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地球,聖誕快樂!聖誕大禮驚喜包

zero zero 在12月期間邀請各位地球人,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創意,為地球精心準備一份聖誕禮物,並送上溫暖而真摯的祝福,獲得地球人們廣大的迴響,每一份禮物背後都蘊藏著一顆愛地球的心,zero zero 特地將這些禮物匯集成驚喜包,讓大家一同來拆開禮物分享這份聖誕驚喜唷!

 

舊物回收再利用 變身創意發想王

 

網友 Candy Wu

「紙箱再利用,幫兒子做紙箱溜滑梯,不用排隊,也不怕下雨,兒子玩的很開心。」


網友 林妘

「平常會將好的紙箱再利用,圖中是其中之一。
會將好的小紙箱黏成小鞋櫃,剛好放小朋友的鞋子。
圖中是孩子自己排的,順便養成收納好習慣。」


身體力行愛地球 隨身攜帶小工具

 

網友 Dora Lee

「自備環保餐具,既可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又可避免將免洗餐具中的有毒塑化劑吃下肚,顧健康又環保喲~」


網友 王曉麗

「出門購物自備環保袋重覆使用,不再拿塑膠袋」


網友 Gladys Chen

「使用不鏽鋼吸管,不只救地球還要救海龜🐢」


網友 蔡欣芸

「去傳統市場買蛤與肉品,會自備保鮮盒或塑膠盒,並用自己帶的塑膠袋裝,完全不會再製造新的塑膠袋~」


網友 Akiko Huang

「豆漿店挑戰賽…全家桶再利用 提鍋裝滿滿」


資源垃圾分清楚 叫我環保小尖兵

 

網友 Michelle Hsu

「寶特瓶一定丟到社區寶特瓶回收的地方 」


網友 Marry Lou

「平常就有養成好習慣落實資源回收珍愛地球。」


網友 吳弦琴

「落實資源回收。」


友善地球總動員 左鄰右舍一起來

 

網友 Chung Hung Tu

「地球只有一個~落實節能省碳綠生活、響應植物節,活動社區居民一起來植樹!」


網友 Yunju Chen

「假日帶學生撿菸蒂」


 網友 鄭歆潔

「出門走路或騎腳踏車,節能省碳救地球!」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活動】zero zero城市環保店1-2月「回收王」大賽

11月份指定回收抽獎
  • 我是環保回收王

環保回收王1、2月大賽來囉!1/1~2/28以來店回收總重量排序,取前20名「回收王」致贈各式精美好禮,價值上萬元的好禮等你來搶!每週二最新戰況將於門市更新,03/09將於zero zero部落格以及門市公布最終得獎者。

【最新回收王競賽報導】01/01~02/28

1、2月回收王最終名次已出爐~~~感謝各位跟著zero zero一起讓資源走上循環的正途!

名次 會員名稱 手機號碼 獎品
1 李○蔚 0933XXX560 【飛利浦】美式咖啡壺
2 劉○瀧 0975XXX121
3 李○墾 0922XXX362
4 魯○瓦旦 0935XXX913 【老協珍】熬雞精
5 李○雄 0937XXX882
6 鄭○玲 0958XXX855
7 謝○婷 29XXX353
8 李○卿 0919XXX652 【易拖寶】免沾手乾溼平板拖把
9 方○真 0931XXX039
10 邱○鳳 0970XXX020
11 魏○金 29XXX119 【ikloo】廚房必備刀筷收納架
12 林○峰 0980XXX668
13 黃○全 29XXX719
14 尹○如 0920XXX977
15 謝○樹 0973XXX492
16 廖○葵 0928XXX131 不鏽鋼環保伸縮杯
17 許○章 0952XXX598
18 邱○華 82XXX558
19 葉○欣 0956XXX796
20 陳○霖 0938XXX783

第1~3名:【飛利浦】美式咖啡壺

 

 

 

 

 

 

 

 

第4~7名:【老協珍】熬雞精



第8~10名:【易拖寶】免沾手乾溼平板拖把



第11~15名:【ikloo】廚房必備刀筷收納架

  


