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放晴,新「食」代購安心嗎?

開放國旅觀光後,翻開蒐藏已久、吃不完的美食清單,報復性的外食族比例越來越高、餐飲業再度復甦不只台灣食安新聞受大眾矚目,業者也紛紛投入限制政策,一次性餐具雖然方便,卻對環境造成極大負擔;選擇內用、自備餐具還不夠,你可  曾留意三餐使用的餐具是否真的安全、沒有健康疑慮?

三聚氰胺+甲醛的毒奶粉事件距今已超過十五年,恐懼程度仍歷歷在目,那你一定也看過傳統亮橘色碗筷、紅黑色拉麵碗、灰色橢圓滷味盤,你曾想過翻到背面看看他是什麼材質嗎?甚至你會發現根本沒標示,卻超過九成都是「美耐皿」。

價格便宜、質地堅硬耐摔不易破、光澤度高好清潔…等等,這樣「俗擱又大碗」的材質—美耐皿,成了餐飲業的首選。不只熱炒、夜市小吃攤處處可見,包括傳統料理、婚宴會館和台灣人最愛的火鍋店,正隱藏著致命的危機。

生活中常見的美耐皿餐具

俗稱美耐皿的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英語:Melamine resin),是一種合成樹脂,消保會曾做過實驗:在盛裝60℃的食物,連續30分鐘之下的美耐皿,就會釋放微量三聚氰胺;若達高溫95℃再醋酸食物,釋出濃度就會立即大幅上升,更別說是微波加熱或用不當的清洗方式,藏汙納垢又有毒。

面臨快「食」尚,拒絕顧此失彼的綠色訴求

為了環境永續和個人健康,衛生署已將美耐皿品質標準納管,執行面為人所關注,令人退避三舍的七彩餐具、再加上疫情後的觀光潮流,餐廳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急劇增加,根據統計2020、2021兩年,台灣紙容器回收量皆達17萬噸,相較疫情前的9萬噸近乎翻倍成長。若貪圖便利而不將有淋膜的紙容器正確分類回收,最終就只能送到焚化爐處理。

環保再生、安全無虞的PET器皿

「永續、低碳」無疑已成為眾多行業生產的基本準則,臺灣正積極制定食品包裝使用再生塑料之安全規範,並鼓勵非食品級塑膠容器在2025年使用25%再生成分;在食品容器領域更是被予以格外關注,環保署更開放已獲得美國FDA無異議函授權(FDA NOL)之PET再生酯粒可向衛福部申請認證並應用於國內食品容器,希望藉由政府推動力,加速通過PET再生酯粒之外的再生塑膠原料供作餐具用品可用之,透過使用單一材質,持續提高回收率。

用過即丟是環境的最大浩劫,不論是五大超商聯手推出循環杯租借、政府環保局推動外送結合循環餐盒,目的都將剷除名為資源浪費的癌細胞、颳起一陣無痕飲食旋風,我們也應當在外食主義盛行的風氣下,選擇對地球與身體更健康的食品容器與生活方式,享受美食「零廢棄」。

你認識「世界地球日」嗎?

美麗的地球孕育我們,供給我們食物、水源、空氣和居住之處,然而環境資源的開發卻也造成了污染和破壞,漸漸影響整個生態系的平衡。因此,每到4月22日這一天,許多國家的人們以「世界地球日」之名,發起遊行、表演、淨灘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希望提升大眾對於地球環境問題的關注。那麼,世界地球日最早是如何開始的呢?

時間回溯至1969年的美國,當時加州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外海發生了嚴重的漏油事件,大規模的石油污染,導致超過一萬隻棲居當地的海洋動物死亡。這場災難,引發人們正視環境法規的不足,並著手制定修法與倡議行動,這即是「世界地球日」的開端。

隔年,長期推動環境保護的美國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Gaylord Nelson)與民間人士極力號召, 邀請大家在4月22日這天走上街頭,為乾淨的水源與空氣發聲。當時高達2000萬民眾參與遊行,成為美國首次訴求環境保護的大規模遊行活動,同時也促使美國國會通過數條環境保護法令,並成立處理污染問題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此後,遊行這天被定為「世界地球日」,國際間為環保行動串連響應,成為全球性的節日。

世界地球日不只是一項紀念日的起源,更是一個社會運動的開始,提醒我們起身行動的重要性。從減少浪費、回收再利用、到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你我都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愛護我們的地球。

響應環保動動腦!
這份填字遊戲中的英文單字,和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息息相關,熱愛地球的你能完成挑戰嗎?

