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塑成班】編號1號 (PET) 彭一晏:透明系運動型男!

校園風雲人物,籃球校隊主將彭一晏,只有在贏球時才會露出笑容,是惹得萬千少女陷入戀愛的自信微笑。如果遠遠就看到一個人跟一個圓點的話,沒錯那就是他,總是籃球不離手。上場即稱霸全場,球場上威風凜凜,下場後卻單純的像個孩子。問什麼他都會回答,個人資訊透明到全校都知道他母胎單身沒談過戀愛,只愛喝運動飲品怕熱所以只喜歡待在冷氣房裡打球。為了贏球可以無時無刻都在練球,是個非常有韌性的帥哥。

 

①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耐熱溫度:60-85°C

●材質特性:

  • 全台回收量最高的一類。
  • 以射吹方式製成的,瓶底下方有一圓點,可為辨識參考。
  • 耐熱性並不高,僅適用如冷飲、調味料裝填等非高溫用途。
  • 有韌性、耐酸鹼、質量輕且透明度佳,常用於製造一次性使用之食品容器。

●常見產品:飲用水、運動及碳酸飲料等食品之容器。

幸福塑成班——「塑」造屬於你的理想型!

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你將就過嗎?因不適合而產生摩擦,將導致不好的情緒產生,進而影響身心健康,唯有徹底瞭解後,再做出進一步的選擇,相處才能長久。在挑選各種民生用品也是如此,塑膠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各種民生用品,關於塑膠的議題,一直是大眾所關注的,很多關於塑膠的流言蜚語,塑膠並沒有那麼可怕。如何正確使用塑膠,選擇對的塑膠,做出對的選擇,幸福就離你不遠。  

回收成了我的日常

大豐環保逢甲資源回收站鄰近西苑高中,不明顯的回收站外觀,時常傳出此起彼落的歡笑聲。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回收站,就算再累也能保持著歡樂?回收站的工作又熱又累,卻有一位個頭特別嬌小的阿姨總是穿梭在其中,有說有笑的一起工作。資源回收站裡的他們就像大家庭似的,站員與她總能閒話家常、彼此關心,因為他們早已將彼此定位為家人。 

 

    這位阿姨叫林阿里是逢甲資源回收站的資深回收小販動作之利索,熟練度完全不輸站員,實在難以想像她已經74歲了。她不僅天天來,通常一天早晚至少來各一次,有時更是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就出現在站點裡每次的到來都會先四處巡巡看看,像是在鐵鋁罐區協助分類將客人丟置錯誤的回收物正確分類。廠長怕她辛勞,在阿姨幫忙分類時,會過去接下她手上的業務,此時阿姨會吆喝廠長喊著:「你不要管我,這裡我來就好,你去做別的!」。不僅如此,看到站員們的衣物堆在角落,也會將衣服全數清洗乾淨,還挑選自己所喜歡的洗衣精香味。此外冰箱裡如果缺少飲料,阿姨也會定期填滿各種飲品。針對阿姨默默的付出,廠長想給她一點津貼,甚至會被她唸叨,因為阿姨覺得付出這一切她很開心,就是這樣日常,成了回收站裡最暖心的互動。

    從每天相處的過程中,了解到阿姨是獨居,收集回收物來販售,並不是為了生計。問起阿姨為什麼開始做回收?阿姨說:「我孫女叫我來的」聽到這相信大家都會感到疑惑,但其實是因為學校有幫助他人的捐款活動當時就讀國小的孫女,也想要賺錢參與捐款,知道回收物可以換錢,於是拉著總是在家看電視而無聊的奶奶與爺爺開始回收。就這樣一直持續到現在,如今現在孫女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學生了,爺爺卻早已離開不過阿姨仍然堅持每天做回收,將平常的回收金留給孫女當零花錢阿姨時常與廠長分享孫女要回來的消息,看見那一臉幸福洋溢的臉龐掛起微笑,就知道阿姨真的很幸福。 

 

    阿姨不僅疼愛自己的孫女也同樣疼惜所有站員,彼此珍藏著這份心意。或許回收站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交易場所,除了推廣環保回收以外,也是另外一種陪伴與分享的場域,回收成了阿姨的日常,而回收站將繼續收藏著不同人的故事。

記得當時一起打拚的那輛車嗎?