第16~20名:不鏽鋼環保伸縮杯

【得獎公布】2018/03/09

注意事項

  1. 每週二門市將更新一次前20名的名單。
  2. 公司將電話聯絡得獎者,得獎者須於兩週內攜帶會員卡來店領取,逾期視同放棄,名額不再遞補。
  3. 所有贈品皆以實物為準,圖片僅供參考。
  4. 主辦單位保留更改活動辦法的權利。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淨灘專欄】你我都可能是海廢的原兇

文/寶島淨鄉團 陳彥廷

每個人從小都被教育應該將垃圾丟進垃圾桶,大多數人也確實都這麼做,因此當我向身旁好友宣導「落實垃圾減量」是一種避免海洋廢棄物(海廢)造成海洋汙染的方法時,他們時常感到不解,不解的原因在於認為自己有好好把垃圾丟進垃圾桶,且沒有在海邊亂丟垃圾,因此海廢的生成與他們完全無關。

 

但是,垃圾丟進垃圾桶就沒事了嗎?

 

雖然台灣目前政策規定,生活垃圾都必須焚化處理,不使用掩埋的方式,但過去設立的垃圾掩埋場仍持續影響著環境。以淡水垃圾掩埋場為例,今年一月被民眾揭露因為該掩埋場接近海岸,又因年久失修導致地面裸露,造成大量垃圾直接外露。政府雖然有打算在此處做防護工程,但從設計到招標就要歷經半年以上,在未妥善處理好之前,一旦遇上颱風暴雨,這些暴露在外頭的垃圾就很有可能被沖刷進入海洋,成為出現在海邊的海廢。

 

垃圾被丟到垃圾桶後,我們還需注意廢棄物清理的環境成本,如垃圾運輸過程中造成的碳排放。麻省理工學院感應型城市實驗室(Senseable City Lab)在2009年進行一項垃圾追蹤的實驗,實驗結果非常驚人。他們在3000多件生活垃圾與電子垃圾上加裝「電子追蹤器」,觀察並分析垃圾的旅程,結果發現有部分原本在美國西岸西雅圖的垃圾,處理過程被運送到美國東岸,等於是跨越了全美,在此運輸過程中便排出了大量的碳1,說明了廢棄物清理方式的效率不彰。當我們順手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後,便以為是善盡了對垃圾的責任,卻輕忽了背後對環境的影響。

根據2009年一項垃圾追蹤,發現垃圾處理過程跨越全美,運送過程排出大量的碳。

 

海廢包羅萬象,多數為現代人的生活用品,其中包含不一定會用到的雜物,這些雜物未來被丟掉時就有可能成為海廢。要避免成為海廢的原兇,除了做到行動上的垃圾減量,心態上的建立也同樣重要。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斷捨離」的概念,所謂斷捨離意指「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我認為若能成功建立斷捨離的觀念,便能有效降低生活中充斥大量雜物的機會,藉此達到垃圾減量,也就不會有太多不屬於海洋的海廢出現在海邊了。

 

註1:汽車的碳排放量為0.24 CO2e kg/km,以美國東西岸距離約4,800公里去計算,共排出1,152公斤的碳,等同於38,400顆樹每日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作者介紹 ───寶島淨鄉團 陳彥廷

國內知名海洋淨灘團體寶島淨鄉團成員之一,得了一種吃了香菜就會嘔吐的病,視香菜為地獄食物的男子。夢想是希望有分解塑膠的超能力,打敗世界各地的塑膠怪獸。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關於你手上的飲料杯,我想說的是…

文/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劉欣維

看這篇文章之前,請先回想你喝完的飲料杯(瓶),丟在哪裡?你會不會回收分類?

資源回收政策是台灣環保上很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根據環保署的資料,2016年的資源回收率高達58%,為世界前五名,《華爾街日報》更以「資源回收的天才」為標題介紹台灣資源回收率,實可作為其他國家的借鏡。

這些成績是全民一同實踐,並且共享的成果。就我的觀察,台灣教育很成功地將環保的認知,建立在垃圾處理的終端,認為能做到資源回收就是一件環保的事。我們丟掉不要的東西,若能將它視為資源有效回收,那固然很好;但如果我們能在買東西時多想一下,避免一次性、或者衝動購物造成的浪費,那不是更好嗎?生活在訴求便利的社會型態,我們不能仗著良好的回收數據,繼續無視快速消費、快速浪費的習慣;這樣的觀念並不是環保的真諦。

