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大哉問:你的垃圾值多少?

回收,垃圾,資源回收,回收桶,回收垃圾,紙類,塑膠

文/Fang Chu Chune

當環保觀念逐漸深植人心,我們希望丟掉的垃圾能被再製利用,然而這樣的願景若沒有足夠的利益來支撐,回收產業根本無法存在。亞當・明特是一位職業記者,他在《一噸垃圾值多少錢》這本書中,寫下回收業的現實面,告訴我們簡單的「舊物利用」是如何演變成世界經濟全球化中舉足輕重的「國際事業」,打破一般人對於回收的錯誤想像。

 

有能力消費,才有能力回收

有一件事情一直都正確無誤:就是你越富有、教育程度越高,你丟掉的東西就越多富有的美國人買的東西不但比較多,買回去後可以回收的物資也比較多,例如可以回收的瓶瓶罐罐,和大家所熱愛商品的包裝紙盒也比較多。這就是為什麼你在「回收日」開車,經過高所得、高教育水準的社區時,會看到綠色和藍色桶子裡,裝滿清楚分類的報紙、ipad平板電腦紙盒、酒瓶和健怡可樂罐子的原因。但是開車經窮人社區時,你看到的回收桶和回收資源一定比較少。
相較於富裕社區的居民,他們努力分類,努力收回可以回收的資源,善於管理自己的垃圾。但是如果他們不是非常善於消費物資,他們應沒有機會可以好好管理自己的垃圾(就像窮人收回的回收物資沒有這麼多一樣,原因之一是他們沒有買這麼多東西)。

回收,垃圾,資源回收,回收桶,回收垃圾,紙類,塑膠

 

最差勁的最佳解決之道

一代的美國人把「回收」定義為:為罐子、瓶子、紙板、報紙分類,然後放在路邊或放在垃圾房裡,等別人來收走的行為。從回收業的觀點來看,大部分美國人認定的「回收再生」其實比較接近收回。換句話說,大家做回收時,是從垃圾中把紙板和其他可以回收的物資區分開來,紙廠把這些舊紙板再製成新紙板。回收再製是在回收桶離開你家外面的路邊時才真正開始大部分人所做的家庭回收只是第一步,卻是關鍵的一步:沒有一種機器能夠像你一樣,用便宜而有效的方法,從你的垃圾中收回可以回收的物資。
不過有些回收公司會告訴你,智慧型手機之類的很多東西只能回收一部分,紙張之類的某些東西只能回收再生幾次。如果你最重要的目標是保護環境,回收只是每一個學童所學到「垃圾減量、重新利用、回收再生」的著名金字塔中,排名第三的好方法。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對於減少消費或重新利用自己的東西毫無興趣。因此考慮所有因素後,回收再製是最差勁的最佳解決之道。

回收再製,重複使用,源頭減量

 

回收的現實面:必須有利可圖

在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裡,市政府和經營廢棄物處理業的若干大企業,經常必須想出辦法,處理我們丟在屋外的垃圾,而不是由站在販賣機前的青少年負起這種責任。在某些情況下,這些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載走丟在垃圾桶裡的東西,要是他們可以選擇的話,他們應該只願意再走可以出售獲利的東西——例如我祖母不喜歡交給他們的鋁罐。可以出售賺錢的東西通常都能夠輕易再製成新商品,鋁罐很容易再製成新鋁罐;然而,皮製手提箱根本難以再製成任何東西。
我偶爾會在回收日裡,開車經過美國的社區,我會注意到回收桶裡裝滿了舊行李箱之類的東西,是基於錯誤的正當信念,認為不管回收的意思是什麼,廢棄物處理公司都必須做正確的事情,也必須「回收」這些東西。但是回收公司不會拒絕做正確的事情,只是還沒有找到可以賺錢的方法,好把行李箱把手的塑膠,和構成行李箱本身的不同塑膠分開來。
對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先進富國人民來說,回收再生當然是環保要務,不是事業。從這種角度來看,回收再生可以消耗比較少的樹木、可以挖掘比較少的礦坑,和利用原生材料製造產品相比,這樣消耗的能源也比較少(回收再製一個啤酒罐所消耗的能源,比例用原生鋁礦製造新啤酒罐少九十二%)。但是如果沒有財務誘因,只憑著倫理或道德制度,並不能夠把舊啤酒罐變成新啤酒罐。

鐵鋁罐,回收,垃圾,回收再製

 

不錯,並非每一位回收業者都是環保份子,並非每一處回收設施,都是你希望帶幼稚園學童去校外教學的地方。但是在揮霍性消費的時代裡,全球回收業者要承擔起重責大任,負責把你不想要的東西清除,再變成你迫不及待想要購買的東西。

 

 

一噸垃圾值多少錢,書,回收產業

本文摘錄、整理自《一噸垃圾值多少錢》(時報出版)

用回收告別宅宅味,懷舊3C囤積排行榜

3C,回收,光碟,手機,行動電源,行充,電線,壞了,金金,金魚腦

 

非常到位的電玩宅示範/金魚腦

親愛的,其實你不宅,只是把該回收的3C囤滿了桌子…

 

\與其默默囤積 不如俐落回收!/

宅宅公認:

最常被遺忘的3C排行榜

 

 

回想一下家裡有多少CD光碟片?三國遊戲光碟、英文雜誌聽力CD(通常是全新未拆封),還有行動裝置未出現時,各種備份留存的資料片…不僅海量到無法細數,想到家中可能連讀取光碟的播放機都沒有了,不禁要流下時代的眼淚。