善於回收、樂於回饋:專訪大豐環保隆賀加盟站主任——歐明哲

Q:聽說主任有很多客戶是公益團體、非營利機構,可以跟我們分享其中一個案例嗎?

我可以分享瑪利亞基金會的故事。他們致力於培養身障者的就業技能,成立庇護工作隊,到政府機關進行清潔服務,因此我們定期會收到瑪利亞的回收清運需求。我覺得瑪利亞在做的事情很不簡單、很值得鼓勵,所以除了出車幫忙載運,也提供資源回收的回饋金給他們,目前已經配合兩年了。

Q:一般人做善事可能是偶一為之,主任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和瑪利亞基金會長期合作?

我很熱衷於和客戶創造良善的互動、正向的交流,總覺得有機會在工作中服務到特別的群體,幫助他們完成任務,心中是滿感恩的。

當然,開一間回收站,還請了不少員工,賺錢是很重要的;但也許是擁有信仰的關係,我經常自問:如何從這份工作中獲得精神的富足?工作中有許多片段,能帶給我純粹的快樂,像我們曾經接待幼兒園來回收站做環保體驗課程,為此把站區打掃整理了一番,並做了一些調度讓場內保持安全。當小朋友在我們打造的環境下,開心地穿梭與學習,並且帶著滿滿的收穫與笑容和我們道別,這讓我的心感到很滿足。

Q:您如何引領一起工作的同事夥伴,幫忙服務公益團體?

我覺得我的同事們也都滿有同理心的!我們的工作除了很需要體力,也很需要EQ,來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與情境。因此,對人抱持同理心、對工作保有熱情和榮譽感很重要。這在無形之中也會帶動團隊的服務品質:有同理心的團隊會為客戶設想周到,當客戶覺得我們值得信任,自然有機會帶來更多的案源。

另外,為了體恤同事的辛勞,我也試著提升工作環境,從每天供應飲料這樣的小小福利,到縮短營業時間⸺中午有午休、下午比同業早下班;這在業界算滿少見的。我一直想做些翻轉回收業形象的事情,就員工的福利制度而言,算是有做出一點改變吧!

Q:關於翻轉大眾對於回收業的印象,您還做過哪些嘗試呢?

我在回收站櫃檯放了捐獻箱(笑)。許多人可能認為回收站就是一些拾荒為生的人們在秤斤論兩的場所;但其實回收站也可以是發揮無私愛心的所在。我們有許多慷慨的客人,專程搬回收物過來,卻不在意回饋金的多寡;無論是捐出零頭或全額,都很感謝他們讓做回收變得更有價值。

Q:對於環保事業有下一步想做的事嗎?

近期想幫老婆完成開業的夢想,她想做營養好吃的健康餐給大家。我想這是一種體內環保的事業,也許和回收這門體外環保的行業相結合,會有新的火花。我們還想加入待用餐的概念,讓辛苦的醫護警消享用餐點,這是我們持續想做的社會回饋。

大豐環保隆賀加盟站主任小檔案
姓名:歐明哲
年紀:68年次
加入大豐年資:10年

MUJI無印良品「Re Park」—— 回收再生,讓生活用品永續循環

隨著大眾對於永續意識的提升,許多企業也開始正視「綠色設計」的重要性,從材料、產品結構等生產過程,到包裝與運輸方式,甚至到廢棄後的處理,都要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產生的衝擊。

