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袋買魚、牛奶盒收納、行李箱買菜!不塑之客的家庭回收秘笈3式

再利用,回收,回收再利用,減塑,牛奶盒,生活智慧,行李箱,零廢棄,零食袋,鮮奶盒

 

在不塑之客潛水已久,總會看到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不塑妙招,小編在此也幫大家收錄了居家主題,身邊即將被丟棄的物品靈機一動即可再利用,正所謂「資源放錯地方變垃圾;垃圾放對地方變資源」,快來看看瀕臨丟棄的零食袋、牛奶盒和行李箱可以如何化身居家良品,讓大家在新的一年也能夠驕傲地當個不塑之客!

 

零食包裝袋變身買菜環保袋

嘴饞的你是否常常控制不住買零食的慾望,滿足口腹之慾後看著手上空空如也的袋子才感到一陣後悔呢?雖然內側有銀色反光的包裝袋屬於不可回收材質,但不塑之客社團的Delia Chen 幫我們找到了大妙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Delia Chen

這種家庭號的零食包裝袋本身約A3大小,靠近封口處有密封條。雖因內側有銀色材質無法進入回收系統,但材質堅固可以拿來多次重複利用,不用擔心盛裝生鮮時會被刺破又可密封。使用後只要用中性清潔劑洗淨並晾乾便可收納。另有網友分享用來分裝蔬果可延長保鮮、甚至連一整隻雞都裝得下!

Delia表示先生使用了零食袋到市場買魚時,賣魚的攤販都報以佩服的眼光。網友也紛紛留言「超強」、「沒想過還可以這樣用」、「一百分」。下次吃完零食之後不要急著丟掉,一起來重複利用吧!

 

 

牛奶紙盒變身創意收納盒

無論春夏秋冬,許多人每天早餐都要來杯鮮奶。但和其他飲料不一樣的地方是鮮奶無法自製、也無法使用環保杯購買,因此牛奶紙盒變成家裡需要固定回收的物品。然而在回收之餘不妨動動腦將紙盒稍做變化,反而可以省去購買收納盒的費用!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Pudding Lien

網友Pudding Lien 在不塑之客社團發文,分享用牛奶紙盒收納小孩玩具的心得。她將紙盒的長邊剪開來放置小孩的玩具;體積更小的玩具零件或拼圖,則在牛奶盒上嵌入濕紙巾的上蓋,做成可開關的盒子。從此再也不怕玩具東缺西漏,或是走在路上踢到小寶貝隨手亂丟的玩具了!也可以在紙盒上鑽洞穿繩當作手機座,以解決充電線不夠長的困擾。

另外牛奶紙盒也可拿來當作手工皂的模具、收納各式茶包,或嘗試倒過來掛在流理台上放置菜瓜布等等不同的用途哦!

 

拉鍊登機箱變身無塑買菜車

喜愛出國旅遊的你,家裡或多或少都有幾個行李箱備用,但你曾想過行李箱壞了要怎麼辦嗎?不塑之客社團網友彭賢祥和大家分享如何將拉鍊壞掉的行李箱改裝為買菜車:利用高度較合適的登機箱畫出高度缐,用木工鋸鋸掉多餘的外殻,再用砂布磨平鋸邊、用剪刀剪掉殘餘的拉錬,這樣就完成了。

圖片來源:FB 不塑之客社團 彭賢祥

改裝後的買菜車很適合推去傳統市場,青菜可以不用塑膠袋整把放進去,因外殼防水,也不怕地上汚水噴濺。重量輕、輪子又好推,儼然成為市場中的時尚icon。下次家裡如果有壞掉的行李箱,不妨跟著動手做做看!

 

想要 ≠ 需要,2個原則展開令人心動的簡單生活

家務,搬家,收納術,整理,減法生活,生活智慧,秘訣,斷捨離

妳/你是否懂得分辨想要 ≠ 需要?常常趁便宜時買了庫存,真的要用時卻找不到。逼不得已,只好又再去買…、趁打折時屯了貨,但後來卻找到更好用的而變心,屯的貨就這樣擺著…、雖然使用頻率不高,但想說要用的時候會很方便所以就買了。但真的要用時,才發現竟然壞掉了…

擔任研究員的たっく(tack)在多次搬家的過程中對於生活上的「必需品」有了新的體認。他開始省思,生活中究竟有多少物品,買來以後就很少用過、很少穿過、很少看過。甚至是要用的時候找不到的東西,似乎並不必要卻又佔據家中一隅。與家人討論後,訂立了簡單的「規則」,並不斷地做出改變,調整到充足,卻又心曠神怡的簡單生活。

丟掉不需要的、拒絕沒必要的, 快樂隨之而來!