與其感嘆時光的殘酷,不如把眼光放遠一些:清出空間放智能液晶電視配線上影集,可能是未來居家視聽的趨勢。找時間將CD從外殼一一抽出,整理成疊帶到城市環保店回收吧!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大家特別容易與「傳統型手機」產生革命情感,捨不得丟便將歷任收藏於抽屜某處,偶爾緬懷起百玩不膩的貪食蛇,和塞滿甜言蜜語的簡訊匣;然而事實是手機早已長喚不起,甚至電池已經悄悄扭曲變質啦!宅宅們倘若走到這步,請務必抱持有所善終的覺悟,將舊手機連著充電器和備用電池,都帶到城市環保店回收!手機與配件裡的貴金屬,將因你的灑脫而重獲新生命。

來到智慧型手機時代,一切都比傳統型來得方便迅速,唯一苦惱的就是蓄電問題了!也因此行動電源成為現下熱門的3C配件。只是各家品質良莠不齊,萬一買到不夠力的行動電源,充起電來耗時又沒起色;或是配上不耐彎折的充電線,總在你最需要它的時候接觸不良…,以上情境若讓你想起抽屜裡那組閒置已久的行動電源與充電線,請心無雜念地回收吧!下次也記得選擇品質有保證的商品,畢竟長久耐用也是實踐環保的重要考量喔!

電線以配角身分隨附在各種電子用品,久而久之常在同性質的產品蒐集到重複的電線,感覺還用得到、需要的時候往往又找不到,說來也是個令人苦惱的小東西!在積少成多之前,你可以定期整理用不到的各種轉接線、電源線、延長線,帶到城市環保店回收;別再覺得浪費或捨不得,其實整理時你會發現,很多電線你早就忘記要用在哪啦!

破解更多回收關卡,歡迎瀏覽 對抗!回收的50道陰影 

雨季防霉不必汗流浹背!防潮回收大作戰

雨傘,雨季,除溼,金魚腦,金金,回收,資源回收,對抗,50道陰影,垃圾分類

雨傘,雨季,除溼,金魚腦,金金,回收,資源回收,對抗,50道陰影,垃圾分類

最近民眾才安然度過「瑪麗亞」颱風的來襲,氣象局表示接下來又有新颱風生成!在台灣,只要夏天一到,即使颱風尚未發展成形,平時突來的午後雷陣雨也是叫人又濕又悶,不但衣物潮濕易發霉,蚊子蛀蟲也趁機入侵室內,躲在雜物堆放的角落。

面對「霉雨」,解決之道是注意除濕,並將家中用不到的雜物清理乾淨,減少蚊蟲躲藏的地方,室內空氣流通降低濕度,不滋生黴菌;而zero zero城市環保店此時就是民眾防潮抗戰的前哨站!

雨傘,雨季,除溼,金魚腦,金金,回收,資源回收,對抗,50道陰影,垃圾分類

打擊霉雨,做好除溼是首要重點,然而除溼家電的運作時間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如果沒有定期保養檢修,可能會因效能不佳而耗電。以下撇步可以檢視使用除溼機,是否維護得宜:

  • 記得清潔濾網。
  • 盡量別用除濕機烘衣服。
  • 應在密閉空間使用除濕機,減少壓縮機運行的時間。

如果是小型的除溼家電需要回收,可以自行拆除濾網,並瀝乾儲水槽,帶至城市環保店回收。

雨傘,雨季,除溼,金魚腦,金金,回收,資源回收,對抗,50道陰影,垃圾分類

除溼配備因年限漸漸耗電的情形,可能也會發生冷氣等大型家電。汰舊換新之際,不妨透過 zero zero 線上預約回收,可以指定時間,由專業師傅到府進行拆卸、搬運等程序;完成回收還能獲得環保獎勵100Z幣。搬重物請務必交給專業的來,除了不必勞師動眾,也能避免受傷、牆面刮傷等麻煩喔。

輕鬆回收免出門!搬不動的家電就交給zero zero  立即預約

雨傘,雨季,除溼,金魚腦,金金,回收,資源回收,對抗,50道陰影,垃圾分類

剛做完居家的防霉措施,出門遇雨怎麼能漏氣!選一把堅固好傘,抗戰十年都不是問題;如果雨傘不幸不敵強風、壽終正寢時,透過正確的回收與創意改造,也能讓雨傘材料重獲新生!回收雨傘時,剪開傘骨和傘布的縫線,可將兩者分離;傘骨能以金屬類回收,傘布則可以運用創意,DIY再製成寵物雨衣、書包遮雨布等防水裝備,徹底將舊雨傘運用到淋漓極致!

傘骨、傘布、狗麻豆圖片提供:FB不塑之客網友 Ida Kuo

防潮抗戰的最後一招,別忘了使用防蚊產品擊退蚊蟲大軍,家中換上新型強力電蚊拍和蚊香,壞掉的電蚊拍將鐵網和塑膠外殼分開後,即可分別以金屬和塑膠類回收;蚊香鐵盒則是全金屬,分類完畢可拿至城市環保店累積重量換Z幣。清潔、回收、除濕、防蚊,幾個簡單的步驟,讓民眾安然度過潮濕雨季。

 

城市環保店在哪裡?一公斤值多少Z幣?一次告訴你  立即前往

 

破解更多回收關卡,歡迎瀏覽 對抗!回收的50道陰影 

【發刊搶先報!】生活誌Vol.5—對抗!回收的50道陰影

金魚腦,金金,回收,資源回收,對抗,50道陰影,垃圾分類

金魚腦,金金,回收,資源回收,對抗,50道陰影,垃圾分類

身為新時代好公民,做回收已成為基本責任;然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五花八門,材質、款式都不一樣,每當面臨掃除、丟棄的時刻,總是不免產生「這樣有丟對嗎?」的內心糾結!究竟該如何做好垃圾分類,才能確實減低地球的負擔呢?