大豐環保專注於回收服務與塑膠再生的領域,為企業的產品生命週期注入新的永續活水。正如「綠色設計」的美國設計理論家威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所強調的,「設計的本質並非單純琢磨於外觀的包裝和風格,而是要進一步結合社會時下的脈動,使當前的問題意識獲得回應與解決。」大豐環保的綠色設計思維,秉持回收再生、落實減碳的初衷,串連企業夥伴朝向「可回收、低汙染、省能源」的目標前進,使設計師、工程師能為產品生命週期建立一套可信任也可以被檢視衡量的永續模式。

近期,MUJI 無印良品與大豐環保攜手合作塑膠瓶器的回收循環,即為一項成功的合作案例。MUJI無印良品從日本發跡之初,便始終堅持「嚴選素材」、「檢討製程」、「簡化包裝」的開發商品三大原則;從2004年引進台灣至今,更進一步推展「物有新生」的理念,推出「Re Park」服務,鼓勵民眾將閒置或用罄的用品,包含玻璃瓶、丹寧褲及效期內的未開封食物放入再生箱,讓資源得以再生利用,延續生命。

其中,MUJI無印良品於今年一月開幕的Lalaport台中店,更首度於「Re Park」設置「保養瓶罐再生箱」:顧客使用完 MUJI無印良品的美容保養品後,可將空瓶罐洗淨帶回門市回收。這些回收的保養瓶罐後續將由大豐環保進行處理,經過分類、篩選、清洗、粉碎、造粒等步驟,進化為「消費後再生塑膠」;使用這種再生材料,相較全新的塑膠原料,節省 25%-30% 的碳排放,減碳成果不容小覷。

MUJI無印良品在台灣,不僅是自然簡約風格的代名詞,更持續發揮正向影響力,支持資源循環的永續活動,希望能夠為地球環境與人帶來帶來更加深化的影響力。大豐環保參與其中,協助建構塑膠瓶器的去化管道,為生活雜貨的永續循環寫下新的篇章。但也希望透過這些持續進行的活動去喚醒一般大眾對於回收再生的概念,期待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為回收循環起身行動;讓產品生命週期的終端,不是單向的盡頭,而是循環的起點,讓地球環境資源夠持續的再利用。

每日減碳實踐:浴室篇

回想你的一天,從起床刷牙洗臉、到睡前洗澡如廁,這中間用了多少水呢?也許你覺得打開水龍頭時並沒有特別浪費,但是根據統計,每個人平均一天用掉的水達到290公升!其中,盥洗沐浴、洗衣和如廁即佔掉7成用水。
響應世界地球日,每省一度水就能減少0.21kg碳排放,讓我們一起省水減碳!

洗香香又不浪費水,浴廁省水小撇步

  1. 洗手搓肥皂時,將水龍頭關緊,平均每天可省下5公升的水。
  2. 洗澡以淋浴取代盆浴,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平均一次可以省5公升的水。
  3. 洗澡等熱水時,可將前段冷水接在水桶備用,平均一次可存下9公升的水。
  4. 馬桶、蓮蓬頭、水龍頭改裝或加裝省水配件,降低水流量。

洗衣機是用水大宗!省水這樣做

  1. 一般型洗衣機換裝成省水型洗衣機後,每次洗衣行程約可節省35%至50%用水。
  2. 選擇洗衣機內建的省水行程(economy mode)開啟節約模式平均可省水15公升。
  3. 控制適量的洗滌物,避免洗衣機及洗碗機中的洗滌物過多或過少,一般而言,待洗衣物量達洗衣機七、八分滿時再清洗為佳。
  4. 衣物髒污不多時,可選擇時間較短的洗衣行程,通常毛、化學纖維物約5分鐘,木棉、麻類約10分鐘,較髒污衣物約12分鐘。
  5. 挑選低泡沫洗衣精、減少洗衣劑用量、改用天然洗劑如肥皂等,可減少沖洗衣物的用水。
為地球獻上一曲:今晚,給我一首歌的時間洗澡
從收藏歌單中,挑一首長度適合的歌曲,邊聽音樂邊淋浴,並挑戰在歌曲結束前洗好澡。當然,洗得乾淨是前提,能兼顧不浪費水就更好了。