往往捨不得丟的物品.要怎麼處理?

  • 試用品:馬上用完馬上丟掉。如果沒辦法馬上用,就直接丟掉吧!就算心想「等下次旅行的時候可以用」真的出門旅行時也會忘記帶。
  • 電影票根、遊樂園入場券、導覽手冊等「滿漂亮的紙類」:用手機拍照然後丟掉。
  • 購買商品時的塑膠袋:留下三個左右,其他丟掉。
  • 折扣券:丟掉或者送人。一開始就不要拿。
  • 桌上的小東西:如果是公仔等裝飾品,就把它擦乾淨放在桌上的V I P 位置。若是做不到只會讓公仔堆積灰塵的話,就拍個紀念照然後丟掉吧!
  • 這一季完全沒穿過的衣服:賣給舊衣店。這一季沒穿的衣服,下一季也不會穿。
  • 舊錢包:如果你的興趣不是收集錢包就丟掉吧!
  • 換手機後剩下的舊手機:可以的話就賣掉吧!帶去當初購買手機的店家也可以報廢回收。根據商店不同,有些店提供在面前打洞破壞的報廢服務。
  • 餐具:已經用過的餐具不能賣到中古商,可以的話就送人吧!一個人住的人大多都會很樂意接收!
  • 美術品:如果沒有要展示,就送給別人吧!如果是很有價值的藝術品,就研究看看是不是可以賣掉。

在充分必要的狀態下,整理就會變得很輕鬆

在充分必要的狀態下,整理就會變得很輕鬆。如果用圖表顯示的話,就像以下兩張圖一樣。上圖顯示一般的整理情況,下圖顯示充分必要的生活順利進行的整理情況。橫軸表示時間經過,縱軸表示房間的雜亂情形。進入灰色「令人心煩意亂的區域」之後,每次看到房間的樣子都會累積壓力。虛線表示充分必要的房間狀態。也就是物品不會過多也不會太少的狀態。

 

 

上半部表示在一般的整理情況下,房間會慢慢變髒、變亂,進入令人心煩意亂的區域之後再一口氣打掃。也就是說,會有很長的時間都在心煩意亂的狀態下對吧!很多人都是屬於這個類型。每天看著髒兮兮的房間累積壓力,每週清理一次或者年末大掃除時才能一口氣把平時累積的壓力和垃圾一掃而空,把髒汙全部清理乾淨,變得清爽。乍看之下,能夠藉此消除壓力很好,但其實心煩意亂的時間非常長。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平常沒有整理汙垢就會累積,一口氣打掃就會很累。

另一方面,下半部表示充分必要生活順利進行時,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以內回到整理好的狀態,在進入令人心煩意亂的區域之前就回到充分必要的水準。這種狀態可以延續的原因有以下三個。

  • 因為物品減少,所以回到充分必要的狀態很輕鬆。
  • 因為已經了解充分必要的狀態,所以整理的目標很明確。
  • 因為只要偏離充分必要的狀態就會馬上發現。

只要物品減少,能亂丟的東西也會自然減少,自然而然打掃就會變得輕鬆。根本就不需要年末的大掃除。而且,已經訂好﹁只要這樣就能達到充分必要的程度了﹂的規定,整理的目標就很明確。並非拖拖拉拉的打掃,而是事先決定好只要變成這樣就打掃完畢,可以把目標劃分得很清楚。

平常沒有在打掃的人,只要開始打掃往往就會連續好幾個小時,這種情形很常見。另外,只要明確劃分充分必要的狀態,稍微一偏離就會馬上發現,也能及早拉回正軌。

剛開始充分必要生活尚未習慣時,因為規則還不明確,所以偶爾也會進入令人心煩意亂的區域。但是,只要每次都稍微調整規則,最後就能過著與心煩意亂無緣的生活了。

整理的實例已經說明過了,但基本上和清理髒汙是一樣的道理。盥洗室如果每週只清洗一次,水龍頭附近就會變得非常髒。一週六天都看著水垢生活和每天亮晶晶的盥洗室,您會比較喜歡哪一個呢?答案應該連想都不用想吧!各位一定都想在整理、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房間裡度過每一天。我不希望各位看到浴室的排水口上已經出現粉紅色黴菌,還能說出「今天就當作沒看到」這種話。

