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 歷經年華的柔韌精神

再生在身 Regeneration

5,274

原文出處/再生在身:造紙業 歷經年華的柔韌精神

回收場,紙容器,紙容器回收

 

無論是什麼產業都會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的發展過程,產業趨勢也會隨著時間推進而有不同的變化,毫無疑問的造紙業同樣也有如此的循環。目前台灣造紙業已逐漸邁入成熟期,從上游的製漿廠、中游的造紙廠到下游的消費端,整個產業體系已實行數十年。但這一路走來,台灣造紙業到底是如何發展的呢?而現在是否正面臨什麼挑戰,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

 

興盛到成熟 難擋國際局勢影響

紙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都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紙張和紙板的生產量、使用量,被視為造紙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台灣造紙業從起步到興盛的過程中,兩項指標也都有大幅度的增長。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的資料顯示,台灣造紙業近代的發展,從196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雖然在1990年代遭遇經濟不景氣、關稅調降、市場被東南亞國家瓜分等問題,但整體而言,紙張和紙板的年生產量依舊以倍數在成長,從1960年代的12萬噸,增加到1990年代的375萬噸。

隨著21世紀的降臨,台灣造紙業漸漸邁入成熟期,尤其是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使得國內造紙業的進口關稅稅率調降為零,成為自由開放的市場,但過度開放的情況下,卻也使得台灣造紙業更易受國際市場的波動影響。經歷過1997年經濟風暴的東南亞等國家,以低價傾銷的策略向外出口,使得台灣許多廠商必須紛紛到中國設廠,來降低成本、減輕負擔。

在造紙業競爭如此激烈的局勢下,也導致小型廠商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而大型廠商則呈現大者恆大的情況,這個局勢也一直維持至今。

 

台灣造紙業 穩定發展仍有考驗

不過幸好,近年來除了2009年遭遇全球性金融風暴、2012年因國內景氣低迷和歐債風暴影響,造成造紙產業的銷售量有大幅衰退外,造紙業大致都有穩定的成長。而一直到2013至2015年數位時代的推進,出現了許多新興產業,給了造紙業喘息和前進的空間,其中包括電子商務興盛、產品需要紙製材質包裝等等,使得瓦楞紙箱和包裝紙的需求大幅提升;不過文化用紙方面則因為電子化、無紙化的趨勢,需求量大幅衰退。

造紙業,年生產量圖

2007年到2016年,紙張和紙板的年生產量。(資料來源/造紙公會、林試所;資料整理/邱琨皓)

 

整體而言,國內的紙張生產量和1960至1980年代比起來有明顯的增長,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根據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造紙公會)的統計,2016年台灣全部的紙張生產量是390萬噸左右,消費量更是達到420萬噸左右,為全球前20名。

 

中國崛起 強勢侵襲的市場猛獸

然而台灣近十年來仍深受國際市場價格影響、環保規定趨嚴,產業經營環境越來越嚴苛。中國、東南亞各國也以低價入侵,並且不斷更新設備和擴大規模,對於市場的衝擊不容小覷。

其中,中國造紙業秉著地大物博的優勢,透過低價傾銷的策略和其他國家競爭,近年來大大衝擊了國際市場。根據國際紙與漿月刊(Pulp & Paper International,簡稱PPI)在2017年公布的報告,全球前100名的造紙業,中國就佔了14家,僅次於美國的17家,就企業數量來看是第二大國。而根據林試所的資料顯示,全世界紙漿生產大國包括了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等等,中國更是躋身為全球第一大生產國,在在展現了中國造紙業雄厚的實力。

至於台灣方面,則因為實行禁伐政策,缺乏紙漿木片等資源,原生紙漿必須長期仰賴進口,而根據造紙公會和林試所的統計,近15年來國內自行生產的原生漿料,平均僅佔全部原生漿料的0.49%。原料極為缺乏的情況下,使得國內原生漿料的價格遲遲無法壓低,因此中國價低量多的原生漿料,成為了中國銷入台灣的一大優勢。

造紙業,國產和進口漿材數量表格

此為2001年至2015年的國產和進口漿材數量,國內的原生漿料主要依靠進口取得,國產的原生漿料僅佔少數。(資料來源/林試所;資料整理/邱琨皓)

 

此外,惡劣的貿易環境也是中國原生漿料能夠傾銷台灣的一大主因。國內進口稅率雖然已降為零,但是台灣出口到中國卻須被課徵5%至7%的稅率,如此不公平的市場競爭嚴重影響了台灣造紙業的發展。面對中國強勢的侵襲,正隆股份有限公司竹北廠製紙三課課長侯武雄表示:「我們造紙廠確實受到中國紙製品很大的衝擊,那能夠做的就是掌握自己的優勢,也就是再生紙的部分。」

 

產業趨勢 掌握優勢鞏固料源

何振隆 博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這幾年台灣的廢紙料源出口量越來越增加,2015年的出口量約為10萬噸,2016年也接近12萬噸之多,佔了廢紙回收量的3%左右,這些幾乎都是拿去做成紙箱。

隨著數位時代的推進以及中國強勢的侵略,傳統造紙業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原生紙漿的產銷也因電子化、無紙化的趨勢,已無法讓造紙業有更多的發揮空間。相反的,回收廢紙製成的再生紙製品卻有出口攀升的趨勢,根據造紙公會的統計,從2014年起國內的回收廢紙出口量持續的上揚,近三年半平均出口成長率高達27.4%。

事實上,由於紙類回收過程執行得不夠確實,導致再生紙內雜質較多,因此大多只能用於紙箱,但這也剛好搭上了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順風車。據造紙公會統計,每年廢紙回收量都將近300萬噸,並且會出口部份料源。林試所何振隆博士也表示:「這幾年台灣的廢紙料源出口量越來越增加,2015年的出口量約為10萬噸,2016年也接近12萬噸之多,佔了廢紙回收量的3%左右,這些幾乎都是拿去做成紙箱。」

雖然再生紙目前是台灣的優勢所在,但也因為台灣廢紙回收體系已趨於穩定,因此再生紙產業如果需要更進一步,應該從分類確實、研發新設備、節省成本等方面下手:分類確實能提升再生紙的品質,雜質越少再生紙的用途也就越多元;研發設備則可以提高造紙的效率,並減少機器設備的多餘耗能;至於節省成本方面,分類確實和研發設備都可以達到節省成本的成效。

面對當前產業惡劣的貿易環境,期望政府在推動再生能源的同時,也能夠將造紙廠、回收商、民眾一同整合起來,在產業和環保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唯有如此,台灣造紙業才可以真正降低營運成本、擴大產業利基,並在全球競爭激烈的局勢中生存下去。

 

 

關於作者:再生在身 Regeneration

再生在身,作者圖示,再生團隊

 

我們是一群來自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的學生,我們觀察到在這片土地上因回收制度所衍伸的種種問題,也發覺到再生紙的相關概念雖然已存在許久,但普遍民眾仍不是非常了解,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的再生紙專題報導,希望能透過這個網站讓更多人知道。再生只是一種觀念,但在身是一種責任。

再生在身,banner,regeneration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