本期 zero zero 邀請到在網路上大力推行環保的人氣少女--金魚腦,帶我們一起破解回收難關,習得金魚腦傳授的分類小訣竅後,從此面對各種回收情境,都能輕鬆 K.O.!

 

妳好你好生活誌 Vol.5--對抗!回收的50道陰影

 

▸編輯室專欄|不願讓你做白工 回收仍然很重要 (搶先閱讀!)

▸淨灘專欄|不只是撿垃圾——海廢塑膠進化綠色材料 (搶先閱讀!)

▸封面企劃|對抗!回收的50道陰影

水水美妝回收篇

宅宅3C回收篇

舊衣聰明回收篇

廚房傢俬回收篇

雨季防霉回收篇 (搶先閱讀!)

▸綠色好店|城市環保店新體驗 一指回收樂趣更多

▸綠色園地|回收基管會 20 週年里程碑 永續譜寫台灣回收史

▸塑膠再生|正「港」品牌 HYGINOVA 情定台灣的再生塑膠之旅 (搶先閱讀!)

▸企業零廢棄|硬碟銷毀終結者 讓您零洩密

綠色生活|不塑之客的家庭回收秘笈3式 (搶先閱讀!)

零廚餘專欄|消滅剩食我「蕉」傲!2道食慾大開的消暑菜單

▸回收海報|好回收・好生活

 

如何拿到生活誌?

  • 到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 完成首次回收(查詢據點)
  • 追蹤 zero zero 粉專的贈獎活動
  • 內容合作單位免費索取
     台中市

    七喜廚房 04-2376-6717 台中市西區華美街40號
  • 獨立書店免費索取(名冊如下,因生活誌是透過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代發至各大獨立書店,到店時間不一,如果想要到書店索取者,可事先電話聯繫書店詢問呦!)
    台北市
唐山書店 02-2363-3072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333 巷 號地下 
旅人書房 02-2322-4772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 12 巷 12-2 號 
永楽座 02-2368-6808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 283 巷 21 弄 
伊聖詩私房書櫃 02-2362-1134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 22 巷 7-1 
水牛書店 02-2707-7003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 222 巷 號 
汗得獨立書店 02-2337-9862 台北市萬華區青年路 65 號 
偵探書屋 02-2559-7776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262巷11號 
品法國 02-2761-2349 台北市松山區新中街 33 號 
閱樂書店 02-2749-1527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1樓(松菸文創園區內)
香草山上 02-3322-1112 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 54 巷 號 
恬野書 0958-873015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 32 號 
風和日麗 02-8732-5670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 212 巷 18 號 
Bookstore 1920s 02-2552-8167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67 
欒樹下書房 02-2369-3333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 24 
河邊生活 02-2368-8825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 16-1 
左轉有書 × 慕哲咖啡 02-3322-1096 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 號 
青鳥書店 02-2341-8865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玻璃屋樓(華山文創園區內)
紀州庵文學森林 02-2368-7577 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回留茶館 02-2392-6707 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 31 巷 
戲台咖 02-2397-1920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21-1 號( 國家戲劇院愛國東路側門)
浮光書店 02-25507288 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7巷16號2樓
Reading Room 0989-785421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97巷1弄21號
微貳獨冊 02-2776992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46巷56號
真書軒  02-27556906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59號2樓
來窩著 0972-728365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404號
自然養生書坊 02-23686626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0巷7弄15號B2
台灣e店 02-23625799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76巷6號1樓
一一書店 02-27847775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286巷20號
閎宅02-26588886#862 114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388號3樓
▎新北市

阿不的豆茶舖 02-2606-8191 新北市林口區佳林路 56 巷 4 
心波力簡單書房 02-2625-7956 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 28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02-2943-5012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 135 巷 
菓實書屋 02-2684-2665 新北市板橋區信義路 54 巷 49 
書店 02-2967-1203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 29 巷 81 
創食器 Book Space 02-8262-6166 新北市土城區中華路一段 56 巷 號 
無論如河 02-26256694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5巷26號2樓
常日書房 0982-611425 新北市三重區頂崁街192巷2號

 

不只是撿垃圾--海廢塑膠進化綠色材料

海廢,海洋廢棄物,塑膠,回收,塑膠垃圾,淨灘,海洋垃圾,分類,辨識手冊,綠色和平

台灣淨灘的風氣儼然已蔚為風潮,而民眾在親身力行的過程中,大多抱持「把海灘上的垃圾撿乾淨」的想法,較少關注垃圾後續的去向。以海廢塑膠為例,若淨灘時能再做到細分類與專車清運的步驟,就能避免許多資源最後淪為垃圾。據寶島淨鄉團調查顯示:淨灘的過程中,仍有超過78%以上的回收物,因民眾分類錯誤,將資源錯置為垃圾,實為可惜!當這些「未經妥善分類的資源」全數當成垃圾處理時,也將增加焚化爐的負擔及耗損。

海廢,海洋廢棄物,塑膠,回收,塑膠垃圾,淨灘,海洋垃圾,分類,

 