 

本文摘錄、整理自たっく(tack)《生活簡單就好》(瑞昇文化)

半導體產業最in運動 啟動零廢棄

 

大豐環保企業服務中心張佩真劉汶臻
插圖 安瑟羅

國際環保經濟意識掘起,推動企業「零廢活動」不只是做環保,更需要企業從產品源頭設計端出發,思考資源循環減廢過程。身為全球半導體業最大專業測試廠,在台灣 IC 封裝與測試產業,向來穩坐全球之冠的「京元電子集團」,比一般人肩負著更大的環境責任。在企業便宜行事處理廢棄物陸續被揭露的今天,京元電子如何面對廢棄物問題,邁向從減廢到零廢的目標,更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致力資源永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理念,「京元電子集團」從企業內部開始落實並積極致力辦公室環境維護、節能減廢、設立友善資源回收再利用專區。「生產者延伸責任」的觀念在京元企業體系,不僅是法令規範,全體員工更力行企業零廢棄行動。由內,從辦公室實踐零廢棄理念,進而延伸參與國際環保活動 – 國際環保淨灘日;整合上下游廠商,以低污染、省能源、少廢棄物的綠色生產概念,持續投資製造技術與產能,以善盡企業之社會責任為努力目標,更成為台灣企業永續經營最佳標竿。

 

綠色概念,打造循環再生能源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不從事製造的專業測試廠,也會有廢棄物產生?當京元 電子接下全球半導體市場製造後段流程的測試及封裝業務,在測試過程就會相 繼產生周邊 IC 配件等廢棄物。而在其中,主要有 13 項可回收廢棄物,來源包括測試中人員配備、包裝晶圓 IC 容器、外層產品保護容器,到測試後質量嚴選被淘汰的產品等。這些廢棄品項透過低污染、少廢棄物的綠色概念,打造回收再利用的循環再生能源,為廢棄物創造升級新生命,進而貫徹京元電子環境永續發展之理念,達到企業減廢至零廢的目標。

產業鏈夥伴共同合作,達到循環經濟 3R 目標

而龐大的事業廢棄物處理,向來是企業非常棘手的課題,因此,選擇專業、合法的清運業者執行處理,更顯重要。為邁向環境永續的目標,京元設置了環安單位,且針對廢棄物處理需求,透過專業統包清運業者,客製化資源回收儲區及配置。此外,清運業者也派駐專業人員與機具設備,在廠區內進行分類回收服務及資源回收儲區的美化工程;而針對較複雜的有害事業廢棄物,也依環保署標準進行事前檢測申報與合法清運作業。

「企業零廢.環境永續」,需要產業鏈合作夥伴一起響應,京元與專業、合法 的清運業者合作,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與提高資源化程度,達到新環境(ReEnvironmenting)、再利用(Re-Cycling)和可再生(Re-Generating)的 3R 循環經濟目標。

 

近幾年,政府強力推動企業綠色環保活動,期望在各產業領域中,串聯企業一起響應「企業零廢.永續循環」。一 間企業做好減廢是責任,但整體產業鏈企業響應減廢則是永續,我們期許有更多企業加入零廢社會責任行列,建立台灣企業經濟成長、環境永續的生態圈。

 

京元電子零廢事蹟看得見
2016
京元銅鑼廠取得
經濟部「綠色工廠標章」
2017
榮獲 SGS「環境永續獎」
獲頒環保署「綠色採購績優單位」

 

 

 

 

 

 

 

企業零廢棄 好夥伴
大豐環保科技重視企業環保議題,以專業服務成為台灣各大知名廠商的資源回收處理夥伴,提供各式 清運服務 ( 機密文件銷毀、廢木材清運、食品報廢及事業廢棄物清運服務 ),深獲合作廠商的高度評價及深厚信賴。
了解相關清運服務 歡迎洽詢 : 0800-588717 #3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熱血才能堅持——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