資料來源:節約用水資訊網:珍惜水資源|台灣自來水公司:節水方法報你知

每日減碳實踐:辦公室篇

一間優質的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和辦公室的節能效率,可說是同等重要,甚至兩者相輔相成。例如將辦公程序雲端化,省去紙本的統整作業,即是近來常見的轉型趨勢。

響應世界地球日,讓友善地球成為讓彼此更進步的辦公室文化。

依2020年非生產性質行業能源查核年報分析,國內辦公大樓(不含政府機關)用電契約容量超過800kW的能源大用戶,主要耗能設備用電量佔比前四名為為空調設備(52.8%)、照明設備(14.78%)、事務設備(10.37%)以及電梯設備(7.44%),其他設備(14.61%)。

照明省電招式

  1. 將辦公室常用的4根日光燈管(傳統式安定器T9螢光燈管)換成LED平板燈,約可省電69%。
  2. 傳統緊急逃生燈換成LED款式,約可省下70%用電。
  3. 廁所、茶水間、樓梯間照明,在無安全顧慮下,選用紅外線感應控制電燈,至少可省電30~90%。
  4. 辦公室午休關燈1小時,可省10%照明用電。

空調省電招式

  1. 冷氣設定26~28°C的最適溫度,搭配電扇舒適又節能。
  2. 空調溫度設定調高1°C,可節省冷氣用電6%。
  3. 冷氣空調運轉時,隨手關上門窗。結束會議、離開空間時,隨手關閉空調。

電梯省電招式

  1. 電梯內照明及通風,待機3分鐘後自動切斷電源,可省電梯用電 50~70%。
  2. 有兩台以上電梯時,設定分層停靠,可省電梯用電30%。
  3. 非尖峰時間,電梯減台運轉。每日關電梯11小時,可省電梯用電18%。

資源回收區,環保藏在細節裡!

企業辦公室的資收區維護不易,除了需要良好的設計,也仰賴使用者的好習慣:

  1. 充足的容量:因應企業的人數規模,資源回收區應該要足夠應對日常的廢棄物產生量。
  2. 明確的分類標準:回收區應清楚標示各類回收品項,並針對容易混淆的品項特別標示,例如紙類與紙容器類。
  3. 搭配清洗槽:飲料罐、便當盒這類食物容器,清洗後再回收,提升回收效率也能維持環境整潔。

定時節電招式

加裝定時器於下列辦公設備,設定下班關機12小時及假日24小時關機:

  1. 飲水機:1年可省約830元,1年減少約133kg碳排放
  2. 影印機:1年可省約5060元,1年減少約815kg碳排放
  3. 印表機:1年可省約690元,1年減少約112kg碳排放
準時 Get Off,電腦也要 Turn Off
桌上型電腦每天關機10小時:1年可省約910元,1年減少約202kg碳排放!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節約能源園區

每日減碳實踐:書房篇

書房是許多人的練功室,長時間大量用腦、保持專注的狀態下,總希望疲勞與雜念別找上門。因此,整齊乾淨的桌面、充足舒適的照明、保持清新的空氣,搭配一些紓壓的心靈陪伴,顯得特別重要。
響應世界地球日,隨手減碳同時提升工作品質,善待環境正是善待自己。

照明節能小秘訣

善用光線漫射:天花板與牆面顏色,選用反射率較高的乳白色或淺色系列,進而減少燈具數量。
靈活運用光源並省電:天花板主燈供應基本而均勻的照度即可,閱讀區域再加設檯燈以加強局部照明。
選購「節能標章」的燈具與光源:省電燈型燈管(泡),較傳統白熾燈省電約60%以上。將1顆60瓦白熾燈汰換成1顆13瓦的省電燈泡,1年省166元,1年可減少37kg的碳排放 。

和地球休養生息:今晚,我們一起關燈1小時
只要1個人響應關燈1小時活動,便可減少0.25kg的碳排放。為環境節能,也讓自己早點休息!

