmade – HK:一個分享以廢物為材料的原創手作專頁,鼓勵大家思考垃圾的可用之處,為社會減少廢物。 歡迎點閱垃圾手作的作品列表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