從細分類開始 扭轉「不具回收價值」之現況

自2017年底,zero zero 即陸續與淨灘團體合作,清運2號(HDPE)、5號(PP)塑膠送往大豐環保再生處理廠。今年更進一步找到亞東創新公司,加入處理海廢寶特瓶的行列,並推出「海廢塑膠辨識手冊」,教育民眾辨識寶特瓶、牛奶罐、手搖杯等海灘常見的可回收塑膠材質。對於材質特殊或複雜,以至於無法回收的品項(如拖鞋、打火機、牙刷等)也收錄其中,方便民眾快速辨別。海廢,海洋廢棄物,塑膠,回收,塑膠垃圾,淨灘,海洋垃圾,分類,辨識手冊

今年五六月,zero zero 分別與基隆市產發處、新北市環保局、綠色和平和寶島淨鄉團合作,於北部完成4場淨灘及海廢塑膠分類活動,希望借助政府機關及環保團體的力量,讓更多朋友認識海廢塑膠回收的重要性。 zero zero 派遣專車至各場次回收1號(PET寶特瓶)、2號(HDPE)及5號(PP)塑膠,並於回程時,送往對應的再生處理廠。每趟雖免不了必要的物流成本,但在活動中和民眾交流回收知識,所得到的正面迴響是無價的!未來 zero zero 仍將以公益使命,推動海廢塑膠的回收計畫。

海廢,海洋廢棄物,塑膠,回收,塑膠垃圾,淨灘,海洋垃圾,分類,辨識手冊,寶島淨鄉團,核二廠
寶島淨鄉團藉「黃色衣裝到場」、「不go不淨」等趣味訴求,邀集「佛系」環保人士至核二廠海濱參與淨灘。(圖片提供:寶島淨鄉團)
更多淨灘合作場次,歡迎瀏覽: zero zero 淨灘分類清運紀錄

 

再生料更環保 發掘海廢塑膠第二春

目前大豐環保已成功將再生塑膠料,製成提袋、原子筆、瓶器等產品,提供予綠色企業使用;而回收的海廢塑膠,未來也可望透過資源再生循環,研發成新商品。不可否認地,「回收」的速度難以趕上生產與丟棄的速度;然而使用再生塑膠料不僅能減少新的石油開採,製程相較新料更能降低碳排放,這是 zero zero 堅信要做好回收再生的原因,並讓海廢塑膠從垃圾進化為綠色材料。

 

海廢,海洋廢棄物,塑膠,回收,塑膠垃圾,淨灘,海洋垃圾,分類,

撿拾者的零廢方案:《艾格妮撿風景》

艾格妮撿風景,電影,影評,安妮華達,心得,拾穗,零廢,我家沒垃圾,5R,回收,減少,重複使用

文/ 影評人 王振愷

《艾格妮撿風景》(The Gleaners and I)這部紀錄片,由今年奧斯卡終生成就獎得主—安妮華達(Agnès VARDA),於1999年所展開的影像計畫。安妮華達是法國新浪潮起頭的重要女性導演,她捨棄膠卷攝影機拍攝,拿起DV(Digital Video,數碼影像);如果將時間回到兩千年初頭,當時智慧手機、數位電影尚未普及,DV相較於膠捲拍攝器材更為便利與環保,這樣的隨手拍手法也讓整部影片呈現日常生活感。

艾格妮撿風景,電影,影評,安妮華達,心得,拾穗,零廢,我家沒垃圾,5R,回收,減少,重複使用
圖片出處:https://sheffdocfest.com/films/5588

整部電影起緣於導演追尋「拾穗(gleaner)」在西方文明中的闡釋及視覺再現,以當今資本與消費主義已然定型、甚至失控的年代作為背景,導演採取公路電影的結構,坐上車去探訪一個個如過客般的現代拾穗者,當中可見來自不同種族階級的族群,如何用自己的行動去和龐大的資本主義世界做協商。本篇文章將以安妮華達在影片中所相遇的人事物,從他們所實踐的生活模式,連結至貝亞‧強森(Bea Johnson)在《我家沒垃圾》一書中所提出的5R步驟,作為多元零廢棄生活方案的參考:

  • 拒絕(Refuse)你不需要的
  • 減少(Reduce)你需要的
  • 重複使用(Reuse)你消費而來的
  • 回收(Recycle)你不能拒絕/減少/重複使用的
  • 分解(Rot)剩下的殘渣做成堆肥)

 

艾格妮撿風景,電影,影評,安妮華達,心得,拾穗,零廢,我家沒垃圾,5R,回收,減少,重複使用
圖片出處:https://dafilms.com/film/8399-the-gleaners-and-i

—市場撿拾者與拒絕(Refuse)、減少(Reduce)

當資本主義透過如幻術般商品化的手段,讓本來不需要的東西裹上五彩繽紛的包裝,使我們的購買慾望不斷激增,「拒絕不需要的」與「減少所需要的」變得越來越難。在紀錄片片尾處,導演在打烊後的市場遇見了一位不起眼的青年,他一邊撿拾攤販丟棄、但還能食用的蔬果,嘴巴則不斷將能立即生食的下嚥,完全把市場中的剩餘利用地淋漓盡致。而導演進一步走進這位佛系青年的私人生活,他早上在車站販賣報刊(類似大誌The Big Issue的街頭販售員),晚上則在社會住宅的住所中教導外來移民學法語。他的生活模式與資本主義世界的規則離得相當遙遠,但在身心靈狀態上卻相當富足;他們是當代文明中的拾荒者,卻以一種智者的形象呈現在這部紀錄片中。

 