空氣清淨機的省電撇步

定期清潔空氣吸出入口之濾網,保持空氣循環暢通,以提高效能。
放置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避免放在死角,造成氣流短路,降低運作效率。
選購具「節能標章」的空氣清淨機。

種種植物 綠化空氣和心情

長時間待在密閉的房內,空氣中逐漸累積二氧化碳與微塵,使人昏昏欲睡;若有新家具裝潢,空氣中更可能殘留某些揮發物質(如甲醛、苯類),影響健康。而最天然環保的空氣淨化方式,就是種室內植物!根據環保署的研究報告,在居家空間1平方公尺的面積放置盆徑9公分的植物2盆,1週左右即可降低二氧化碳濃度10%~17%、甲醛26%至47%及落塵23%~43%。而成為一位綠手指其實不難,只要日照、通風、溫濕度等環境因素,符合植物的生長特性,小小植栽便能展現生命力,陪伴你四季常青。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節能教育資訊網、環保署環保新聞專區

每日減碳實踐:客廳篇

客廳不只是親朋好友的交誼空間,也是一家人聊天談心、凝聚歡笑的所在。週末一起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吹吹冷氣追追劇,是多麽愜意的時光。

響應世界地球日,在客廳享受聲光與舒適之餘,一起看看有哪些節能減碳的小妙招!

隨手達成的冷氣節能行動

  1. 冷氣調高 1℃,可節省 6% 耗電量。
  2. 使用循環扇送風,並搭配窗簾隔絕熱輻射,對降低冷氣用電量也有幫助。
  3. 定期清洗冷氣濾網,一年可省$330,減少74kg的碳排放。
  4. 非夏月時拔掉冷氣插頭, 每年每台約可省49度電。
選購節能冷氣,認明能源效率分級標示
以級數小、效率高的冷氣機為首選,例如挑選6坪空間常用冷氣機,購買第一級冷氣機,相較於第五級冷氣機,1年可省下332度電,相當於820元的電費。

做好電視節能,擺放位置很重要

  1. 置於離牆10公分以上,可促進散熱,減少耗電並維持電視壽命。
  2. 盡量不背著窗戶或面對窗戶,避免太陽直射。
  3. 擺於背光位置,調整螢幕明暗度以省電。
和地球一起喘口氣:今晚,提早1小時關電視!
以42吋液晶電視為例,一天少看一小時,可減少47kg的碳排放。今晚不妨提早從沙發起身,舒展筋骨,讓身體獲得更好的休息。

智慧電表佈建中,用電管理更EZ

你家電表換新了嗎?過去使用傳統電表,每兩個月收到電費帳單時才能得知用電情況,日常的節能行動不易即時追蹤成效。導入智慧電表後,家戶可使用「台灣電力 APP」查看每15分鐘、每小時,以及逐日逐月的用電情形,包含離峰、尖峰等各時段歷程,更詳細地掌握居家用電資訊。此外,還可以比較同區的平均用電量,並計算尚未出帳的用電量和電費,隨時管控電費支出。

台電依據電量較大及供電瓶頸地區等具節電潛力地區,作為優先布建目標。依行政院核定之智慧電表布建期程,台電須於2024年完成300萬及2030年完成600萬的智慧電表布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台已完成安裝210.8萬具低壓AMI智慧電表系統。另依國發會公布之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台電應於2035年完成100%智慧電表全面布建。

 

家電家具的回收問題交給 zero zero 處理
家電回收×家具清運×到府服務
快速諮詢專線:0800-009-717 轉2

資料來源:節能標章全球資訊網、AMI 智慧電表布建資訊網、節能教育資訊網

每日減碳實踐:廚房篇

綠油油的青蔬和香噴噴的燉肉,熱騰騰地擺滿餐桌。爸爸有條不紊地攪動鍋中的蔬菜湯,清香鮮嫩的食材來自附近的農家。媽媽為家裡的小寶貝添飯,準備一起享用簡單而美好的晚餐。
響應世界地球日,以節能和低碳飲食的概念,為家人準備營養的一餐,點滴都是幸福。

