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假象?「混血塑膠」當心難回收

1,669

隨著越來越多人重視垃圾減量、回收等環保議題,市場也掀起一波「環保商機」。但以環保餐具為例,除常見的不銹鋼、塑膠材質,近來也出現小麥桿、玉米澱粉等複合材質製成的碗筷、杯盤,看似成分天然,或標榜生物可分解,實際上卻是「混血塑膠」,後續可能造成更麻煩的垃圾問題。

在為地球盡一分心力之前,我們需要對混血塑膠有更完整的認識!

認識混血塑膠 先從 PLA 開始

這類混血塑膠、或稱綠色環保塑膠的製作原理,主要是從玉米、小麥、稻草等植物中萃取澱粉,經過聚合技術,變成聚乳酸(PLA)材質,我們可以把它視為澱粉提煉出的塑膠,因此這類產品在回收塑膠號碼中,屬於7號其它類。

 

埋入土裡就會分解?

PLA 要能分解,並非隨意埋入一般土壤就能達成效果,而是需要在「高溫、濕度、微生物、涵氧」的土壤環境中才能實現。然而台灣目前並沒有堆肥處理系統能落實 PLA 回收,於是矛盾便產生了:印有回收符號的 PLA 製品,卻沒有去化管道,最終仍和一般垃圾殊途同歸,進到焚化爐中。

 

混血塑膠降低回收品質

我們都知道,塑膠材質的優點是利於回收再利用,然而混血塑膠卻會使塑膠本身難以回收,導致真正的環境污染。

由於 PLA 的耐熱度只有到60度,而且硬度不高、容易脆化,對於台灣人的飲食習慣而言,其實並不是理想的餐具材質,因此有些業者會在 PLA 材質加入 PP 塑膠。此時又產生新的矛盾:加入塑膠的 PLA,變得無法 100% 分解;加入 PLA 的塑膠,變得無法回收,因為 PLA 若是混入回收系統,其物性會對其他可回收塑膠造成負面影響,使得回收效益下降。

反省初衷!環保商品到底環不環保?

我們不能否認 PLA 材質相較傳統塑膠,的確有其優點存在,不過由於台灣尚未建立專門處理 PLA 的堆肥回收系統,因此現階段 PLA 無法取代傳統塑膠,未來也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與其一味聽信「環保商品」的理想美夢,我們應該好好反省環保的初衷,省視商品是否滿足以下的條件:

  • 這件物品可以幫助我從源頭減少垃圾量
  • 這件物品有很長的生命週期,可以做到重複使用
  • 這件物品丟棄後能分類回收,有效地循環再生

以上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想通「添購一副餐具,究竟對環保有沒有幫助」,選購時也以單一材質、可回收的商品為優先考量,避免選購到混血塑膠這類,以環保作為行銷、實際卻不利回收的商品。也許想來想去、最後根本不需要買;找出家裡廚房那副從小用到大、還耐用如新的碗筷,才是環保的最佳解呢。

 

 

參考資料:

不是貼上「永續」、「生物可分解」就真的環保

可分解塑膠真環保? PLA塑料混血兒更難回收

環保餐具、PLA餐具、PLA杯,做環保前,你應該先知道的9件事

綠色塑膠可分解 塑料混血兒難回收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