台灣是塑膠袋使用大國,相較歐盟國家每人每年的使用量,台灣多出快四倍。一群就讀大學的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塑膠袋氾濫使用的問題,從實驗性活動開始,展開一場二手袋循環計畫。

甲方不需要,乙方很需要

Ubag 的由來,要從一群年輕人的故事開始說起。數年前臺大不同凡響社舉辦了社會創新工作坊,在小組討論中發現,人們雖然知道過度使用塑膠袋對環境的嚴重性,但多數人在購物時還是忘了自備環保袋。他們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決定發起一個實驗,看看能夠為這個現象做什麼改變。

 

Ubag 團隊專案經理邱子軒表示,「 Ubag 名字的由來,取自 YouBike 能夠甲地租、乙地還的概念,希望環保袋在民眾手中,也能夠從不需要的甲方手中,過渡到有需要的乙方手中」 邱子軒回憶,「 當時我們只有兩個想法,第一,我們不想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所以我們不印新的環保袋,而是提供二手袋來供民眾使用;第二,我們希望大家能以很便利的方式取得二手袋,所以提供的據點要普及、密集,才能進而減少碳足跡。」

Ubag 的概念、作法,大抵都在這場工作坊討論中抵定。

這群年輕人決定鼓勵民眾捐出家中閒置的二手袋,並且尋找願意加入的合作店家,二手袋透過團隊同仁的清洗整理,再送到合作店家中,提供給忘了攜帶環保袋的民眾使用,增加環保袋的重複利用。在初推廣的前 1-2 年內,Ubag 一共回收了一千多個二手袋提供給合作店家使用。

工作坊結束了,Ubag 留下來了

這個計畫當時由一群在校學生來進行,實驗性質較高,而四、五年過去,同學們畢業了,各自有自己的工作、課業在忙,但仍以志工角色無償的繼續推動 Ubag 二手袋循環計畫,並依個自的專長,分工合作擔任正式組織裡的職務角色。目前二手袋的收集已不經過 Ubag 來處理,民眾可將二手袋直接送到全省有合作的店家,以北部區域為主,包括離島共有 25 間店家。而 Ubag 現在擔任的角色像是資訊平台,除了持續推廣二手袋循環的理念作法,提供民眾對塑膠袋應有的環保概念等相關知識,並藉由異業合作、活動舉辦等方式,號召不同領域的企業團體響應減塑行動,同時幫助合作店家串聯行銷。

未來,除了以集中化的方式積極拓展合作店家,Ubag 也希望能將整個二手袋循環的概念作法包裝成套、模式化,不管是國內外、各地區的推廣,都能順利複製成功經驗。而現在,這群年輕人在找跟他們一樣有熱情、有想像,期待有天能用自己力量改變世界的人共同參與,讓 Ubag 的二手袋收集站地圖,滿滿的佈滿世界每一處。

 

支持 Ubag,可以這樣做
如果您是商家⋯加入 Ubag 成為合作店家,提供二手袋給您的消費者。
如果您是消費者⋯捐出閒置的二手袋給 Ubag 合作店家,歡迎 Email: ubagtw@gmail.com,或到粉絲團搜尋「 Ubag」!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吃吃喝喝做環保!好用小物必備

QC 館有很多具有巧思的環保生活用品,他們不只經營商品,更重視觀念溝通與環境友善。今天 zero zero 帶大家挑選 QC 館的綠色好物,為打造健康、無毒的飲食生活開始行動吧!

 

QC 館環保不鏽鋼吸管  

吸出健康人生  

 

 

在外用餐自備了環保筷,但是喝飲料還在用塑膠吸管?減塑生活要做到極致,連吸管也要拒絕一次性商品喲! QC 館的環保不鏽鋼吸管採用日本進口鋼材,以食品級醫療處理不繡鋼,講究細節、工法精密,連吸管內側都  處理得細緻不刮口。設計有粗、細管,直、彎管不同的選擇,可以根據使用習慣挑選適合的吸管。100% 全程在台灣製造,還通過國際級 SGS 檢驗,堅持每年都做檢測,為每一隻吸管品質把關。  

 

QC 館鈦筷子頭(一雙)

首創一物兩用環保筷

 

 