Designed by Freepik

 

從飲料容器來舉例,台灣的寶特瓶除了擁有高達95%的回收率,還有一個數據你必須知道:台灣每年回收寶特瓶的數量為45億支,體積可以填滿3座台北101,平均每人每年就用掉200支寶特瓶!好啦,就算有95%的回收率,還是有5%,共2~3億支寶特瓶沒有被落實回收;那它們可能在哪裡?也許送進焚化爐化為烏煙,或此時此刻仍躺在某個海灘上。

 

資源回收的精神,就在於回收物被視為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原料,每一種回收物依據其特性有不同的價值。資源回收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元素,國內也有回收技術很不錯的廠商;台灣資源回收觀念與技術都具備了,但我認為目前仍需要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別讓原本可回收的資源白白浪費,變成垃圾充斥我們的生活。

身處資源有限的地球上,我們期盼零廢棄、全循環的生活實現;除了關注垃圾處理的制度能更加健全,我們也要持續做好資源回收,更做到垃圾減量。從今天起,你可以試著少喝外帶飲料,非喝不可時帶著你的環保杯具,一起減少環境的悲劇!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尷尬食材不煩惱,冬日暖心剩食濃湯】

文/ 七喜廚房

料理就是這樣的,自己下廚但家裡人又不多也是這樣的,每次每次,總很難一次就用掉某一種食材,然後就老是剩餘了半根胡蘿蔔、半根白蘿蔔、四分之一顆高麗菜等等之類放回冰箱裡。如果不想做重複的料理卻又要想辦法把這些零碎食材都解決煮掉,就覺得實在好麻煩喔~!

七喜廚房將這些殘缺不全的食材稱之為,『尷尬食材』。

面對這樣的尷尬食材怎麼辦?

最近天氣終於開始轉涼了,冬日來臨,正是適合來碗熱呼呼的濃湯暖心暖胃的好時節!

不如就和七喜廚房一起來找出冰箱裡的尷尬食材,做出這道既簡單又美味的奶油濃湯吧!
所需食材(以濃湯碗計約四人份):

蕃茄半顆,茄子1根,洋蔥半顆,馬鈴薯半顆,胡蘿蔔半根。

鹽,黑胡椒,鮮奶油。

作法:

1.準備一鍋水,把食材切成小塊後放入水中一起煮滾。

 


2.食材煮軟後離火,用調理機將食材打成泥狀。

 

3.將泥狀食材放回剛才的熱鍋內,依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的鮮奶油、鹽及黑胡椒攪拌煮滾後,獨一無二的剩食濃湯就完成了!

 

 

七喜廚房 零廚餘廚房 剩食料理七喜廚房剩食餐廳
讓蔬果與甘苦人一起重生!
七喜廚房是台灣第一個民間經營的剩食共食實驗空間,將市場的醜蔬果及餐廳剩餘的食材加以利用,成為一道道美味佳餚,以自由定價的方式與人分享。我們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糧食浪費問題,更為了處在人生低潮的「甘苦人」。
華美店
地址:403台灣台中市西區華美街40號
電話:04-2376-6717
營業時間:18:30 – 20:00


育德店
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6號
電話:04-2207-2250
營業時間:18:30 – 20:00

 

臉書專頁:七喜廚房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環保小教室】動手打個結,簡易網袋DIY

回收再利用,平價時尚,生活智慧,舊衣回收,零廢棄,手作網袋,環保網袋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自備環保袋已成為全民運動。想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你,是否常在忙碌之餘,忘記隨身攜帶環保袋?本期的環保小教室,要教大家動手編出與眾不同的網袋,運用剪裁舊衣的小秘訣,取得獨一無二的長線球,並透過簡單的打結技巧編出網袋,不是巧手也能輕鬆完成!

網袋不只兼具容量彈性與輕巧的特性,更可以運用創意,依線材的不同、打結的疏密程度做出多樣變化。自己做網袋成就感超高,從此不再忘記帶它出門囉!