艾格妮撿風景,電影,影評,安妮華達,心得,拾穗,零廢,我家沒垃圾,5R,回收,減少,重複使用
圖片出處:https://mubi.com/films/the-gleaners-and-i-two-years-later

—藝術撿拾者與重複使用(Reuse)

除了拾荒者的貼身訪問,導演也引介不同領域專家觀點,採取多元角度去討論「拾穗」在當今的意義,如從法律面去探究這些在公共空間的撿拾行為,如何界定當中的私有與公有、合法與非法;試問如果在臺灣當街道上出現許多廢棄傢俱,你將它們搬回家,這究竟是善意的廢物利用、還是犯罪的侵佔行為呢?此外也以藝術史的角度,探討拾穗在繪畫中的再現,包括大家熟知米勒《拾穗》(Des glaneuses,1857)繪畫做為整部電影的引子,也用當代藝術家Sarah Sze作對照,她運用廢棄素材組合成裝置藝術,具有貧窮藝術(Arte Povera)以撿拾廢舊品和日常材料創作的特質。當今也有越來越多藝術家,提倡回收利用的概念去製作作品,在臺灣其實這類的素人藝術家也相當多,如台中霧峰大里溪畔的高架橋下,就有位阿伯用石頭、回收紙漿造了一個「橋下小人國」。

艾格妮撿風景,電影,影評,安妮華達,心得,拾穗,零廢,我家沒垃圾,5R,回收,減少,重複使用
Sarah Sze以廢棄物製作的藝術裝置。圖片出處:https://garagemca.org/en/event/giuseppe-penone-sarah-sze-a-lecture-by-irina-kulik

—博物撿拾者與回收(Recycle)

從市場、街頭走到垃圾教育館,看博物館系統如何以創意有趣的方法教導孩童分類回收、垃圾減量等概念,藉由設計桌遊、動畫、互動遊戲讓環保教育從小扎根。以筆者自身的教育經歷回想起,這部分在臺灣的小學教育是相當成功的,包括校內都有垃圾分類制度的落實,在衛生、環保觀念的教育傳遞上也都有所規劃,因此標語、健康操或相關宣導活動都普及出現在校園中。電影中的「撿拾」,並不是完全與資本主義的消費作為兩個極端的對抗,當中以二手商店的消費型態作為中間方案;臺灣近年來也能發現二手商店開始有企業化、規模化經營的趨勢,讓舊物能夠更有系統回收產生新價值。

 

艾格妮撿風景,電影,影評,安妮華達,心得,拾穗,零廢,我家沒垃圾,5R,回收,減少,重複使用

—農田撿拾者與分解(Rot)

回到電影一開始,導演來到鄉村的馬鈴薯田,這是拾穗者的大本營。一個個彎下腰撿拾的農人,這樣勞動的身影從農業時代起,已經有上千年歷史;即使工業機械的現代化歷程出現,此種勞動模式仍存在著。採收的馬鈴薯經過篩選後,較為難看、被淘汰的薯堆會被丟棄回原本的農地,除了讓拾荒者撿拾殘餘,也讓微生物進行分解成為最天然的肥料,農地又開始一個新的生態循環。不禁令人嘆問,傳統農業離開商業金錢的資本規則,這樣自給自足、資源永續循環是否才是人類最原始、最聰明的生活智慧?這其實才是人類最初與自然生態和平共處的方式。

 

《艾格妮撿風景》 The Gleaners and I

導演 Director:安妮華達 Agnès VARDA

國籍:法國France

年份:2002

片長:82 min 

 

大吉大利,今晚「別」吃雞!比利時家庭的養雞環保學

循環農業,動物,家庭,回收

在歐洲,居住空間大,在後院養幾隻雞是很普遍的景象。

以比利時為例,如Jabekke,Grobbendonk等城市,甚至只要憑著身分證就可以向當地政府免費領取二至三隻雞。

循環農業,動物,家庭,回收(一般家雞)

 

 

究竟養雞有甚麼好處,為何連地方政府都推廣呢?

 

因為一般家庭垃圾中,因飲食而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如瓜果皮、菜渣、倒掉的食物等占了二~三成,而這些廚餘正好是雞的食物。根據計算,一隻雞一年平均可以吃掉五十公斤的廚餘。假設養了三隻雞,一年便可消化一百五十公斤的”垃圾”。

試想每個家庭每年都減少一百五十公斤的垃圾,不但大大減輕了垃圾處理的負擔,也讓有機廢棄物以最自然的方式循環再利用。

 

人類意識到地球資源是會逐漸耗竭的,開始思考如何能夠永續利用,持續創造各類資源的生產價值,”循環農業”便是其中一種的解答。

 

以養雞來說,不但成本低,幫忙消化廚餘,還提供人新鮮安全的自產蛋,牠們的排泄物也同時是土壤最好的肥料。雞也喜歡吃蟲子跟植物,所以他們也會替你清理花園的雜草和不必要的蝸牛之類的小蟲,是一般家庭實行迷你型循環農業的好幫手。

 

值得注意的是,雞是社會性的禽類,所以一次至少養兩隻。而一隻雞至少要有二~五平方公尺的室外活動空間,兩隻至少四平方公尺的室外空間,以此類推;太過擁擠的空間會使雞感到壓力。另外雞舍的選擇(或建造)也很重要,寬敞且通風良好,能夠遮雨避陽,並且注意圍欄的上下左右皆無空隙,才不會讓雞跑出去,或是受到其他動物的襲擊。

 

循環農業,動物,家庭,回收
(良好雞舍的範例)

 