吸管也可以變身成筷子?沒錯! QC 館的設計巧思就是可以讓你一物兩用,帶一個鈦金屬製成的筷頭,將它接在不鏽鋼吸管上就可以變身筷子,是台灣首創可與吸管結合變成實用的環保筷子。鈦金屬筷頭重量輕、好攜帶,而且耐高溫、熱傳導低,不會被燙傷。歐洲進口的鈦合金原材,接合處的 O 環採食用級矽膠製成,全產品都在台灣設計、製造,品質安心有保障。  

 

有機棉餐具束口袋

環保餐具最安心的家  

 

 

自備了環保餐具,但東放一個,西放一個,常常也忘記帶出門?幫環保餐具準備一個家吧!QC 館使用連續三年以上不用化肥農藥、不用殺蟲除草劑的棉花田種植的有機棉,製作出餐具束口袋,上面還繪製了海洋動物的圖樣,希望藉由使用過程,能提醒民眾保護海洋生態的使命。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永續生活筆記:一包洋芋片的啟示

永續生活,環保,環保永續,零廢棄
Photo credit: mitchell haindfield on Visual Hunt /

原文刊載於:[永續生活筆記] 一包洋芋片的啟示

 

有天我在回家途中買了一包洋芋片邊走邊吃,回家後順手將包裝袋丟進垃圾桶。幾秒鐘後,我望著原本空空的垃圾桶,突然多了一件垃圾。

 

呃,好像有點奇怪?

 

自從我和男友在生活中愈來愈落實永續的理念,家中所製造的垃圾並不多,平均三到四週才能勉強將14公升的垃圾袋裝到八分滿,所以當垃圾桶內出現一件不尋常的垃圾,似乎有點奇怪,但又說不上來哪裡怪。

 

於是我將手伸進垃圾桶,把洋芋片的包裝袋拿出來仔細檢視:

 

包裝袋本身是鋁箔和塑膠的複合材質,不僅無法回收(註一),更不可能在大自然中自然分解。我平時出門自備餐具、水杯、食物袋與容器,不得已要使用一次性用品時也會再三考慮,今天怎麼會買了這一件「垃圾」?

 

接著我閱讀這包洋芋片所使用的原料,最主要的成分是馬鈴薯。他們所使用的馬鈴薯是採用本土有機或友善農法耕種的馬鈴薯嗎?應該不太可能。即使這包洋芋片的原產地是台灣,但是馬鈴薯等原料極可能是從國外進口,不僅運送的過程會耗費大量的能源,大規模單一物種的種植方式通常會使用大量的農藥與除草劑等,對當地農田的生態系會造成不少的衝擊。甚至,此款洋芋片在美國的包裝袋上已經開始標示「使用部分基改原料(Partially Produced with Genetic Engineering)」(註二),我怎麼會想要支持這樣的農業呢?

 

當然還有食品工業中大量使用的棕櫚油,現已經常看到各類報導指出棕櫚油出產大國砍伐大量熱帶雨林來栽種油棕櫚樹,不僅破壞自然環境,造成各種空氣、水源污染,更損害了當地的居民與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空間(註三)。我平時在生活中已經會盡量避免購買含有棕櫚油的食品與手工皂,但是我今天怎麼會選擇了這一包含有棕櫚油的洋芋片?

 

這些原料還有後面一連串的調味劑如味精、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5 ’–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以及各類食用色素與香料等,雖然這些添加物並沒有被證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註四),但是以健康的觀點來看,使用當季、本土、友善耕種的天然食材所製作的餐點仍是對人體健康比較有益。而且我之前觀察過,若自己有一陣子比較頻繁攝取含有大量添加物的加工食品,使用天然食材所烹煮的食物會變得對我比較沒有吸引力,這實在不是我所樂見。

 

那麼,我到底為什麼會衝動行事,買了這一包洋芋片?因為當我事後仔細分析,我發現它在數個方面都徹底違反了我深切關注的環境永續議題,為什麼我購買之前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呢?