 

 

材料

一綑線、剪刀

 

 

第一階段:剪一剪、舊衣裁出長線球

 

  1. 找一件舊衣(T恤、背心為佳)

 

  1. 將腋下以上以及衣服下方的縫合處剪開

 

  1. 對折衣服,並讓上層比下層短一點,上方預留一段布面

 

  1. 從下方剪出2~3公分寬的布條,預留的布面不要剪到

 

  1. 將線條攤平,預留的布面挪至中央

 

  1. 將預留的布面斜斜剪開

 

  1. 拉一拉長布條可讓布面收縮成線條

 

  1. 取得線球!

 

 

第二階段:打打結、妙用網袋誕生

 

 

 

 

 

 

 

  1. 取10條一公尺左右的線。(條數會影響網袋開口的廣度,可自行以偶數增減。長度則影響袋身的長度,初學者可用一公尺作為練習)

 

 

 

 

 

 

 

  1. 在10條線的結尾處上打一個結。

 

 

 

 

 

 

 

  1. 將10條線置於桌上放射狀梳理開,打結處可以用膠帶或重物固定在桌面。

 

 

 

 

 

 

 

  1. 拿起第1、2條線,從打結處算起,在約兩個指寬的距離處打一個結。(打結之間的間隔越小,袋身越密實,間隔越大袋身越疏鬆)

 

 

 

 

 

 

 

  1. 以一樣的距離,依序將第3、4條線,第5、6條線,第7、8條線,第9、10條線打結。

 

 

 

 

 

 

 

  1. 以一樣的距離,依序將第10、1條線,第2、3條線,第4、5條線,第6、7條線,第8、9條線打結。此步驟將讓網袋產生環狀的雛形。

 

 

 

 

 

 

 

  1. 第三層選擇相鄰的兩條線打結(要細心確認挑出的線是否相鄰),並完成一個環狀的結數。
  2. 第四層同7步驟,可視剩餘線條長度決定要編幾層,越多層袋身越長。

 

 

 

 

 

 

 

  1. 完成袋身後,將剩餘的線以五條為一組分出兩撮,並另取一條線於尾端打死結。

 

 

 

 

 

 

 

  1. 以手掌估量握把的長度,並從線球取出多的線條,在適合的握把起點處打結,緊密纏繞至彼端終點處再打一個打結。拿剪刀剪斷多餘握把線條。

 

 

 

 

 

 

11. 大功告成!找個東西來試裝看看吧!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聰明收納!26種塑膠袋折法,你學會了嗎?

回收再利用,塑膠回收,生活智慧,聰明收納,塑膠袋折法,零廢棄生活

原文刊載於:RISCHA ZHANG

 

一起整頓掃除吧,收納完後請堅決拒用塑膠袋吧!

抱著絕對不會再有新塑膠袋住進來的心態收納著!

 

 

 

 

同理,舊抱枕套、袖套、舊袋子、洋芋片桶、洗衣袋、襪子、絲襪,也可達成。或是塑膠袋疊一疊卷一卷放入保鮮膜那種紙盒也可抽取。
另一種抽取式是袋子們鋪平一起對摺,對摺處即可抽取,不一定要像影片裡使用菜瓜布,能抽就好。乾淨的舊襪子球、飲料瓶也可以。其餘的方法現在看來沒有比較省時就不多著墨了,點下圖可看影片:

 

 

更多零廢棄生活案例,歡迎上 RISCHA ZHANG 的部落格 學習交流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世界的廢棄成為他們的世界—《塑料王國》

文/王振愷

中國崛起是近幾十年來全球經濟產生巨大轉變的重大現象,但這個世界工廠的壯大同時也帶給全球許多問題,其中在納瓦羅(Peter Navarro)著名的文章<中國經濟崛起之全球挑戰>(2007)就指出三大項目:大量消耗全球資源、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產品仿冒與產品安全。

以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作出發,關注中國環境議題的紀錄片導演王久良於2010年推出《垃圾圍城》,此片探查中國首都北京周邊的垃圾場,追蹤大量的北京垃圾何去何從,卻意外發現這些場設不受管制,這部紀錄片的成功也扭轉政府當局對於垃圾管制的態度。《垃圾圍城》之後,導演對於垃圾回收的關注拓展成為全球路徑的思考,來到美國在奧克蘭最大的廢物回收公司,發現一卡車將運往中國的塑料垃圾,這就是2016年《塑料王國》紀錄片的起點。