而雞的種類也可因環境與個人喜好去選擇,空間略小的可以選擇體型較小的雞;有小朋友的家庭可以選擇個性溫和的雞種,還有蛋產量較多的蛋雞,用來食用的肉雞,較能夠忍受寒冷的或是純觀賞用的雞等等。

 

大城市中因為空間狹小規定不能養雞,但可以向政府在規劃的地區中租地種菜養雞,稱為”共同菜園”或是”人民菜園”。

雞隻的取得方式也很多元,除了購買,也能從鄰居過多的雞生雞獲贈,或是當地二手交易網站找到贈送免費的雞。甚至也有可以領養雞的機構,幫助一些被丟棄的雞給牠們新的生活。

 

循環農業,動物,家庭,回收(比利時的人民菜園。除了耕種,也常看到人們溜狗散步,騎腳踏車及野餐。)

 

且不論一隻雞會為人帶來多少價值;牠們光是清理廚餘,減少垃圾量,肥沃土壤,這樣天然完美的循環利用,就足夠令人開心了。更何況,牠們還會下好吃的蛋! 一隻雞的壽命大約五到十年 (養殖場的大約兩年半)。 母雞五個月大能夠開始產蛋,頭兩年是最多產的年紀,一年約可下兩百多顆蛋,然後隨年齡慢慢減產。

 

人類從四千年前就開始馴化雞類,把牠們當作食物看待了。牠們的皮肉內臟,下的蛋,甚至羽毛都被運用的淋漓盡致。

雖然雞沒有像貓狗一樣和人類親近地生活著,但別忘了牠們也是需要受到愛護的動物,也需要乾淨的水和食物,舒適的生活環境。

 

而雞為我們帶來的美味與好處,更是值得感謝與珍惜。

跨海淨灘紀實錄:外婆的「垃圾」灣(下)

寶特瓶,海廢,淨灘,回收,垃圾,澎湖,將軍,海岸

文/Fang Chu Chune


結束了望安的行程後(上篇:https://goo.gl/SSx1DZ),最後一天我們來到
將軍,因為要趕下午的船班,只安排了在浮潛的沿路上小淨灘,但隨著大家越撿越遠,我們開始什麼都不管直接卯起來撿,因為,實在是太可怕了。

寶特瓶,海廢,淨灘,回收,垃圾,澎湖,將軍,海岸
海岸上的寶特瓶山,緊鄰著常見的海邊風景。


原本以為在望安被震撼後已有心理準備,想不到將軍的海邊竟
然有過之而無不及——你沒看錯,這就是傳說中的寶特瓶山。如果不是踩在這片石堆中,真的會錯以為來到某個回收站,因為這裡完全被寶特瓶塞滿,只差沒有打開瓶蓋再壓扁而已。

寶特瓶,海廢,淨灘,回收,垃圾,澎湖,將軍,海岸
雖然我們人不多,卻有著異常的執著與默契,最後終於消滅了這座寶特瓶山。

 

你丟我撿再飛回去⋯⋯看不見盡頭的海洋垃圾

對於這些垃圾,所有人都有相同的疑問:它們到底從哪來的?
把垃圾撿起來仔細查看,不只來自中國、香港、日本、馬來西亞,台灣的垃圾還是佔大多數。這些垃圾可能是有人蓄意倒進海裡,或是隨地亂丟被風吹進了海裡;也有可能是明明進了垃圾車,卻因為來到疏於管理的海岸掩埋場,隨著風或是被浪淘洗而崩塌進了大海。因此,就算做好分類丟進垃圾桶,我們製造的垃圾還是有可能在某一天飄進大海,成為污染海洋與環境的幫兇。

完成淨灘以後,我們載著垃圾來到將軍的掩埋場,卻發現另一個可怕的問題。雖然這裡的掩埋場已轉作回收物的中繼站(會運回台灣處理),並非堆積或掩埋一般垃圾,但海岸掩埋場的致命缺點卻沒有被改善。由於疏於管理,這樣露天又濱海的掩埋場,隨便一陣強風就可以把我們撿回來的垃圾再度吹進海裡,周遭圍起的網子根本形同虛設。如果環境問題無法上行下效,透過政府加強監督與宣導,那麼一般人與民間企業再怎麼努力,是不是仍舊只能看著情況越來越慘烈?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準備將撿來的寶特瓶放置於將軍的垃圾掩埋場。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一望無際」的垃圾。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形同虛設的防護網,完全擋不住被風吹走的垃圾。

 

源頭減量才是解決之道

在親眼看見澎湖的垃圾灣之前,不是沒有從網路或電視上看過類似的照片,卻總會下意識地以為「情況其實沒那麼糟」、「大概只有幾個海岸那麼髒吧」。可是,當我們身於海岸中目睹真相時,感受到身旁龐大垃圾量帶來的壓迫感,才真正明白:海廢問題真的比想像中嚴重太多了。那股震撼很難以任何文字形容,好像頓時對整個世界失去信心,令人心碎。

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時,已無需為人類的行為找藉口,也不該再置身事外了。只有做到源頭減量,才是解決海廢問題的唯一途徑。把已經存在的海洋垃圾進到真正能回收的系統,然後不再製造更多垃圾,不管是澎湖、台灣、或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海岸,就有機會恢復她們美麗的樣子。更重要的是,還給海洋生物乾淨的家,讓那些肚子塞滿塑膠垃圾的海龜和鯨魚,不再因為我們而死於非命。就算會被酸「環保魔人」、就算生活上有點不方便,但如果每個人都堅持下去,讓被垃圾淹沒的海岸重新呼吸,那麼,一切都再值得不過了。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海邊
將軍掩埋場外。美麗的海邊風景,轉頭一看卻是滿堆垃圾,對照起來實在諷刺。