 

後來我發現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我餓了,所以在購買的當下,我沒有辦法冷靜的思考,為自己也為環境做出最好的決定。

 

這一件事讓我意識到,如果我在生活中沒有好好觀照自己肚子餓的需求,餓的時候不去好好吃一頓飯,而是胡亂吃垃圾食物果腹,這樣的行為不僅直接傷害自己的健康,也會因為消費垃圾食物––產品所經歷的設計、生產、運輸、行銷、丟棄、回收過程,間接傷害生態環境以及當地的居民。(註五)

 

所以最近我正學習把焦點回到自我關照,把好好吃飯視為一件重要的事。

 

現在我會在一天當中盡量把吃飯的時間也規劃進去,出門前也會先想一下今天有沒有時間好好吃飯:如果只會稍為延誤,出門前順手帶顆水果,肚子餓的時候可以先墊墊胃,這樣就不會有衝動去便利商店隨便買零食餅乾果腹;如果沒有完整的時間吃飯而必須外帶,那就順便帶個餐盒與餐具,這樣就可以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如果太急著出門,什麼都沒準備,那我就會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到餐廳吃飯,因為內用就是一種不塑的選擇我甚至開始在家舉辦共煮共食活動,無非是希望以有限的資源,和大家一起好好吃頓飯。

 

但是有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吃了零食、使用了一次性餐具。這也沒關係,下次再改進就好,我會溫柔的提醒自己別因爲小小挫折而引發的焦慮與自我批判就放棄努力。

 

「有一個古老的切羅基(Cherokee)傳說,一個人告訴他的孫子:『我心中有兩匹狼在打鬥,其中一隻是憤怒與仇恨,另一隻是慷慨與仁慈。』男孩問:『那爺爺,誰會贏呢?』老先生回答:『我所餵養的那隻。』」

 

願我們都能在邁向永續的道途中,持續餵養自身的慷慨與仁慈,才有機會走得更遠。

 

 

註一: 回收乾淨塑膠袋 正確輕鬆有撇步 

註二:Pepsi, Frito-Lay Quietly Adding GMO Ingredient Labels To Some Foods

註三:拒絕棕櫚油的三個理由:環境、動物和人道

註四:搞懂食品添加物 少點負擔 多點健康 

註五:綠色消費:對環境傷害較少的消費行為

 

作者介紹  林恆如 Lin Heng-Ju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

「我關注環境永續,也關注身心的連結、整合與療癒。因此,我希望透過提升個人的自我照顧、自我覺察與自我療癒能力來建立互助的社群支持網絡,進而往永續的路途邁進。」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回收新生活運動,讓丟垃圾變成一種享受

回收新生活運動在社區
顛覆過去資源回收區總是陰暗、雜亂還帶有垃圾味的印象,用心、細心整理出來的社區環保室,明亮、潔淨,讓人每天都去也不反感。社區住民們的努力,讓倒垃圾也變成一種享受。

 

環保室乾淨沒異味,每天都願意來

位在台中市潭子區的 Deco+ 米蘭區, 是2017 年落成,尚在陸續交屋的新社區。走進社區處理資源回收、放置廢棄物的環保室,很驚訝的發現居然沒有印象中的垃圾異味,甚至光線明亮通透,打開門還有綠意可以透進來。社區總幹事林穎傑語帶驕傲的說,「環保室就是要整理到乾淨沒異味,讓住戶每天來丟垃圾都像是一種享受。」

林穎傑坦言自己每天花非常多時間在環保室走動,「 我一有空就會走過來整理一下環境,確認裝回收物的網袋有沒有裝好,翻回收桶檢查住戶有沒有做好分類,有沒有丟錯地方,若是碰到住戶來丟垃圾,剛好可以了解一下做個機會教育。」 環視社區環保室,空間其實並不大,但是分類標示清楚的大桶子井然有序的擺放好,牆上貼著如何分類的宣傳海報,打開桶子準備丟垃圾,內蓋上也有再次確認分類的提醒貼紙。

 

「 我們會適時調整住戶的丟垃圾需求,像是社區裡紙類、塑膠類、紙容器的回收量比較大,我們就請大豐資源回收換大桶的,要是發現今天住戶的回收量特別多,大豐也可以很機動性的配合收走。」 林穎傑說,環保室是每天都要來的地方,要做到讓住戶進入環保室就像一種享受,大家才會願意做好資源回收。

 

最重要的是住戶願意配合

Deco+ 米蘭區的資源回收可以做得好,總幹事說都是住戶願意配合的功勞。環保室啟用前,是在固定時間拉出子母車,放在社區入口讓住戶丟垃圾,雖然也做分類,但就是不方便也不美觀。爾後管委會以公告、張貼標語、會議宣導等方式,積極教育住戶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觀念,幾個月內就看到住戶配合的成果。「 未來可能還會有上百個人搬進來,但因為資源回收的習慣已經養成,新住戶跟著舊住戶的作法走,相信會是個良好的自律循環。」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零廢棄初心者必看!3支穿越環保同溫層的神比喻影片,你看過了沒?