圖片提供:CNEX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塑料回收國,大批從已開發國家進口的塑膠垃圾來到中國,將再製成為新的塑膠原料,供給中國塑膠加工製造,這是回收利用的概念,但也是一種環境問題的全球性移轉。王久良導演在這個龐大的世界型產業鏈中在山東一個沿海小鎮找到了一個從事塑料回收再提煉的工廠。這個工廠由兩個家庭組成,雖然都是勞動階層,但當中還是區分了作為工廠主人、身為資方的王坤一家人,另一個家庭則是被雇用、來自四川的彭文遠一家人,透過對照其實更顯現中國經濟崛起下存在的貧富差距,以及童工問題。

紀錄片角色上聚焦在彭文遠五個孩子中身為大女兒九歲的依姐,他們一家人住在塑膠垃圾堆旁的庫房,大人小孩的吃喝玩樂都在這個塑膠堆中,極其荒謬的是孩子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是藉著這些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廢棄物,這個荒謬也讓我想到賈樟柯的電影《世界》。透過垃圾堆中所出現的圖畫、文字學習,他們也同樣被消費主義所產出的廣告所吸引,也一樣會看迪士尼卡通,傳單成為壁紙、報紙成為披風,這些廢棄與剩餘成為他們的樂園。長時間以這間封閉工廠兩家人的日常生活作為主要拍攝,卻也在這些生活場景之中讓觀眾看見他們或者週遭環境所付出的代價,一段他們到垃圾場週邊的河流撈起成群的死魚,一個剪接後居然成為兩家人晚餐餐桌上的佳餚,又或者工廠的塑膠廢水成為他們的洗澡、洗臉用水,但這些看似不尋常的情況都是他們的生活日常。

 

圖片提供:CNEX

 

探討塑料王國身後更多層次的問題

此紀錄片另一個議題是依姐的教育問題,依姐是傳統農村社會的長女典型,必須負擔起第二母親的角色,同時工作還必須處理家事,更必須肩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因而犧牲了她接受教育的權利。加上父親彭文遠酗酒問題導致沒有支付學費,因此王久良導演從拍攝開始到結束四年,依姐都未能逃離這個父權枷鎖(父權的顯現也呈現在紀錄片中母親角色多半被隱性起來)踏進校園。每次談及這個問題,依姐嘴上說不想去上學但面露失望的特寫鏡頭都表露出她對於學習的渴望,教育能夠作為翻轉階級的重要途徑,在資方並受過教育的王坤夫妻就明白這點,因此非常積極地送自己孩子琪琪上學。

中國經濟面臨的巨大轉型,快速現代化不斷侵蝕自然環境以及傳統文明,還有無數在大結構中掙扎的小人物們。當過去的農工離鄉背井來到沿海轉變成為塑膠工,紀錄片中勞動的身影一如往常,但過去美好的自然環境已變成人造與污染的廢墟,過去產出的稻穀轉換成為一顆顆人工的塑膠粒,《塑料王國》要辯證的是中國積極發展之下所付出的代價以及犧牲,而在塑料王國之中的兩家人只是這個泱泱大國的縮影。

反觀塑膠製品如此容易取得的臺灣,也有自己懸而未決的環境課題。根據新聞報導統計,台灣人一年總共能用掉180億個塑膠袋,以及30億支的塑膠吸管。上述這些一次性塑膠製品因不具回收價值,連貿易到中國的本錢都沒有,只能焚化處理,也燒出台灣境內的空汙問題;台灣導演林泰州近年來即從空汙議題著手,追根究底往六輕與台塑締造的經濟奇蹟去反思。各界對於塑膠汙染的探詢,都在對「塑膠」這個工業革命發明以來最方便的化學材料,進行當代性的詰問。

 

中國禁廢令:拒收「洋垃圾」
中國政府在2017年7月18日正式對垃圾進口的議題作出回應,向世界貿易組織(WTO)通知,未來將不再接受廢棄塑膠、廢紙、廢棄爐渣等 24 種固態廢料的進口。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固體廢棄物進口國,去年進口量達730萬噸,占全球廢棄物年產量的56%,此禁令將對全球數千家環保回收業者造成衝擊。
塑料再生需要專業把關,看看台灣案例怎麽做——立即前往