當在社會上的身分地位不再是新鮮人,而累積許多職場歷練及開始承擔更多責任時,爸爸留下的老車,成了可以每天互相打氣、相處的夥伴。在上下班途中有廣播可以打破寧靜,提醒著自己並不是一個人。打拚過一段時日之後,購入了新車。除了平日上班開啟車用導航拜訪客戶,更增添了假日與家人外出旅行遊玩的時光。人生中總會經手幾輛車,不管是老車或是新車,汽車都不僅僅只是交通工具,它陪伴大家在社會中站穩腳步,同時給予家人安全感,成為職場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幫手。 

 

    不斷推陳出新的汽車市場,不只有各種設計車款,車用商品也非常多元。總希望在車上的時光裡,能夠更便利及舒適,像是孩子的安全座椅、阻擋烈日的遮陽簾、小型的車用垃圾桶、或是安全考量的行車紀錄器,都是所有人必備的選擇。然而總有這麼一天的來臨,曾經陪你翻山越嶺的車子不如以往給力,該怎麼處理呢?愛車及車用裝備都需要妥善的報廢及處理,這時換我們陪伴它走過最後一哩路,讓愛車帶著資源循環的使命,貢獻最後的價值。

記得為家人踏入菜市場的那天嗎?

自從有了自己的家庭開始,逛街的地點是否從商場、百貨公司轉變為菜市場了呢?因為身分的轉變,更加關注照顧家人飲食的健康,開始留意菜市場的一切。還記得第一次踏入市場那天,蔬菜水果專挑漂亮的買,看到什麼食材都想下手,連對於物價都還有點懵懂。時常忘記考慮家中成員數以及食材的保鮮期買完後的雙手更是被粗略估算的十幾個塑膠袋掛得滿滿當當。就這樣日子一天過一天,對於購物地點的改變,逐漸轉變成另一種甜蜜。 

 

回想起帶著茄芷袋到菜市場購物,有非常多元的包材,像是買水餃或豆腐會獲得塑料盒,魚肉攤販為了隔絕腥味、防止血水滲漏,甚至會套兩層塑膠袋。還有蔬菜及水果為了好秤價錢,還會分門別類各自裝進塑膠袋裡。最後還有其他像是保利龍、竹籤等包材,每當購物完回到家中,總是大包小包。整理過後會發現有好多常見的廢棄包材不由得反思是否能夠減少這些包材的浪費呢? 

 

菜市場是台灣在地文化的代表之一,如何更環保的採買,是所有人努力的目標。自備環保買菜裝備是一個新選擇,除了依舊能體驗濃厚的市場人情味,同時將市場購物變得時尚。以下提供市場最美菜菜子是如何透過環保又便利的方式,迎接市場新潮流,讓人人都是人美心善菜菜子。

記得大學的自由時光嗎?

到外地就讀大學,想必是很多人的第一次遠離家鄉。當呼吸到自由空氣的滋味,整個世界都變得如此不同。更重要的是俗話說:「人在大學走,機車最好是要有」,無論是系所舉辦的活動,或是跟朋友到處遊玩、夜衝、把妹,還是吃宵夜,有台機車萬事俱備,簡直為自由的靈魂插上一對翅膀。「機車」可以說是青春最好的玩伴,見證不同的成長階段,一同度過種種歡笑與淚水。 

 

    隨著時代變換,每個時代都有各自流行的機車款式,也成為經典台味的重要象徵。從小巧精緻的速克達、鐵漢柔情的野狼125、或是圓弧造型的Gogoro,都有獨特個性與氣質。當到了汰舊換新的時候,曾經陪伴我們一起奔馳在大街小巷,創造不同回憶的愛車,不應該閒置於路邊風吹日曬雨淋,而是給予它一個好的歸宿。

記得第一次晚歸的痛快嗎?

夜市是台灣獨具特色的文化,更是體驗在地生活、品嚐小吃美食、玩地攤遊戲、享受逛街樂趣不可錯過的地方。在夜市裡,臨近傍晚就陸續看見攤販們開始準備營業的設備擺上塑膠椅、鐵桌、保冰桶以及延長線等等。等一切就緒透過明亮的燈具迎接客人,美好的夜市生活正式起跑。跟著帆布招牌的指引,可以找到各種美食,像是竹籤串起的古早味糖葫蘆、用紙袋裝著鮮嫩多汁的美味雞排,還有裝在紙餐盒小船裡的異國風味章魚燒。尤其飯後最好玩個套圈圈,直到套中彈珠汽水才過癮,這就是夜市所帶來的快樂。 

 

如今每個縣市都會有個在地知名的夜市,但隨著人群湧入,龐大的垃圾與環境污染,也成為每個夜市共同的問題。正確的認識夜市裡所有東西的回收分類,為了夜市一起說出:「Yes,I do」,響應逛夜市也能做環保,做好回收分類,一起無痕逛夜市,只留回憶不留痕跡,才能延續這份晚歸的快樂

記得童年的快樂柑仔店嗎?