低碳飲食這樣做

食物也有碳足跡,從生產、運輸,一路到食用、廢棄的各個環節中,都有不同的減碳目標可以達成。

  1. 選擇當季食材:日本一項研究發現,生產當季或非當季食材,其碳足跡可能相差10倍。按照自然的節奏,種植當季食材,可減少許多人工照顧,例如肥料、農藥、澆灌與保存等。
  2. 選在地食材:可縮短食物從生產地送到消費者手上的運輸距離,降低交通運輸的排放量。
  3. 選擇精簡包裝、少人工加工的食材:減  少加工過程,和日後處理廢棄物的耗能(運用自然加工如日曬、風乾,則不在此限)。選擇包裝可回收的食材,或自備容器購買裸裝食材,並購買適當份量以減少浪費。
  4. 遵守節能烹調原則:如電鍋一鍋多煮、保留洗米水等,減少額外耗用的能源和水資源。
  5. 珍惜食物,首重不浪費:處理廚餘也需要能源,還是吃完為首選。
  6. 落實回收外食容器:分類回收外食容器,紙容器不混入紙類回收中。每減少垃圾1kg,就減少0.65kg的焚化排放。
讓我們款待地球:今晚,叫外送備註不附餐具
自備餐具享用美食,減少微小而不必要的浪費。

冰箱隨手節能行動

  1. 每開一次冰箱門,壓縮機需要運轉10~20分鐘才能回冷。
  2. 減少開門次數與時間,保冷又省電。
  3. 冰箱整體空間保持八分滿,讓冷空氣能順利對流,可以省電4~5%。
  4. 冰箱溫度設定在「適冷」,避免長時間在「強冷」或「急冷」。太熱的食物,等冷卻以
  5. 後再放進電冰箱,才不會浪費電。

電熱水瓶待機與定時器

根據能源局的資料,民眾經常忽略電器待機所造成的耗能量。以電熱水瓶為例,插著插頭、維持在恆溫的狀態下,一天的耗電量竟然比350公升的冰箱多。若加裝定時器,並在白天不在家及深夜睡眠的時段,設定關機9小時及6小時,可節省26%的用電量。

同樣的定時器省電概念,也可以套用在家中的其他電器,譬如客廳的影視家電,浴室的電熱水器等。透過定時管理用電,比手動插拔插頭更順手,容易養成習慣。


資料來源:節能標章全球資訊網、經濟部能源局 家庭節能宣導手冊

家有小寶貝,親子館玩具免費任你借!

今年兒童節,想準備什麼玩具給家中的寶貝呢?探索慾旺盛的嬰幼兒如果能夠表達,也許會回答「大人才做選擇,我全都要!」然而玩具再怎麼多,還是有喜新厭舊的那一天;尤其隨著孩子的成長,需要更適齡的玩具,好奇心才得以發展與滿足。

因此,到政府設立的親子館體驗琳瑯滿目的玩具,成為許多家庭的週末活動首選。某些場館更開放圖書和大小型教玩具免費借用,讓寶貝回家也能玩得過癮。以台中市政府的親子館為例,只要家有0~3歲的嬰幼兒,且家長設籍或居住在台中市,準備相關證件及保證金1500元,即可辦理借用服務。現場有多本教具目錄可參考,也可以請服務人員依照孩子的年紀給予適合的建議。每次可以借閱書籍3本或教具1項,借閱期限為2週。

借用玩具取代購買的好處多多,一來不必煩惱家中遊戲區爆滿,或是擔心一再添購玩具大傷荷包;二來減少玩具失寵被淘汰、浪費的情形發生。相對地,需要定期歸還的玩具更有新鮮感,過程中讓孩子盡情探索不同的遊戲,發展多元喜好。對於稍微懂事的孩子,也能進一步認識玩具共享的意義,學習溫柔對待手上的玩具。

近來政府愈加重視育兒政策,公共親子館不僅為幼童打造學習和探索的空間,玩具借用服務也提供家長新的選擇,並實現循環共享的美意。爸媽們可以多加利用相關資源,與寶貝一起快樂成長!


資料來源:台中市育兒資源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