身為一介職場不塑之客,你是否也有以下的經驗呢?將自己的減塑生活打理得宜,自備餐具、環保袋已成日常最基本的習慣;然而每當辦公室放飯時間,四周同事拎著好幾把塑膠袋,帶回便當與免洗餐具便覺面目可憎,好想搖搖同事肩膀,擠出微笑說聲「要不要試試看用自己的筷子、湯匙吃飯呀!」,卻擔心怯場而遲遲沒說出口,於是心中空虛寂寞覺得冷,彷彿自己的零廢棄行動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周遭的朋友全身在環保同溫層以外。

Photo credit: michaelkowalczyk.eu on Visual Hunt / CC BY-SA

 

其實,跟著三五好友一起力行環保,是最有動力實踐的方式;當然動機可能需要出於對環境的危機意識與關懷,但這些議題也不一定要這麼嚴肅生硬!只要你用對題材,製造平易近人的話題,也許就能與朋友開啟一場輕鬆卻願意付諸行動的環保倡議。以下為環保初心者整理了三部非看不可的影片,不管是轉貼給朋友們,或是學習影片的神比喻精髓,都有助於你在環保路上有更多朋友加入陪伴,讓零廢棄生活不孤單!

 

神比喻1:少用塑膠袋,讓吳郭魚、馬桶回眸唱給你聽

https://www.facebook.com/chiangmaielephant/videos/1974312619503585/

這支趣味的影片是泰國商場為了提倡減用塑膠袋而製作的形象廣告,片中從媽媽的一句提問、與吳郭魚的回眸歌唱開始,一如歌舞劇的套路開展出塑膠袋對於家中各種設備的影響與危害,唱起歌的冷氣與電蚊拍與一家四口共同團結,最後到賣場結帳口一起和店員說「不拿塑膠袋」,真是太團結一心又令人莞爾的作品了!

 

神比喻2:瘋狂海產店,當塑膠濃湯端上桌的預言成真

某天你一如往常地走進海產店,準備大啖海味現炒,端出來的卻是⋯⋯塑膠繩透抽、寶特瓶鱸魚、塑膠袋蝦子、瓶蓋蛤仔湯?沒錯,在不久的將來,海洋垃圾將比魚類還要多,為了防止那一天的到來,金馬獎新導演黃信堯拍了這支黑色幽默感十足的影片,要你為手邊製造的一次性垃圾徹底「有感」,並好好負責。

 

神比喻3:垃圾多得像大水湧出的水龍頭,你該做的是⋯⋯

台客劇場導演至大豐環保再生處理廠參觀塑膠回收的一連串過程,講述將資源放到對的位置像是件不可能的任務,每顆重達500公斤的塑膠瓶磚堆砌得兩三層樓高,震撼的景象令導演感到「回收的速度趕不上生產製造的速度」,因此用了家中浴室的的水龍頭做了比喻:回收再生已來到垃圾處理的終端,但在垃圾量超出環境負荷的當下,身為消費者的你我務必也要思考源頭減量。

 

看完了以上3支影片,是否提供了滿滿的能量,讓你和環保初心者更有話題聊聊呢? 身為持之以恆的不塑之客,最厲害的就是不輕易氣餒!願從耳濡目染開始,一點一滴地穿越同溫層,號召更多朋友一起培養環保的生活態度!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兌換預告】旺旺系列 LINE 貼圖,搶先註冊、用Z幣免費到手!

LINE貼圖,zero zero,回收抽獎,回收贈獎

搶先註冊

\本週兌換預告/

狗年旺旺來系列

 

搶先註冊

本週限時兌換日:2018/02/01 (四)

本週限時兌換時間:中午12:00-晚上21:00

本週限時兌換主題:狗年旺旺來系列貼圖

溫良柴柴:Shiba Inu (Shiba-Dog) stickers

短萌柯基:柯基犬椪椪(中文版)

淘氣法鬥:豆卡頻道2-茶包&飯丸

LINE50點貼圖任選一款

搶先註冊會員

提前取得100Z幣,搶貼圖更順利!