「老闆草莓棒棒糖多少錢?」,老闆娘溫柔回道:「一支兩箍」,柑仔店詢問價格的聲音此起彼落柑仔店讓所有人初次認知到什麼是「錢」,「錢」又可以做什麼?如何將手中這十塊錢的快樂值最大化,是小時候最大的課題絕非難題。長大後重返柑仔店,回味當時被零食包圍的幸福,沒人會忘記第一次在柑仔店血拚的回憶。 

 

    說到台灣人共同的童年記憶,有吃又有得玩的「柑仔店」,絕對佔有重要的地位。九零年代以前,在二十四小時連鎖超商還沒那麼普及時,比較熱鬧的街區巷口總有那麼一間柑仔店,外觀是鐵製的招牌,還有投幣式的卡通搖搖汽車,塑膠盒或玻璃罐裡擺放琳瑯滿目的零食與民生用品。在放學時會奔向的唯一目標,買香脆的科學麵、酸甜的蜜餞、爽口的汽水,還有啤酒籃裡,媽媽煮菜時經常會用到的米酒。在當時經濟與物資不是那麼充裕的年代,柑仔店不僅供應生活所需,也滿足我們的心靈。

 

    隨著時代進展,商品也推陳出新,不過其中仍有持續熱銷的零食點心,而這大部分的零食包裝都不能回收。還記得記憶中的柑仔店,那些愛吃的零食中,有哪些是可以回收?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的嗎?現在就來回顧這些經典不敗的懷舊滋味吧!

記得兒時過年的雀躍嗎?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通常一早就興奮地搭車返回阿公阿媽家,而
他們一定會站在三合院門口,笑臉盈盈地等待我們。過年的廚房裡異常熱鬧,懷舊綠冰箱裡的食材在長輩們的高超手藝之下,變成一道道美味的佳餚。自大同電鍋裡飄出飯香後,大家圍著飯桌吃起象徵各式吉祥話的年菜,像是蘿蔔糕、髮菜、長年菜湯、佛跳牆……。飯後再次聚在客廳守著那台老舊的電視,觀賞過年特別節目。看到阿公阿媽用收音機聽著廣播,會好奇的圍過去,開始安靜的聆聽一段他們的想當年……。童年的過年是最難以忘懷的,有笑聲、鞭炮聲,還有懷舊的家電、家具,這些都充滿著熟悉且溫暖的味道。 

 

    現在老家的各個角落,都會有那麼一兩件年久失修的家電。可能是因為長輩年紀大了不好搬運,又或者是充滿回憶捨不得將它丟棄,像是電視機、洗衣機、電腦、冷氣機,以及廢棄的大型家具,沙發、衣櫃之類的。到了真的該汰舊換新的時候,找專業的回收團隊進行搬運妥善回收處理,生活空間將變得更大且舒適。雖然兒時記憶中的家具家電改變了,但不變的是家人之間的溫暖相伴,整理後的生活品質提升,也開啟更舒適的生活新篇章

回收注意,冷氣汰換挑選術,聰明節能省荷包!

炎熱夏天侵襲,戶外高溫攻擊下,讓人 24 小時只想待在冷氣房;然而節節高漲的電費,和地球暖化的氣候問題,卻讓人總是陷入兩難。其實,只要落實效能調節,吹冷氣也能心安理得;老舊、不符格局的冷氣,則該認真考慮汰舊換新,才不會對能源、環境造成不必要的消耗。

延長冷氣長壽有妙招!

  • 先暖後涼:開機後先使用送風,讓冷氣先暖機,後再進行使用。
  • 保持乾淨:室外機旁不堆雜物,否將散熱不良,故障機率增加。
  • 定期保養:交由專業人員清潔,不易看見的底盤、水槽等髒污。

冷氣該淘汰了嗎?符合這幾項就該換!