也許這趟旅行不是那麼地「輕鬆」,獲得的卻遠比我們付出的太多了。友善環境的旅行不一定要去淨灘,只要盡量實踐零廢棄、使用不污染海洋的防曬乳、不衝動消費與浪費資源等等,就可以靠自身的力量慢慢帶來改變。觀光雖然帶來經濟效益,卻也伴隨著過度的資源消耗,更因為大量人口的湧入對當地環境帶來衝擊;除了靠政府制訂政策與業者的積極配合以外,如果我們能將環保意識放在心中,努力降低負面影響,才能真正讓觀光旅遊成為一個友善環境、能永續發展的產業。

 

 

跨海淨灘紀實錄:外婆的「垃圾」灣(上)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文/Fang Chu Chune


什麼是你最理想的旅遊方式?是報名旅行團輕鬆玩、跟好友背包自助、還是獨自踏上與心靈對話的旅程?
不管是什麼樣的旅行,如果能同時做到友善環境,也許能讓每一次的旅程更加美好。今年五月初,我們跟著海湧工作室來到澎湖,參與了屠龍計劃在望安將軍的場次,這是一場將深度旅遊與淨灘結合的活動,讓旅行不再只是踏海水、拍美照,還可以透過一己之力回饋當地,同時看見小島最真實獨特的樣子。

淨灘,海廢,垃圾,澎湖,海湧,屠龍計劃
屠龍計劃——由海湧工作室發起,致力於消滅海邊的保麗龍垃圾,並使用有機溶劑將保麗龍回收再利用。


提到澎湖,浮現的畫面不外乎就是「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充滿著熱帶島嶼的度假風情。澎湖不只以國際級的夢幻沙灘著稱,海洋生態資源也十分豐富,這次行程的主要地點
望安,便僅存著台灣少數還有綠蠵龜上岸產卵的沙灘。不過,一般遊客來望安幾乎都不超過半天,我們卻在這待了整整兩天。比起走馬看花式的觀光,海湧安排了詳盡的人文導覽與生態講解,我們載著島狗阿呆跑遍整個小島,盡可能融入當地,安靜卻深刻地探索望安的各種面貌。

旅遊,澎湖,永續觀光,望安
跟著我們到處跑的阿呆,牠可是望安最受歡迎的人氣王哦~
澎湖,望安,海邊,狗,綠蠵龜,產卵
澎湖望安的沙灘。每年到了五、六月,綠蠵龜會回到這裏上岸產卵,但數量已逐年銳減。

 

友善環境的旅行,先從「零廢棄」開始

和有相同理念的夥伴一起出遊,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行前就收到海湧的貼心通知,提醒我們要自備環保餐具,就算旅行也要實踐零廢棄。出去玩最需要不斷補充的水分,也靠著海湧幫大家準備了桶裝水,完全沒有製造多餘的寶特瓶,成功拒絕塑膠垃圾。每個人都會主動向塑膠袋與免洗餐具說不,就連買伴手禮也一起討論裸買的辦法,不用特別勸說就能互相理解,一切是那麼的舒服又自然。當我們不需要為了不必要的垃圾製造而感到心痛、不用怕帶給旁人壓力或困擾,更沒有人感覺這些付出是被勉強的,只因發自內心對環境的愛,真的會令人無比感動。

零廢棄,自備容器,環保,飲料
來澎湖一定要喝的風茹茶,請店家裝進自備的環保杯吧!

 

國際級的絕美沙灘 v.s. 不為人知的「垃圾灣」

旅行就像生活一樣有起有落,雖然一切的安排都符合我們對這趟旅程的期待,甚至更好,但是當親眼看見整片海岸都被垃圾淹沒時,還是很難不被強烈的無力感襲擊。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身在這片被垃圾堆滿的海岸之中,我們顯得如此渺小。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海岸上的垃圾種類多到超乎想像,以漁業為主的澎湖更少不了相關海廢。


澎湖的海岸種類繁多,包含沙灘、礫灘、沙洲等等,其中,觀光客最熟悉的沙灘較不易留下浪沖來的垃圾,就算遊客隨地亂丟,公部門的定時清理依然能維持「澎湖海邊好乾淨」的形象。一直到我們在望安看見這樣的畫面,才發現事實根本不是如此。澎湖因地形缺乏屏蔽,一年四季都受強風吹拂,雖然造就了特殊的自然景觀,卻也讓大量海廢隨風被浪帶上岸,尤其是礫灘、海崖以石子組成的海邊,更容易卡住這些垃圾,讓澎湖的海岸幾乎都堆滿了滿坑滿谷的海洋垃圾。

「環保」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以為垃圾丟進垃圾桶就好,不曉得真正的問題才正要開始;我們以為只要回收就可以安心,卻發現多數垃圾仍然得靠焚化來解決;以為買了標榜環保的商品就好,卻忘記過度消費與製造才是元兇。

但那些我們沒看見的、忽略的,並非不存在。

面對如此龐大的垃圾量,只憑不到20個人的力量,大概撿一個月也撿不完。就算全部撿完,如何處置與回收又是一大問題,實在忍不住感到茫然。在有限的人力與時間下,加上保麗龍溶劑在之前的場次已用完,我們改成專攻澎湖確定有回收的寶特瓶,打起精神,努力把視線所及的寶特瓶全部掃蕩殲滅。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雖然沮喪,大家還是奮力地把寶特瓶塞進屠龍包裡,撿多少算多少!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分類,寶特瓶,塑膠
我們利用同樣是海廢的塑膠盒來裝寶特瓶,馬上發揮「廢物利用」的精神,意外地非常方便。