逛逛兌換中心

2/1 中午12點,貼圖才會上架喔!

兌換條件:

請先註冊 zero zero 會員獲得100Z幣~

請先註冊 zero zero 會員獲得100Z幣~

請先註冊 zero zero 會員獲得100Z幣~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完成註冊後即可使用80Z破盤點數,
換得旺旺來系列貼圖喔!
搶先註冊

 

限時兌換流程:

  • 註冊 zero zero 會員
  • 2/1中午12點~晚上9點至 zero zero 兌換中心換貼圖
  • 成功兌換後請用Line搜尋ID:『zerozero_award』加入好友
    ( zero zero 貼圖贈獎帳號)
  • 於zero zero兌換中心 「兌換記錄/我的Z幣頁」進入兌換單,將兌換單號碼傳給 zerozero_award ,完成會員資料核對後,我們將使用 zero zero 貼圖贈獎帳號 將貼圖送給您。

溫馨提醒:

  • 請於兌換後的3天內,完成用Line對 zerozero_award 的核對作業,逾時視同棄權,屆時我們將取消您的兌換需求。
  • 用Line對 zerozero_award 核對資料後,我們將於3個工作天(不含例假日)完成貼圖贈送。
  • 本活動為限時限量商品,活動逾時(至21:00)後本商品兌換頁將消失。
  •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為zero zero所有,並保有此活動及贈送修改之權利,最近活動修正詳見簡訊及公告。

生物可分解塑膠,能回收嗎?

塑膠與我們的生活形態息息相關輕便強韌性不易碎的特質讓塑膠製品頻繁出現生活當中如果能有選擇或者我們可以試著對地球好一點最近市面出現一種綠色塑膠」,標榜可以被生物分解究竟這綠色塑膠裡到底有沒有含塑膠該如何分辨又該如何回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

35843703 – garbage on a beac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cept picture.

 

生物可分解塑膠到底有塑沒塑?


市面上標榜生物可分解的塑膠製品主要可分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在傳統塑膠材質裡添加玉米澱粉或是碳酸鈣能加速塑膠袋裂解成小片但無法讓塑膠消失
第二種是添加光敏促進劑」,這種物質可以讓塑膠碎裂成粉狀但依舊是塑膠要注意的是這兩種添加物可讓塑膠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裂解但裂解成碎片粉狀的塑膠將對環境造成另一種負擔
第三種是可堆肥塑膠 (compostable)這類塑膠不含傳統塑膠如聚乙烯 PE聚丙烯 PP聚苯乙烯 PS聚氯乙烯 PVC),在高溫度高濕度與適當微生物存在的自然掩埋堆肥環境中約 23 個月即可靠微生物進行分解後變成有機質二氧化碳跟水這種才算真正生物可分解


如何分辨


就算使用的是生物可分解塑膠但產品外觀乍看都一樣該如何分辨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建議看標章」。因為使用的區域不同目前我國及國際間較常見的生物可分解標章可分下面幾項不僅公司行號採購生物可分解塑膠袋時應該要求供應商出具相關証明落實品質把關消費者在購買時也應該多加確認避免不肖商人利用環保善意而誤判

 

該怎麼回收

不同於生活中常見的回收物如紙類塑膠製品等是透過工業製程再利用的方式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回收方式是進入堆肥環境使它自然分解回歸生態圈化為養份
然而台灣目前處理回收的堆肥系統並不多少數較積極的供應商會進行自主性的回收作業鼓勵民眾將生物可分解的產品如塑膠袋送回原購買門市再統一送往合作的堆肥廠處理若供應商沒有特別建立自有的回收管道這些生物可分解塑膠投入資源回收桶後其實很難進入堆肥系統且生物可分解塑膠若混入一般塑膠的回收系統因成分物性不同可能影響回收的製程使得再製的品質變低


因此民眾在選購生物可分解的塑膠產品時請多瞭解商品的生產成份與回收去向並認明標章以避免買到成份不實的產品購買後也要做到確實重複使用才是對環境最無負擔的好選擇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