  • 使用10年以上的定頻機種,有零件老化且耗電的問題,當心變成家中的吃電怪獸。
  • 冷氣、壓縮機發出異常噪音,經常維修,即可考慮直接換新。
  • 冷房效果不佳,調低溫度還是熱,表示壓縮機效能已不堪使用,會更加耗電。

冷氣該如何挑?窗型、分離式優缺點一次比較

市面上冷氣款式百百種,怎麼選才能找到適合家中需求的機型呢?一般來說,窗型冷氣、分離式冷氣會是比較主流的選項,以下也為大家做基本的款式比較:

窗型冷氣:

一體成形的結構,保養、檢修程序相對單純,對於未來有移機需求的的租屋族,可能會是相對適合的選項。

優點:

  • 保養容易、施工方便、價格較便宜。
  • 沒有室外機和管線問題,故障率較低。

缺點:

  • 壓縮機運轉聲較為明顯。
  • 安裝位置受限於房間固定的對外窗或冷氣口。

安裝注意事項:

  • 房間須設有冷氣口或對外窗,且配有獨立的220V電源。
  • 依靠牆位置進一步來選擇左吹、右吹或雙吹的款式。
  • 安裝處通風良好為佳,機身稍微傾斜以利排水。

分離式冷氣:

將機體拆為室內機和室外機,讓安裝位置更靈活,也遠離壓縮機運轉的聲音,適合冷氣開啟時間長、且較為追求居住品質的使用者。

優點:

  • 遠離壓縮機噪音,室內較安靜。
  • 安裝位置的限制較低,
  • 相較窗型冷氣更省電、恆溫且速冷。
  • 部分機型結合暖氣功能。

缺點:

  • 保養程序較多、施工較複雜、價格較高。
  • 需要額外的室外機環境。
  • 結構分為兩機與連接管線,較為複雜,故障率可能較高。

安裝注意事項:

  • 依房間裝潢設計,選擇壁掛、內嵌、懸吊等室內機型。
  • 室外機與室內機越靠近越好,盡可能使連接管線較短,避免影響冷氣效率。
  • 室外機需要通風良好且避免日曬雨淋的環境。

分離式冷氣 一對一 or 一對二?

當家中需要裝設的冷氣需要兩台,可能又會面臨「買兩台一對一的分離式冷氣」或是「買一台一對二的分離式冷氣」的抉擇。頭昏眼花了嗎?別擔心!以下表格讓你快速釐清需求:

一對一分離式冷氣*2台 一對二分離式冷氣*1台
機器費用 2台室外機,相較昂貴 可能較為便宜
安裝費用 安裝2台,相較昂貴 較為便宜
安裝空間 2台室外機,需要較大空間放置 1台室外機空間即可
省電 比較省電 比較耗電(因開啟壓縮機等於全啟動)
故障率 較低 壓縮機運轉機會高,較可能需要維修(且一故障,2台冷氣都無法使用)

依坪數挑選適合的冷氣機型

選購冷氣噸數時,挑選到符合室內坪數的款式最省效能,避免花了大錢裝修、事後卻吹不冷而徒增電費與不必要的困擾。因此,看清楚冷氣機型的「額定冷氣能力」就很重要了。我們可以把「額定冷氣能力」想成冷氣運轉所需消耗的電力,主流的冷氣單位以 kw(仟瓦) 標示,數字越低代表耗電量越低

而將室內坪數乘以6,得到的數字即表示適合此坪數的額定冷氣能力最大值。例如室內坪數為3.5坪,乘以6等於21,即代表空間適合 2.1kw 左右的機型款式。當然,除了坪數大小,也要將其他會造成熱源的外部因素考慮進去,像是室內是否西曬、室內挑高是否超過三米、位處頂樓、有落地窗、鐵皮屋、家中人數多等,每一種情況建議在試算時,都要增加1坪的數字做計算。

最後,當我們找到最適合的冷氣款式,享受涼爽室溫時,也別忘了隨手的省電好習慣,每天落實節能愛地球的一顆真心。

吹冷氣的日常節能健檢!你做到幾項?

  • 吹冷氣搭配循環扇,可提高對流效率,使室內更涼爽。
  • 為了不讓冷氣外洩,確保門與窗戶都有關上。必要時也可拉上窗簾阻隔西曬。
  • 每兩週清洗一次濾網,讓冷風輸送更有效率。
  • 保持26〜28℃恆溫,比頻繁開關更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