 

離開時,海岸其實看起來沒什麼變化,這在我們以往的淨灘經驗中是非常少有的,更別提心中難以隱藏的挫敗感。幸好,身邊有一群堅持的夥伴,我們為彼此鼓勵打氣,肯定每個人的付出,不管如何仍舊完成了一件珍貴而有意義的事。雖然無法把所有的垃圾帶走、把海岸清空,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徒勞⋯⋯但我們都知道,真的盡力了。

(未完待續)

 

淨灘,澎湖,望安,海廢,垃圾,回收
如果下一次有更多人的加入,或許就能還給望安一片乾淨的海岸。

 

 

垃圾與人:那些我們不要的東西,是怎麼消失的?

垃圾天使,垃圾,回收,廢棄物,左岸文化,清潔隊,人類學

文/Fang Chu Chune

垃圾,回收,廢棄物,清潔隊

你有想過一座現代化都市每天被丟棄的垃圾是怎麼被處理的嗎?消耗品、廚餘、回收物、大型垃圾⋯⋯各種人們丟掉不要的廢棄物,全都必須經過清潔隊員的雙手才能乖乖地「消失」,遠離人們理想的整潔生活,不再出現。
人類學家羅頻・奈格爾從2006年開始投入紐約清潔隊的研究計畫,並報考成為正式的清潔隊員,她不只單純訪查,更直接面對真槍實彈的垃圾處理工作,以敏銳的觀察與深度的見解,記錄下垃圾從人們眼中消失之後,漫長而真實的隱藏畫面。

 

撿不完的「寶藏」?

「尋寶」和「寶藏」是清潔局的行話,是指在從垃圾裡找到的寶藏,「寶藏」所指的範圍很廣,而且是指私人物品。

在紐約市的每個清潔局分隊,更衣室和餐廳裡裡外外都擺飾著從垃圾堆裡找到的燈具、長沙發、桌子、椅子、運動紀念品、電影海報、雜誌剪貼、魚缸(用於存放東西,或改裝成種植物的容器,有時候會修復一下,用來養魚)。

許多清潔隊員不屑尋寶,認為不該撿拾被丟棄的東西。但是在紐約市的許多地區,不尋寶似乎很蠢,曼哈頓第七分隊服務富裕的社區,有些清潔隊員認為那裡被丟棄的東西那麼多,撿回來是天經地義。有一天,一名新到這個分隊的菜鳥從微波爐撿到一個玻璃盤,拿進餐廳。他告訴一名比較資深的同事,玻璃盤乾淨無瑕,似乎覺得丟掉可惜。資深同事滿嘴三明治,坐在撿回來的桌子前面,用一隻手打開一個很深的抽屜,裡頭裝著十幾個完好的微波盤。他指著抽屜聳聳肩,菜鳥一臉困惑,接著也聳聳肩,把自己找到的那個盤子放到那堆盤子上。

關於垃圾——你可能從來沒想過的隱形危害

垃圾重得要命,我實在不知道怎麼搬才不會受傷。
清除廢棄物的基本工作,也就是把垃圾拿到街上,因為垃圾袋而變得比以前更簡單省力,但是搬運垃圾袋要有技巧。抬和搬是這項工作的基本動作,但是把垃圾擱到身上的任何地方,尤其是頭上,實在討人厭。任何一個有自尊心或常識的清潔隊員,都不會依照美國公共工程協會那本書建議的方式,把塑膠袋、桶子、箱子、麻袋或任何裝垃圾的容器擱到身體上。我第一次嘗試用膝蓋頂起一個特別重的袋子時,我的搭檔立刻阻止我。
別那樣做。」他嚴肅地說,「妳會被割傷。想辦法把袋子搬到垃圾車裡,但是絕對別讓袋子碰到身體。

垃圾車又吵又危險。
第一天我就聽到有人因為受傷和意外而終身殘廢的故事。在垃圾車旁邊工作,我根本聽不見同事說話,除非他們稍微提高音量用喊的。看見後車斗裡的壓板把垃圾鏟進壓縮車廂,我不禁驚嘆壓板的力量好大,而且要鏟進去的垃圾經常猛力彈出來。 垃圾車,垃圾,廢棄物,清潔人員

垃圾永遠不會消失

當我的工作是依照順序到各個地點清垃圾時,熟悉的景物就會徹底改變。
我不再只是關注垃圾的人,現在我是撿垃圾的人,看見的不再是高級住宅區,蓋著一排排美麗的住家和樹木,而是一堆堆數也數不完的深色塑膠袋、金屬罐、塑膠容器。我們今天在工線上沒遭遇巨型垃圾堆,但是即便只是幾趟中等距離挨家挨戶清垃圾,就已經讓我感到很沮喪,從垃圾可以看出人性毫無節制縱慾的一面,極度庸俗,令我困惑不安。
垃圾的存在能力極度頑強持久,我以前從沒徹底察覺,直到跟一組隊員一起工作的第一天才發現。

垃圾會永遠存在我們會死,文明會消逝,但是垃圾卻能永存。

街道上的垃圾是我們不斷樹立和破壞的紀念碑,紀念短暫存在的事物、分離和貪得無厭。


 

本文摘錄、整理自《垃圾天使:清潔隊裡的人類學家》(左岸文化)