物盡其用!台灣綠色品牌零廢棄大進擊

為無緣上餐桌的米糠找到新價值
全球首創米糠保養品

米膚

台灣每年產出170萬公噸的稻米,其中約有40萬噸的米糠,因口感不佳等問題,
在碾米過程中被刨去淘汰,低價銷售做為豬、雞的飼料,進不了人們的餐桌,
但米糠含有植酸、阿魏酸、米糠醇及微量元素等,是整顆稻米營養的精華。明
明是深具價值的好物卻被棄用,說來著實浪費,而這些無緣上桌的米糠,讓米
膚創辦人林世哲找到了新的價值。

 

林世哲創業之初就設定好目標,希望能以台灣本土農作物研發保養品,他觀察
到「台灣代工實力堅強,常幫歐美日韓大廠代工保養品,卻鮮少自行萃取成分
,95%的原料仰賴進口,一方面是礙於經濟規模與成本問題,一方面則是台灣
多少有外國原料比較好的迷思,但其實台灣以農立國,有許多豐富的農作資源
,我希望能以行動,改變這種思維。」他與國小同學黃麒芳、郭庭翰,一同花
了約莫兩年的時間,從原料、研發到產製、行銷,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從頭到
腳」皆以米糠為主成分的保養品牌「米膚」,不只原料是來自台東本土米糠,
連瓶身都以台灣米糠做為生質塑膠原料,名符其實的全米糠產品。
天然、溫和對人體無害,並且站在友善環境的基礎上開發產品,是米膚最核心
的精神,林世哲表示,選擇原料來源時,我們堅持選用有機稻米的米糠,但是
許多碾米廠是讓有機米和一般米在同一條處理線進行,後來花了不少力氣才找
到分線處理的碾米廠,可以保證純粹的有機米來源。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是他
們的堅持。現在米膚也積極拓展海外的業務,目前已外銷到美國、馬來西亞與
德國,雖然只是剛剛起步,但米膚的每一步都走的踏實、穩重,希望把台灣土
地的恩賜──稻米的美好,讓世界看得到。

米膚深層潔淨洗髮露(580元/350ML)
暢銷NO.1的洗髮露,除了有機米糠萃取外,添加茶樹萃取液,能深層潔淨頭皮,清新舒暢。

米膚保濕化妝水(860元/150ML)
米糠擁有豐富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等皮膚所需營養素,並添加多種植物性複合萃取配方,清爽安撫喚醒美肌。

 

品牌故事
由林世哲、黃麒芳、郭庭翰三人所組成的精銳團隊,在短短兩年間打造了全本
土產製的有機保養品牌──米膚,是全球第一個從裡(內容物)到外(瓶裝)都
以有機米糠做為原料所製成的保養品。三人從國小就認識,因為擁有相同信念
而一同創業,創辦人林世哲是設計師出身,對於品牌設計相當有概念,原本在
科技業服務的郭庭翰擅長網路行銷與業務推廣,而原本是空姐的黃麒芳則是熱
愛自製手工皂、乳液,自身是超級敏感肌的她,就是品牌最佳的代言人,經常
親自上陣示範保養,不需透過網紅行銷操作,便在網路上以誠意與理念,累積
龐大的支持群眾,成為台灣本土保養品牌的一股清流。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真有那麼毒?!正確認識塑化劑

文/大豐環保資源循環研發處

2011年,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從一開始的、運動飲料、果汁、膠粉錠狀類、手搖珍奶等食品,吹向各食品業,越來越多食品可能受到污染,引起各界恐慌。而歷年來,有關塑毒的報導更是層出不窮,生活用品中常見的保鮮膜、手搖飲料杯、塑膠袋等各式常跟食品接觸的塑膠製品也都被指控會釋出塑化劑,再加上新聞媒體的渲染下,塑化劑儼然變成了高毒性物質,而在塑膠製品充斥的生活環境下,我們究竟要用什麼正確的觀念看待這些為我們帶來方便性的塑膠產品呢?

 

什麼是塑化劑?塑化劑都用在哪呢?

塑化劑(plasticizers)又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代表著一群數十種到數百種的物質代名詞,它是一種可以讓材料柔軟性增加或是讓材料變液化的添加物。塑化劑的種類繁多,其中以一群稱為PAEs (鄰苯二甲酸脂類Phthalate Acid Esters)是使用量最大且用途最廣的,其中常見的品項有:DEHP、DMP、DEP、DINP、DPP等。PAEs一般來說揮發性低、穩定性高且無色,是具有芳香氣味甚至無氣味的粘稠油狀液體。

塑化劑通常會添加在食品和飲料的包裝材料、醫療器材及耗材、香水、髮膠、化妝品、建材(混凝土、牆版泥灰、水泥與石膏等)、建築塗料、木材防護漆、伸縮管、電線電纜絕緣層、潤滑劑等。

 

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

PAEs塑化劑具有「環境荷爾蒙」的特性,而所謂「環境荷爾蒙」是指「來自環境的內分泌干擾物質」,會干擾人體天然荷爾蒙的作用,進而影響身體內最基本的生理調節機能。PAEs塑化劑在產品一般使用過程中即有機會被釋放出來,進而殘留於環境中,然後再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內。

但是其實不需有太恐慌,因為要引起上述的為害其實需要「長期攝取超量」的塑化劑,衛福部食藥署先前針對此部分,為降低民眾恐慌,也公布了我國DEHP等5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之每日耐受量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參考值,分別為:DEHP:0.05、DBP:0.01、DINP:0.15、BBP:0.5、DIDP:0.15(單位皆為毫克/每公斤體重/每日),假使以平均60公斤體重的成人試算,則每日對DEHP耐受量即為60公斤x0.05=3毫克。一般來說,塑化劑代謝速度快,若非大量食用,其實並沒有立即的安全問題,但若能避免接觸當然會更好。

 

使用保鮮膜覆蓋食物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面上常見的保鮮膜主要有PE及PVC材質,在合法生產規範下,PE保鮮膜生產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PVC保鮮膜則是允許使用非國際禁止的塑化劑進行生產,但兩種產品在外包裝標示上皆有注意事項說明例如:

1.適用於常溫、冷藏使用。

2.請勿直接包覆高油脂食品。

3.不建議微波爐使用,高溫時勿與食品直接接觸。

使用前務必詳閱產品說明,也建議無論使用哪一種保鮮膜,都不要直接接觸到食物,尤其是加熱的時候,即使是在低溫冷藏食物,也應盡量避免接觸到食物。

 

手搖飲料杯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售大部分的透明手搖飲料杯材質為回收標誌5號的PP材質 (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合法生產規範下,PP食品容器生產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而PP材質的耐溫原則上都超過100oC,民眾可以放心,但為了減少垃圾量,自備環保杯為上策!

 

Photo by Thai Food Blog on Visualhunt.com / CC BY-NC-SA

 

用塑膠袋盛裝熱湯或熱食會釋出塑化劑嗎?

市面上用來盛裝熱湯或熱食的塑膠袋材質主要是PP與PE(聚乙烯polyethylene),在合法生產規範下,這兩種材質的塑膠袋在製程當中是無需添加塑化劑的。PP材質的耐溫原則上都超過100oC,民眾可以放心盛裝熱食,但PE材質原則上耐溫為70~90oC,不建議盛裝溫度過高的食物。

既然外傳塑膠容器有塑化劑的疑慮,那改用紙容器可不可以?

紙容器主要是由外層紙張和內面PE塑膠淋膜所組成,雖然PE不會有塑化劑釋出的疑慮,但因紙張表面有螢光劑存在的可能,還是會有口腔接觸病食入的風險。並且,PE淋膜在碰上高溫後容易融化,所以使用紙容器建議還是不要裝高溫食物。

除了就食安觀點來取決外,塑膠容器和紙容器也常被拿來比較究竟誰較環保,當然,一次性容器都稱不上環保,但因為十分便利,日常生活難免使用到,為了不對環境造成更大的負擔,請務必做到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大豐環保資源循環研發處

大豐環保的研發中心成立於2012年,除了致力於提升大豐PCR環保材料的品質之外,近兩年延續持有回收材料的優勢,嘗試將回收材料導入綠色商品的開發,以減碳、回收材利用角度,協助企業客戶開發更綠更永續的製程及產品,希望為環保材料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塑膠再生案例,歡迎瀏覽 大豐環保官網

【資料參考】:
衛福部食藥署、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勢動科技,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